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什麽!早晚我們是要勝利的。我們的主義,就像莊稼人的種子一樣,到處都撒遍了」。面對反動軍閥舉起的屠刀,有人問李大釗怕不怕,這是他的回答。
「紅二師的紅……在和平年代,它是一顆紅心,隨時準備著安放在國家最需要的地方。」保定學院的前身是素有「紅二師」之稱的保定師範學校,其西部支教畢業生投身邊疆,迎著紅旗召喚,道出誓言心聲。
從革命先驅,到時代新人,一樣的壯心壯誌、許黨許國。這份從容與堅定,都源自信仰的力量。
人們常說,共產黨員要有「好樣子」。「好樣子」是形象,決定形象如何的,是作風;而決定作風的,是信念。信念是本,作風是形。我們黨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組織起來的政黨,崇高的信仰,決定了黨的好作風、好形象。
張桂梅四十余年如一日,紮根邊疆教育一線,「照亮孩子們前行的路」;黃旭華30年「水下長征」,為國之重器奉獻畢生心血,「甘做隱姓埋名人」;樊錦詩堅守蒼茫戈壁,讓莫高窟壁畫永放光芒,「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廣場,一座名為【信仰】的雕塑矗立,71位不同歷史時期的共產黨員面向黨旗莊嚴宣誓,一代代共產黨人用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感召和帶領人民團結奮鬥,一路向前,才創造了一個個奇跡。
信仰是作風的河床,作風是人心的流向。「修於內」與「形於外」是辯證統一的,融匯於實幹之中。
矢誌「回饋鄉親們」的邱軍,幫群眾「生活一下亮堂」,臨終仍惦記「牛產業要做大,菊花產業要做強」,這是人生誌向與政治信仰的交相輝映。「不赴飯局」的潘東升,把精力用於「科技興警」,群眾開證明從「跑四五趟」變成「一趟就好」,這是清風正氣與為民初心的相互印證。信仰從來不是空洞的,而是具體的、實踐的。當信仰照進現實,就能催動精神變物質,化為奮鬥前行的動力和為民造福的擔當,推動發展步步高、生活更美好。
作風的堤壩,要持續培土加固;堅定的信仰,必須常修常煉鍛造。在思想政治上築牢根基,才能在行動上保持「時刻在狀態」。
深化改革破除壁壘,科技攻堅突破瓶頸,助力企業「輕裝快跑」,用心服務辦好「關鍵小事」……越是形勢嚴峻復雜越需要樹立形象、贏得民心,越是任務艱巨繁重越需要振奮精神、激發鬥誌。砥礪「時時放心不下」的使命感,常懷「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看準了就抓緊幹,把各方面的幹勁帶起來,必能以清風正氣凝聚幹事創業強大正能量。
堅定的信仰,擁有無與倫比的力量。點亮這盞燈,再陡的坡、再難的坎,都不能阻擋我們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