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減重門診上線!跟自己減肥有何不同?醫生出手能保證有效減重嗎?

2025-03-14生活

減肥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難題。體檢一看體重和BMI,超重了,再一測血糖血脂,超標了,醫生可能就會提醒你該減重了。很多人感覺自己是易胖體質,餓過肚子,用過各種網上流行的減肥方法,甚至還花錢辦卡買課,結果要麽是減不下來,要麽是減完反彈了,這種情況怎麽辦呢?

前不久。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體重異常,容易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脂肪肝,甚至一部份的癌癥也和體重異常有一定的關聯。為此,將持續推進「體重管理年」行動,引導醫療衛生機構設立體重門診。 近期,體重管理、減重多學科聯合 門診已經在多家醫院就位。

那麽,身體狀態達到什麽程度需要到體重管理門診就診,專業的醫療幹預和自己減肥有什麽不同?醫生出手能夠保證有效減重、一勞永逸嗎?

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體重管理門診,醫生為前來問診的張女士檢查。張女士今年41歲,身高不到1.7公尺,體重達到了200斤。經過測量,張女士的體重指數接近34,屬於重度肥胖。

張女士說,她從20年前就開始發胖。這些年來,她也嘗試過各種方法減重,但都無濟於事。長時間的肥胖已經嚴重困擾到了她的生活。

不少人體重超標卻「減肥失利」,於是想要來到醫院來尋求幫助。

據介紹,從2019年開始,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糖尿病科就設立了肥胖專病門診。今年以來,醫院體重管理門診、體重管理多學科聯合門診開診,整合了普外科、內分泌糖尿病科、營養科、中醫科等學科專家,共同參與診療,截至目前已經接待300位超重肥胖患者。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張福星表示,體重管理門診就是一個多學科綜合的門診,體現了我們從疾病治療向全方位健康管理的轉型,打破了單一科室的診療模式,提供一站式的服務並且簡化流程。

記者采訪發現, 各地體重管理門診,大多是整合了多學科專家,對居民體重管理進行「綜合施策」 。例如,在北京協和醫院,這裏的體重管理聯合門診由臨床營養科、內分泌科和中醫科醫生共同出診。不同學科的專家可以分析患者的情況,並提供 包括飲食、作息、運動在內的全面的體重管理方案

上海市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也聯合了多學科專家,成立了醫學體重管理中心,為患者制定個人化診療方案。例如 針對BMI也就是體重指數為24—28的超重人群,可透過客製膳食方案和運動康復指導進行幹預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醫學體重管理中心主任姚琪遠介紹,BMI如果大於28到32.5,那麽就要尋求醫學幫助了。我們要做篩查,是不是有伴有血糖的異常,血脂的異常以及尿酸的異常等。

除了成年人之外,兒童青少年中的超重肥胖者也適用於體重門診。

關於體重管理,市面上的各類資料鋪天蓋地,從少吃到鍛煉,從各種「療法」到相關的藥品,甚至還有各種減肥課程也銷售火爆……但是不少人嘗試後發現效果不達預期。那麽,去醫院的體重管理門診看一次醫生,就能夠一勞永逸,萬事大吉嗎?

2024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教育部等部門,啟動實施了「體重管理年」行動。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明確表示, 體重管理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夠馬上見到成效的,而是需要持續推進

雷海潮: 「體重管理年」實施的首期三年體重管理行動,目的就是在全社會形成重視體重、管好體重,健康飲食、積極參與運動鍛煉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習慣。

依據國家衛生健康委面向公眾釋出的【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有研究做出預測: 如果超重肥胖問題得不到有效遏制,到2030年,中國成人超重肥胖率將飆升至70.5%,兒童超重肥胖率也會攀升至31.8%

專家指出, 體重管理並非單純的「減肥」和瘦身,而是一個長期過程

張福星: 我們有隨訪團隊,隨時和病人溝通,透過線上、線下各種形式和方式來指導病人平時的飲食、運動,藥物的幹預等等。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超重?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計算體重指數BMI。如果得出的數值 超過24為超重,超過28則屬於肥胖

專家指出, 如果體重指數「超標」了也不用恐慌,不要輕易自己嘗試例如:生酮飲食法、單純「不吃主食」等辦法,否則可能效果不達預期甚至對健康帶來危害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營養科主治醫師胡賢良解釋, 如果長期不吃主食 ,可能比較貼近於一種飲食模式——生酮飲食,可能會導致體內的血酮水平升高,這 可能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危害 。而且如果不吃主食,脂肪或者說蛋白質的攝入量可能會明顯增加, 有可能會導致減肥失敗

總的來說, 居民如果出現體重問題,前往醫院體重管理門診,針對個人情況進行科學指導並且長期堅持才是正確方法

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馬慧娟建議,不管是預防肥胖還是治療肥胖,我們一定要堅持好的飲食習慣,熱量要均衡,少吃高熱量的食物,少吃甜品。還要加強運動,比如慢跑或快走等。

責任編輯:李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