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心窮的父母,永遠也撐不起孩子的未來

2024-08-01育兒

曾經看過這麽一則故事:

在一個熱鬧的小吃街上,一位穿著破舊的女士在各個攤位前駐足,大口品嘗各種試吃的食物。一條街走下來,她沒有花費一分錢,卻填飽了肚子。

旁邊一個男孩看到這一幕,也想效仿。

然而,他剛伸出手,就被旁邊的祖父嚴厲地制止了。

男孩感到很委屈,祖父則告訴他:「如果你模仿了她,你就會培養出一種‘窮氣’,一旦這種‘窮氣’成為你生活的一部份,就很難擺脫它,從而影響你的未來。」

小孩很幸運,有一個通透、明理的長輩。

現實中卻有太多父母正好相反,他們會帶著孩子去占各種便宜,還為此沾沾自喜。

他們並非真得困頓潦倒,而是「心窮」,習慣斤斤計較。

然而,他們卻不知道,父母身上的窮氣對孩子傷害有多大。

01. 心窮的父母,會讓孩子有很強的「不配得感」

前不久,有則新聞上了熱搜。

山東青島一男孩在手機上搜尋了一家理發店,有88元理發的團購價,然後讓母親陪著來理發,店中也明碼標價剪頭發138塊。

理發師剪完後,男孩和母親都很滿意。但是當付錢時,母親卻大怒,指責對方宰客,說小孩子剪發最多20元。

和店員爭執無果,母親竟然一分錢不付,帶著兒子揚長而去。

整個過程中,兒子一直低著頭,一言不發。

他內心一定是充滿了後悔和羞愧吧。估計他以後也不願再走進裝飾不錯的店家,因為覺得自己不配享用好的服務。

心窮的父母,只看得到表面上的物質得失,卻看不到這些言行會讓孩子的「不配得感」如影隨形,從而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

正如作家艾德加·布萊德索所說:如果孩子從小就把自己當成一個「窮人」,他一輩子都會是個「窮人」。

02. 心窮的父母,會造成孩子的匱乏心態

豆瓣上有一個網友發帖,述說了自己的故事。

從小父母就告誡她不要與他人攀比,她渴望的東西總是被父母視為不必要的開銷。

慢慢地,她變得越來越「懂事」,從不向父母提要求,穿著母親為她挑選的樸素衣物,沒有零食,沒有零花錢。

工作賺錢後,她開始無法控制地購物,買了許多衣物、玩具和零食,即使知道這些物品多半會被閑置。

心理學上有「過度補償」的概念,指的是一個人如果在童年時感到匱乏,成年後可能會過度補償這種感覺。

然而,童年時期形成的匱乏感,成年後再多的物質也無法完全填補,最終會變成內心深處一個永遠無法填滿的空洞。

03. 心窮的父母,帶給孩子深深的不安全感

在一期【少年說】的節目中,一位男孩說母親總是強調家裏經濟狀況非常糟糕,讓他時常處於焦慮中。

但實際家裏並不窮,父母因為自己「心窮」,才總擔心孩子會亂花錢。

下面人都在笑,很少有人註意到男孩在說「我經常覺得自己吃不上飯」的時候,流露出的無助與不安。

很難想象,一個總處於焦慮中的孩子,能有多少心力去拼搏。

「音樂詩人」李健在初中時迷上了吉他,雖然當時家裏並不富裕,但母親依然花了整整一個月的薪資,為他買了一把吉他。

後面,李健為了自己的音樂夢,辭掉光鮮體面的工作,又因理念不合離開星途無量的組合。

他在困頓時安心做音樂,大紅後則淡然處之。

而這一切,皆因為從小父母給予他的支持,讓他敢於為夢想去闖蕩、去冒險。

物質的貧乏並不是最令人恐懼的,只要內心富足,孩子依然能夠得到充足的安全感。

04. 最好的愛,是讓孩子內心富足

怎樣的孩子更容易獲得人生的幸福呢?

不是那些成績優異、才華橫溢、或家境富裕的孩子……而是內心富足的孩子。

幸福不在於擁有的多,而在於計較的少。

心窮的人,無論得到多少都很難滿足,自然無法快樂。

如何培養內心富足的孩子?

①不把生活的沈重感帶給孩子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男主窮困潦倒,有一晚和兒子被迫宿在地鐵站。

他與兒子幻想一同穿越至遠古時代,隨後為了躲避恐龍的追逐,逃到了山洞(男廁所)中過夜。

這個落魄的夜晚沒有讓兒子感到無助與恐慌,反而成為生命中一段珍貴記憶。

父親從不把生活的沈重感帶給孩子,所以即使家境貧寒,兒子依然自信大方。

②給予孩子充分的愛和支持

對每個人來說,最核心的需求就是感到愛和安全。

「北大女孩」王心儀家中赤貧,常因衣服破舊被人嘲諷,但一家人很友愛。

不管刮風下雨,母親都會用自由車接送她和弟弟,一路有說有笑回家。

無論她做什麽,父母都相信她、支持她。

正因如此,她會說「感謝貧窮」,因為貧窮給予她拼搏的動力。

③父母自身內心富足

【銀河補習班】中有一句台詞:「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父母為人大氣,孩子不會斤斤計較;父母誠實正直,孩子不喜占小便宜;父母慷慨大方,孩子學會分享;父母精神上富養孩子,孩子也會自尊自愛。

父母的行為裏,藏著孩子的未來。

父母不可因自己的匱乏限制了孩子的格局,更不要將「窮氣」刻入孩子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