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好不容易盼來「試管女兒」 又要為她的生命憂心

2025-04-15育兒

來源:新快報

溫暖1668號

●溫暖訴求

一日為母,終為兒憂。過去的一年七個月,來自江西贛州的阿汶每隔20天就獨自推著「寶寶車」和3歲的女兒藍藍,在廣州與贛州之間穿梭。「藍藍是我做了三次試管才成功懷上的寶寶,現在她患了重病,無論多折騰我們都要挽救她的生命,因為她是我們夫妻倆命中的‘珍貴兒’。」藍藍在與「兒童癌癥之王」展開一場持久戰,從發病到緩解,再到復發,沒有給阿汶太多喘息機會。但阿汶夫妻依然堅定地說,再艱難也要想辦法找到錢,讓女兒好好活著,好好長大。

為了圓夢當母親歷盡艱辛

等待一個小生命來臨,等待她長大開口叫「媽媽」,是阿汶婚後夢寐以求的事情,並為此疲於奔命。「我是難孕體質,為了助孕,結婚以來一直圍著醫院轉,調理身體,但30歲過後仍然沒動靜。後來,我們把希望寄托在人工輔助生殖技術上,做試管嬰兒。」

但是這個過程也同樣沒有一帆風順。人工輔助生殖技術價格昂貴,家境不算富裕的阿汶夫妻借了兩次錢,培養了3次胚胎才得以成功,那時,阿汶已到35歲,是高齡孕婦。得知成功懷上胎兒的一刻,阿汶欣喜若狂,做試管嬰兒期間各種打針、吃藥的痛苦,仿佛都煙消雲散,都不值一提。

懷孕後,阿汶曾出現流產先兆,為了保住這個得來不易的小生命,她狠狠心辭掉工作在家休養。直到2021年8月,女兒藍藍平安降生,阿汶夫妻才放下心頭大石,雙雙擁抱小寶寶,喜極而泣。

阿汶覺得,隨著年齡越大,她也不可能再次懷孕,全心養好藍藍這一個娃,就是她的「天職」。藍藍自打出生,長得粉白粉白,精靈可愛,阿汶對她傾註了無微不至的愛。當了媽媽後,她全職在家帶孩子,丈夫專心工作養家,分工明晰。阿汶計劃,等藍藍到了上幼稚園的年齡,她也回歸社會工作,到時家裏收入增加,丈夫也不用那麽辛苦了。

「癌王」威脅「珍貴兒」生命

藍藍平穩降生,但成長之路歷盡坎坷。

阿汶說,2歲半就是女兒的「坎」。2023年3月,阿汶發現藍藍有點鬧。「平時吃完睡、睡醒玩的孩子,情緒經常波動。睡著睡著突然大哭,脾氣也躁動。有一次為她洗澡,我們突然發現,寶貝的右耳下方腮邊頜骨的地方腫了起來。」

夫妻倆抱著孩子求醫,當時醫生都認為藍藍得了腮腺炎。但按照腮腺炎的治療方法治療大半個月,都沒有好轉,腫物還越來越大,藍藍苦惱的次數也越來越多。「最後是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兒科專家發現腫物有點異常,不是腮腺炎。於是藍藍拍了CT等影像,這才發現,腫物是個惡性腫瘤。」醫生馬上提醒阿汶夫妻盡快帶孩子到廣州的三甲大醫院就醫。

2023年4月,阿汶夫妻抱著藍藍奔赴廣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作進一步檢查。沒想到,結果讓人震驚——原來藍藍頜骨處的腫塊,只是其中一個「小包塊」。透過磁共振結果顯示,在她體內右腎上腺區域長出了一個巨大的腫瘤,這個腫瘤仿佛「長出」許多無形「觸手」,侵蝕著藍藍局部腎組織,還擠到了周邊的其他器官。而頜骨的腫物,正是腫瘤細胞「跑過去」,滋長而成的。這個腫瘤被確診為「神經母細胞瘤」,醫生向阿汶夫妻講解時提到,這是「兒童癌癥之王」,難治且容易復發。

阿汶至今都有點不太相信,那個活躍、整天笑嘻嘻的寶寶,怎麽就突然得了這麽嚴重的病,在診室的那一刻,她相當無助,不斷懇請專家盡力去挽救,為女兒趕走病魔。

守護得來不易的孩子不言放棄

「2歲多的寶寶,他們有記憶嗎?長大後,記不記得小時候受過的苦?」確診以來,阿汶帶著女兒輾轉廣州、杭州的醫院,全力救治孩子,有時她會想,這段記憶是否有機會在若幹年後,與藍藍一道回味。

藍藍年紀小,血管非常細,阿汶夫妻帶女兒在廣州做了4個療程化療,當一檢測到腫瘤縮小,有了手術機會之時,又輾轉到杭州的醫院,找到業內做兒童神經母細胞瘤最權威的專家做手術,切除藍藍體內的病竈。然後又轉回廣州繼續做化療、放療。

其間經歷的勞累、奔波與周折,阿汶都未放在心上,因為她一心一意奔向那些讓女兒走出疾病折磨的治療方法,忽略匆匆度過的時間。慶幸的是,藍藍尚小,她一感到難受,就沈沈睡去;身體舒服了,就玩玩具,看早教視訊,阿汶照顧女兒的起居,還不算太吃力。

去年年底,藍藍完成了15次腹部放療和15次頭部化療,但當醫生建議孩子最好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幫助降低復發風險之時,阿汶婉拒了。「經過醫保報銷,也花掉了60多萬元治病,一年多過去,我們已經負債累累了。」同時她和丈夫也希望藍藍能得到一個休養機會,打算帶她回老家。「說不定,這場挑戰就此過去,我們已經和‘小魔怪’說‘再見’了呢。」阿汶暗自期待。

但人算不如天算。踏入2025年的第一個月,藍藍回到廣州的醫院復查,醫生在她的右肱骨處發現了可惡的癌細胞——「真的一絲喘息機會都不給!」阿汶又懊惱,又沮喪,無奈地帶著藍藍重新辦理入院治療。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果然是真的。沒想到當媽媽的過程如此辛酸。」回顧從翹首盼子,到女兒生病的這些年,阿汶對「母親」的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是責任,媽媽要承當責任。」她很堅定地說,既然選擇為人父母,就要好好守護孩子長大。不管多難也要想辦法籌到錢,讓女兒好好活著。

公益指引

●公益帳戶:

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天天公益專項基金

●銀行帳號:

44032601040006253

●開戶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廣州遠洋賓館支行

註:捐款時請註明「新快報溫暖×號×××(受助者姓名)」, 如「新快報溫暖1668號藍藍」。如需捐款收據,請在匯款時附註捐款收據回郵地址、聯系人姓名及電話。

■本版統籌:新快報記者 潘芝珍

■本版采寫:新快報記者 李斯璐 潘芝珍 ■通訊員 張雪欣

■本版攝影:新快報記者 王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