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悉達多】,發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
悉達多頓悟之前過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混沌生活。
其中有兩個點特別特別耐人尋味。
第一點是他多年跟ji女混在一起。他跟她在一起,並不是因為愛情,也沒想過要負責,只是為了學習男歡女愛。
第二點,他在跟女人纏綿的那段時間,也學會了賺錢和揮霍財富。
經歷了荒淫涉密生活以後,悉達多從最開始的好奇,到後來的貪戀,再到空虛、孤獨,直至感覺沒意思而選擇主動離開。
悉達多作為佛陀,在正式覺醒之前,也曾是個對世俗事物上癮的人,何況我們這些肉眼凡胎的凡夫俗子:
我們很容易癡迷於一些讓我們產生多巴胺興奮感的東西,卻忽略了重要的東西。手機是多巴胺分泌素,不光讓孩子上癮,也會讓大人深陷其中。
為什麽會這樣呢?
1.及時反饋機制導致上癮

手機裏有五彩繽紛的世界,還有各種隱形獎勵,這些讓孩子癡迷,也讓孩子欲罷不能。
就拿遊戲來說,每完成一項任務,就會立即得到積分、升級或裝備等獎勵。
以及階段性目標的設定,促使人們堅持完任務。而排名則刺激了人們的攀比心理,讓人們有種必須拿第一的沖動。
這些獎勵或成癮機制設定就像一塊糖,含在嘴裏立馬就能嘗到甜頭。這種反饋與現實生活中的學習或者其它任務相比,周期短、效果又特別明顯,容易讓人產生成就感,自然會上癮。
2、掌控感也是關鍵

現實生活中,好多孩子,尤其是家教特別嚴格的孩子,他們連穿什麽顏色衣服、吃幾碗米飯這樣的小事都由父母決定,更別提大事了。他們在生活中一直被操控,根本沒有選擇權和掌控感。
而在手機裏,他們就是主角,他們可以透過不斷完成任務而獲得成就感、自信、自尊和掌控感。
這些感覺讓他們找到自我價值。
價值感讓他們更願意去做這件事。
3.手機具有社交內容

有些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有社交困難,卻能在遊戲這個虛擬世界裏,透過與陌生人聯系或合作而獲得認可或情緒價值,這種被接納甚至崇拜的感覺,讓孩子樂在其中。
4.逃避

學業壓力、人際關系不暢、家庭關系不和諧等問題會讓孩子感到焦慮不安,而手機則能讓孩子暫時忘卻煩惱,成為他們逃避現實的避風港。
5.家庭因素

如果家長沒有好好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到被忽視,他們就有可能到遊戲裏尋求回應,長此以往,孩子可能會依賴手機中的虛擬互動。
綜合以上幾種因素來看,手機中上癮機制設立、父母忽略或過高控制欲、現實生活受挫、社交需求、逃避等原因成為孩子們網癮的重要原因。
而那些禁止孩子玩手機的家庭,因為強烈控制欲引發孩子叛逆心或間接提升孩子好奇心,讓孩子在沒人監督的情況下,有種釋放的感覺,這時他們會肆無忌憚玩耍,最終玩耍成癮。
想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孩子一定玩手機自由,但要做好時間和內容上的約定,保證用手機安全的同時,也能讓孩子在玩手機過程中逐漸對手機祛魅,只要祛魅就不會成癮。
除此外,培養健康興趣愛好,讓孩子能主動把註意力放到玩手機以外的地方,他們就不會沈迷於手機。
總之,孩子沈迷手機是由多方面原因導致的。我們做家長的要找出原因並結合正確的方法,就會讓孩子學會健康玩手機,而不會過分沈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