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草木灰被譽為「天然有機肥」,養花該怎麽用算「對」?

2024-10-31生活

來源:科技眼

植物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各種營養元素的進行補充,有些元素植物是可以自己合成的,有些元素就需要從外部進行補充了。

而這部份外來營養就需要透過施肥來解決問題,由於植物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對養分的需求也不同,因此施肥要講究一些技巧。

從很多植物生長良好的農田中我們可以發現一種黑乎乎的東西,經過調查研究發現這個東西就是草木灰,因為其非常符合植物的生長需求所以才會有植物瘋長如此的奇觀,而草木灰也因此被稱為天然有機肥。

草木灰有什麽作用?

草木灰的來源主要是植物,草木灰中能夠促進植物生長的營養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氮、磷、鉀三種元素了。

氮元素對於植物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上:

其一是氮元素是植物合成胺基酸及蛋白質的重要組成發,全生命物質的89種胺基酸有6種是由氮元素形成的,植物生長繁茂的關鍵就是細胞分裂,而DNA和RNA都含有氮元素,因此氮元素決定著植物細胞分裂的數量,從根本上促進植物的生長。

其二就是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重要一個元素,就是眾所周知的葉綠素,葉綠素中含有大量的氮元素,所以氮元素決定著植物是否會產生光合作用,是否能將能量吸收並轉化為養分。

磷元素主要是植被體內能量轉化過程中的重要參與物質,植物透過光合作用形成了能量,但是這些能量要被利用起來就須要有介質了,而磷就是這個介質,透過磷這個資訊傳遞者,能量才能夠在植物內部進行轉化。

同時,磷元素也是細胞分裂及合成蛋白質所需要的重要成分,所以磷元素也是影響植物體內養分轉化和細胞分裂的重要參與者。

鉀元素對於植物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促進植物體內酶的成活以及調節水分平衡兩個方面上。

眾所周知,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進行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是一個酶促反應,這個反應中缺少鉀元素的話就會導致反應進行不下去,就會影響植被的生長。

而且鉀元素能夠調節植物體內的水分平衡,透過調節,植物體內才能夠維持一個比較適合自身生長的狀態,不至於缺水或過多而導致植被傷害。

雖然草木灰中含有豐富的促進植物生長的元素,但是施肥不能只依靠草木灰這一份營養,一個好的品種就好比一個好的架子,沒有任何東西在上面撐起來。草木灰怎麽用才算「對」?

草木灰作為一種弱堿性的有機肥料,對於酸性土壤來說效果顯著。

例如中國東北及南方地區等酸性土壤較多,因此草木灰往往作為一種添加肥地使用。

但對於西北、西南地區又或者一些土壤偏粘重、偏沙輕等地區而言,就不推薦施加草木灰進入土壤,因為這樣做很可能導致土壤過堿,會影響作物或花卉等植物正常生長。

如果堅決要施加草木灰,那要采用「水肥勾兌」的辦法,這個辦法是將草木灰與水進行混合,然後在待施加土壤上澆灌,如果這樣施加草木灰能使土壤變為軟而不粘,呈現黏膩狀態那麽「陰曬」土壤是適合加草木灰詢哦,但如果土壤沒有變化,沒有變軟,而是出現幹裂情況,那麽就要慎重使用草木灰了。

因為這種情況下說明土壤本身是呈堿性的,如果這時再加上草木灰,只會使土壤變為更堿性的環境,對植物根系可能造成傷害,所以必須重新調整施加草木灰的方案。

另外值得註意的是,並不是所有植物都適合使用草木灰,在一般情況下,以嬌嫩類花卉及某些原產於熱帶的植物更應該謹慎施用草木灰,例如常見的蝴蝶蘭、多肉植物等,平常根系對水分要求比較大的植物,在澆水的時候可以加入一些草木灰,但是一定要按照2%的比例來加入,這樣才不會影響植被根系正常吸收水分。

在使用草木灰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觀察植物狀態,如果發現葉子發黃、葉子萎縮幹枯等消極狀態,那麽說明草木灰使用不當或者用量過多,一定要及時進行調整,減少施加用量以及及時添加其他更加適合植被生長的肥料。

怎樣施肥才能保障植物健康?

施肥講究「寧少勿多、少量多次」的原則,要知道絕大多數肥料都是濃縮物,在一次性施加過多容易造成肥料濃度過高,很可能會對植被造成不可逆轉性的傷害,從而影響植被正常生長或者生長結果。

另外,我們還需要時刻關註土壤與植被狀況,如果發現土壤過濕或者過幹,需要相應地增加或者減少施肥次數和用量。

總結起來,施加草木灰等肥料時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首先是掌握好時機,選擇在清明時節之後進行施加,利用降雨自然促使肥料慢慢滲入土壤中,這樣不僅更好保持土壤水分,也能防止鹽分隨蒸發等原因流走。

其次根據植物品種及其對酸堿環境的需求,將沖泡出來的草木灰液灌根,這是最好的方法,同時也是最優的方法,不僅能夠達到最好的效果,還能節省肥料儲存空間。

同時還要靈活選擇使用時間,可以選擇在早春或秋冬季節時進行耕翻,這樣能夠更好提高溫度水平,也能更好利於微生物作用。

在氣候濕潤時節進行一次施加,可以避免土壤幹硬等現象,同時促進養分更好滲透入土壤深層,讓根系吸收更多營養。

註意保持一定高度和距離,堅持輪作制度,提高種植地營養水平,這樣才能更有效的利用資源促進作物增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