
集美托圃宜貝托育中心,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前往遊樂園。
核心提示
雙職工家庭,老人無法幫忙或育兒理念沖突,保姆費用高昂,送托育機構又不放心……多種因素下,「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成了不少年輕家庭的「急難愁盼」,也影響著生育意願。
民有所盼,政有所向。如何滿足更多生育家庭的托育「剛需」,緩解新時期育齡夫妻的養娃焦慮?普惠托育,成了他們的希望之光。
廈門,作為全國第一批嬰幼兒照護服務示範城市及中央財政支持的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示範計畫踐行地,在全國首創出台托育服務專業技術資格條件規定,在福建率先出台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方案、最先出台小微型托育點管理暫行辦法,實施中央財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示範計畫。
以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為目標,廈門圍繞「有得托、托得起、托得好」,正全力推進普惠托育服務的高品質發展,為嬰幼兒健康成長和家庭幸福托舉起穩穩的未來。
東南網3月12日報道(福建日報報業集團記者 林澤貴 見習記者 林梓健 文/圖)
托育困境
輕撫著高高隆起的孕肚,在廈門上班的林雪娜滿心復雜。二寶即將誕生,本應歡喜,可「誰來帶」卻成了她的心頭大石,令她焦慮不已。
婆婆倒是樂意幫忙,但想起帶大寶時和婆婆在育娃理念上的沖突,林雪娜頓感疲憊。請保姆的話,在廈門每月至少5000元,以她家的經濟狀況難以負擔。
「到時把孩子送到托育機構?」對於丈夫的建議,夫婦倆實地考察後十分糾結。「家附近一時還找不到合適的托育機構,把未滿周歲的孩子送去,我也不太放心。」林雪娜說。
像林雪娜這樣犯愁的年輕父母,在廈門並不少見。
每天清晨出門上班,看著孩子的睡臉,陳先生滿心愧疚與不舍。與林雪娜家不同,他家別無選擇——夫妻同在軟體園二期一家企業上班,經常加班,雙方老人要麽身體不好,要麽要帶其他孫輩。
雖然請了保姆,但經濟壓力大,還不放心。陳先生說,他們也在考察托育機構,「要離家近、價格低、安全專業,太難找了」。他身邊不少雙職工家庭的朋友也面臨同樣困境。
價效比高的托育機構分布不均,也讓家長愁腸百結。住在海滄的葉子在家附近找不到滿意的托育機構,最後索性把孩子送到5公裏之外的霞陽街道。「為了孩子安全,只能多花點時間精力。」她無奈地抱怨道。
此前,市場定價的廈門托育機構,每月托費大多在3500~6000元不等。高昂的托育費用,如同一座沈重的大山,壓得許多普通家庭喘不過氣來。「這開支基本是我的薪資收入。」住在思明區松柏附近的居民高麗敏說,前年大兒子出生後,她只能辭職在家帶娃。
廈門市人大教科文衛委主任委員齊曉玲表示,不少雙職工家庭工作、帶娃難以兼顧,代際照料能力減弱,托育服務是隱形「剛需」,但家庭送托意願不強,「主要是因為托育園價格高、距離遠、服務品質參差不齊」。
普惠破局
外孫被送到家附近的托圃宜貝托育中心後,集美濱水小區的施女士如釋重負。「家門口的普惠托育機構,太好了!」施女士說,接送方便,交給專業托育師照料,孩子能健康成長,還能避免和台灣女婿產生育兒理念沖突,而且普惠後的托育費降低不少,家裏負擔得起。
普惠托育,是指面向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按照政府指導價格提供的符合標準規範的托育服務。托圃宜貝托育中心是集美第一家普惠托育服務試點機構,開設6個班,可容納約100名嬰幼兒入托。在財政補貼後,托育費大幅降低,乳兒班及托小班保教費每月僅需1350元。
優質便宜的普惠托育,是廈門破解嬰幼兒托育困境的探索。「廈門發力普惠托育,主要聚焦托育服務的便利性與可及性,朝著‘隨心托’的願景努力。」廈門市衛健委副主任王德猛說,近年來,廈門市積極推動普惠托育服務發展,連續多年將其納入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計畫,多措並舉增加普惠托育資源供給,讓有托育需求的家庭「有得托、托得起、托得好」。
「有得托」是基礎,廈門從托位建設破局。根據「十四五」規劃要求,到2025年,廈門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要達到4.5個,至少需要2.6萬個。
為此,廈門出台多項政策鼓勵托位建設,將托育設施納入新建社群、老舊小區改造整體規劃。一方面,對新建和改擴建的托育機構給予場地支持與資金補貼,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在社群、保障性住房等人口密集區域合理布局托育點;另一方面,推動幼稚園開設托班,共享場地、師資,增加托位。不少托育機構還攜手企業,把托育嵌入產業園區、寫字樓裏,方便職工。
截至2024年底,廈門共有托育機構451家,總托位23282個,248所幼稚園開設托班。其中,普惠性托育機構260家,普惠性托位14503個,比2024年初增長122.95%。眾多托育機構如點點繁星般分布在城市各處,家長基本能在離家不遠處找到合適的機構。
一些用人單位也積極參與托育服務。馨貝昉普惠托育象嶼園是廈門首家企業聯合托育園,位於廈門自貿片區象嶼集團大廈一層,為象嶼集團職工提供1~3歲子女入托服務,還有課後延時、周末公益親子課、暑托班等,滿足員工不同需求。博雅啟萌姚明托育中心是廈門首家由企業全資建設的托育中心,廈門姚明織帶有限公司內部員工子女享受福利價,托大班860元/月,托小班1060元/月,乳兒班1350元/月,並免餐費,極大解決了職工的後顧之憂,也助力廈門姚明織帶有限公司獲評全國愛心托育用人單位。
除了全日托育,廈門市還投入營運近100個社群(村)愛鄰護幼托育服務點,提供半日托、臨時托、計時托等多種靈活托育服務和親子育兒體驗,滿足不同家庭需求。同時,依托市婦幼保健院開設特殊兒童托育實驗班,提供專業化多模式照護服務。目前,廈門已初步形成多元多層次普惠托育服務體系,社群辦托、單位辦托、幼稚園辦托、小微托育點、愛鄰護幼點等模式共存。
「價格高」是不少年輕父母選擇托育機構時的一道障礙,也是國家著力重點解決的問題。廈門將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綜合運用規劃、土地、財政等政策,給予托育機構建設補助、營運補貼,在稅收、場地租賃等方面提供優惠。如,新改擴建普惠托位的托育機構(不含幼稚園托班)每個托位一次性補助建設費1萬元。2023年底,廈門入選2023年中央財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示範計畫城市名單,獲1億元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用於激勵性獎勵、租金補貼、安全保障等,透過減少機構成本來降低托育收費。
政府扶持補助,讓托育費用處於合理區間。統計顯示,廈門全市普惠托育機構平均收費降低30%,低齡托班降費超50%,讓更多家庭「托得起」。以思明區為例,不含餐費在內,乳兒班和托小班每人每月收費1800元。「比請育兒嫂便宜很多,也比非普惠托育機構劃算,家庭壓力小很多。」林雪娜說。
「最新補助政策一出,來參觀咨詢的家長明顯增多。」廈門天地教育集團金尚托育中心園長林亞藝說,作為國企辦社群托育點,金尚托育中心由小區架空層改造而成,社群提供場地、降低租金,政府給予營運補貼,去年補助力度加大後,托費再次調低,1~2歲的嬰幼兒(含餐費)每月托費從3500元降到2100元。
目前,廈門適齡兒童「有得托」「托得起」已初見成效。比如,托幼一體化的海滄區城建教育繪童瑤興景托幼園托位使用率達80%,高峰時超90%,暑假期間滿員;集美托圃宜貝托育中心乳兒班、托小班今年滿員,占全園容量近六成,生源結構更加科學。
「我們希望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育兒,創造支持生育的環境,共同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王德猛表示,在普惠托育機構帶動下,托育服務越來越受家長認可,這兩年廈門托育機構入托率逐步上升,許多因費用而擱置托育計劃的家庭,開始考慮將孩子送入普惠托育機構。
不負所「托」
走進馨貝昉托育中心火炬園,整潔明亮的室內,鞋櫃、沙發、桌椅等家具,甚至連洗手池、馬桶等盥洗設施都是迷你的,孩子能輕松體驗各種生活場景。
「園內的所有硬體都是按照0~3歲孩子的身高和使用習慣客製的,保證安全。」馨貝昉托育中心火炬園負責人林海微說,中心還嚴格執行衛健部門規定,根據孩子月齡設定乳兒班、托小班、托大班,按乳兒班1∶3、托小班1∶5、托大班1∶7的標準配置保育師,悉心照料孩子的生活。
在廈門,普惠托育降「價」不降「質」。為確保服務品質,讓家長「安心托」,廈門統一購置安全保障服務包,加強對托育機構的監管,建立嚴格的準入和結束機制,定期巡檢衛生、視訊、安全、環境等方面,並統一安裝一鍵報警系統,引導托育機構朝更加專業化、規範化、安全化方向發展。
廈門還創新探索托育機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醫療機構「三位一體」的醫育結合新模式,從「幼有所托」向「幼有優托」轉變,深受家長好評。目前,全市醫療機構與托育機構醫育結合服務簽約率超90%,為在托嬰幼兒提供常態化健康篩查、成長管理、衛生保健、宣傳教育等方面的指導服務。
繪童瑤興景托幼園與海滄區婦幼保健院合作後,醫療團隊為孩子建立健康管理檔案,定期入園體檢,提供生長發育監測、養育照護指導。園內有個孩子患先天性貧血,醫療團隊為他量身客製餵養方案,家長感嘆「比自己照顧得還細致」。
不少托育機構還會定期向家長反饋嬰幼兒在托生活和成長狀況,進行發展評估和跟蹤,提供科學育兒知識,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成長需求。
托圃宜貝托育中心引進台灣先進的托育理念和托育人才。有一次午飯時間,一個10個多月大的寶寶哭鬧不停,中心乳兒班台灣育嬰師施昀廷及時把小勺子遞給孩子,寶寶立刻開心地「挖」飯吃。「我們要讀懂孩子的情緒和需求。」施昀廷說,鼓勵贊美對孩子有益,能激發各種潛能。
馨貝昉托育中心火炬園則註重嬰幼兒潛能開發及早期心理建設,老師會根據0~3歲嬰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設定溫馨的遊戲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向養護人傳遞科學育兒理念,促進嬰幼兒多元智慧發展。
「我們不是超前教孩子識字算數,而是透過活動課程、體能運動、自主遊戲,鍛煉孩子的生活能力、認知能力、審美能力。」林亞藝說,「比如‘七趣’課程中的食育課,中秋節教孩子做月餅,端午節帶孩子包粽子,二十四節氣課程讓孩子認識春花秋葉、夏蟬冬雪。」
兒子3個月大就送到馨貝昉托育中心,如今已經2周歲了,變得活潑開朗,學會自己吃飯、穿衣,做事更專註,還培養了責任感和關愛他人的能力,住在海滄的沈碧玲「內心十分感動」。「避免了和老人的沖突,孩子每天很開心,我也能安心工作!」沈碧玲說,除了價格,孩子的安全性和托育的專業度,是她選擇機構的關鍵考慮,「在引導兒童心性發展上,家長並不專業,托育中心的老師觀察力好,不時會提供一些科學育兒策略」。
「3歲以下的嬰幼兒,觸動著每個育兒家庭‘最柔軟’之處;托育機構接收嬰幼兒,也承載著眾多家長的信任。」王德猛表示,面向「十五五」規劃,廈門將不負所「托」,持續、系統建設品質有保障、價格可承受、方便又可及的普惠托育服務體系,讓每一個有需求的家庭安心托付。
記者手記
補齊短板,邁向「幼有優托」
□報業集團記者 林澤貴
「養娃難、養娃貴」,新一代家長的聲音,政府聽到了。
廈門率先行動,圍繞托育服務進行改革創新,引導全社會的資源力量,大力推進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探索打造「共同帶娃」普惠托育新模式,階段性成效頗為明顯。
國家衛健委釋出的報告顯示,中國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超三成有入托需求,但實際入托率僅為7.86%。為何會出現家長有需求,而機構招生又不滿的狀況?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量家長送托意願、送托意識不強,其中,又與機構的布局、服務、價格、專業度能否滿足家長需求息息相關。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除了傳統的日間全托,一些職工很需要的周末托、臨時托,在廈門雖有探索,但目前仍不多。此外,在價格優惠、品質保障的基礎上,距離越近的小微型托育點更受歡迎。
廈門鼓勵托育服務設施和社群服務中心、社群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等合設,並以「完整社群」「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為基礎,推動近20個社群在改造時,強化托育服務設施建設,不少「小而美」的托育點也逐漸嵌入社群,滿足更多人的需求。但有關部門也發現,在傳統小區內建設小微型托育點,受到消防規範、面積、規模等約束。為此,廈門出台了【廈門市小微型托育點管理暫行辦法】,予以專項解決。
目前,廈門托育服務事業還處於起步階段,存在人才方面缺口大、專業素質參差不齊、職後培訓不足、員工收入偏低、隊伍穩定性差等問題,嚴重制約著行業的高品質發展。要實作「幼有優托」,強化人才支撐、提升服務品質是關鍵。
可喜的是,廈門對此早有意識。廈門將育嬰師、保育員、保育師等納入急需緊缺職業(工種)目錄,並在全國首創出台【廈門市托育服務專業技術資格條件(試行)】,在衛生系列職稱評審中增設托育相關專業,打通人才職業發展通道。
近日,廈門12人獲得了初級托育師專業技術資格證,成為全國首批獲此職稱的托育師。這是廈門在托育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的重大突破和制度創新,有助於提升托育從業人員的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推動行業良性發展。
托育服務是一項系統工程,邁向「幼有優托」,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還需各方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從解決實際問題入手,補齊發展短板,讓普惠托育真正惠及更多家庭。

廈門市思明區舉辦幼兒運動會,轄區20家備案托育機構參與。(資料圖片)

馨貝昉省級托育示範中心的孩子在教室內有序用餐。(資料圖片)

馨貝昉托育中心火炬園,機構老師帶著孩子玩耍。

馨貝昉省級托育示範中心的老師帶領孩子在戶外玩耍。(資料圖片)
(本版資料圖片均由廈門市衛健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