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智慧家具的浪潮中,洗地機已經成為家庭清潔領域的 「全能選手」,但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品,消費者往往會陷入「參數迷局」,吸力、防纏繞滾刷、除菌、貼邊設計、躺倒吸力不降檔等等 ... 這些看似專業的術語背後,哪些才是你真正需要的?
本文我們將從清潔力、自清潔、人性化設計這三大維度切入,深入體驗洗地機在日常生活中的效能表現。
產品介紹
選品方面,我們選擇了在行業內口碑、銷量都比較好的五個品牌,這裏面有新朋友也有老朋友,他們分別是 添可芙萬 MasterPro 、西屋多合一 T40 、追覓 T40 Ultra 、石頭 A30 Pro 和雲鯨 S2 Island 光輝版 。
相關參數如下:
在這個價位裏,只有西屋是多吸頭組合,除蟎、除塵、吸地,都只需要一個主機就能完成。隔壁的添可也有組合版,但是得加錢。只是這麽看的話,西屋這一款價效比還是蠻高的。
雲鯨這款也比較炫酷,底座可以伸出刀片去主動切割毛發,如果發生纏繞滾刷的情況,就省去了我們手動清理的麻煩。
添可和追覓這兩款都是在 「 0 水漬「上下功夫,一個是柔性仿生鰭,一個是伸出刮條刮水,設計確實比較新穎,不知道實際表現怎麽樣,可以先期待一下。
清潔力測試
躺平清潔
因為這五款產品都支持躺平清潔,所以我們就透過架高亞克力板,來模擬床底、沙發底的清潔場景,看看它們的表現如何。
從圖中可以看到,石頭和雲鯨這兩款在處理大顆粒物垃圾時比較從容,沒有亂崩的情況出現;添可、西屋和追覓這三款,或多或少都有貓糧被崩飛的情況發生,不過好在這五款在往回拉時都能把地面清掃幹凈,清潔力還是比較強的。
不過轉折點發生在第二次復拖,石頭和雲鯨這兩款因為沒有完全把垃圾吸走,還有一部份留在滾刷縫隙裏,所以在往前推時留下了一些貓糧,不過問題不大,到最後都能清掃幹凈。
添可、西屋和追覓這三款在復拖時,都沒有發生這種情況,吸力還是非常強悍的。
滾刷防纏繞
第二個咱們來看防纏繞,因為在梳齒刮條這方面,大家做的都不錯,都能有效地攔截毛發,所以基本上都不會有纏滾刷的情況發生。
從實際測試來看,添可、西屋、石頭、雲鯨這四款表現非常好,滾刷沒有殘留,吸口處也沒有發絲殘留。
唯一我認為最不應該出問題的追覓出現了問題,拆下滾刷之後發現殘留了幾根長頭發,在以往測試老款型號時就沒有這種問題。想了想應該是跟前面的機械結構有關,它本身姿態比較低,頭發可能會被夾在縫隙裏,不然很難解釋這個情況。
貼邊清潔
第三個,在墻邊撒上一些木屑土,來看一下它們的貼邊清潔能力。
從圖中可以看到,在前推過程中除了雲鯨殘留多一些之外,另外四款表現都差不多。
但是在往回拉這裏就分成了 3 個梯隊,第一梯隊是西屋、追覓和石頭,邊緣基本沒有殘留的木屑土,旁邊也只有零星的碎渣,回收能力很強,再次復拖一遍之後,地面上就非常幹凈了。
第二梯隊是添可,邊緣雖然沒有殘留嗎,但滾刷中間走過位置,留下了比較多的碎屑,好在第二次復拖之後也算處理的比較幹凈了。
雲鯨的表現就只能屈居在第三梯隊了,拖的前兩遍都會剩一些粘在地上,不過到第三遍也就都弄幹凈了。
頑固汙漬清潔
這部份內容,我們依舊采用風幹一夜的蠔油來進行測試,從我們觀察到的來看,還是分成了 3 個梯隊,雲鯨在這裏直接一個大逆轉,和添可一起共享第一梯隊,各自都用了 5 個來回就把蠔油拖幹凈了,應該是發現大面積臟汙之後,自動開啟了強力模式,這一點確實做的還不錯。
第二梯隊是西屋和石頭,各自都用了 7 個來回,不過石頭這裏也是自動開啟了強力模式,這樣看的話,西屋的去汙能力還是要強一些的。
追覓在這輪裏倒是墊底了,最終用了 11 個來回才徹底拖幹凈,跟前面的機械刮條有沒有關系不知道,但表現確實比較平庸。
水漬殘留
前面一提到機械刮條好像都是不好的體驗,但在水漬殘留上追覓確實做的很不錯。我們就用最常用的自動模式來展示一下,這五款產品在控水漬方面的表現。從圖中可以看到,追覓和添可這兩款效果非常明顯,地板上基本沒有留下水漬。
西屋、石頭、雲鯨這三款,在回拉之後都有一層薄薄的水膜,雖然比不上添可、追覓,但表現也非常不錯了。
不然,看看我司平時用的洗地機的效果?這樣一對比效果就非常明顯了。
總之,添可和追覓因為有特殊的 0 水漬處理技術,所以表現異常優秀,另外三款也是目前正常洗地機的水平,可以接受。
自清潔與烘幹
前幾項測試做完,滾刷已經非常臟了,各自開啟自清潔後,透過前後對比,看得出來基本都沒啥問題,深色油漬都被洗刷掉了。因為這五款都是高溫熱水自清潔,所以在對待蠔油這類深色油汙時,清潔效果非常明顯。
在烘幹方面,除了看滾刷的烘幹效果,也同時記錄一下工作時的噪音,這五款裏西屋、追覓和石頭可以設定兩種烘幹時長,添可和雲鯨則是預設一種。
從 圖 中可以看到,在 5 分鐘速烘模式下,追覓聲音最小,只有 56 分貝,添可、西屋和石頭的噪音都比較大,分別在 70 、 68 和 64 分貝左右。
拆開來看滾刷幹燥程度,用紙巾用力按壓滾刷,都沒有在紙上留下水痕。
在慢烘模式下,最安靜的是雲鯨,當時環境音是 40 分貝左右,而它也就只有 43 分貝,用紙巾按壓滾刷,也沒有水漬殘留。
另外三款,只有西屋控制在 50 分貝以下,追覓和石頭都在 50 分貝以上,讓人困惑的是追覓的兩種模式噪音幾乎一致,而且滾刷的幹燥程度也都差不多,讓人不太理解。
人性化體驗
在持續使用了這麽多天之後,發現這幾家在人性化體驗上做的都不錯。咱們一個個來捋一下,首先添可這一款,之前的紅藍環現在升級成了極光燈,燈光互動更明顯,拖地的時候觀察到變紅了就在那塊多停留一會兒,還是比較實用的。
其次就是關機之後會有一個回退的動作,防止水痕殘留,這一點做的確實不錯。
西屋的綠光顯塵確實是比較實用的一個功能,這也是另外四款產品所沒有 的。開啟之後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地面上的灰塵、顆粒物等等,能做到更有針對性的打掃。
它在關機之後也有回退動作,但它是先後退再前進,多上了一層保險,以保證地面上不留水痕。
追覓的助力輪仍然是有優勢的,可以在 APP 中調節助力等級 ,前進後退都比較省力,如果房間夠大的話,會輕松不少。
其次,關機後跟西屋一樣有前後的回收動作,非常人性化。
石頭的轉向助力系統要比前面幾款更輕松一些,特別是前推後拉的這兩個動作,能明顯感覺到電子助力在工作,也可能是機身比較輕的緣故。
雲鯨上手第一感覺就是輕便,也是這五款中用起來最輕松的,蛇形走位非常絲滑。
手柄那裏的撥桿,可以一鍵開啟強力模式,就不用等系統自己反應了,哪裏臟就直接按下去,非常方便。
後續耗材成本
最後再來看一下後續的耗材使用,我們根據官網上的價格制成了下面這張表格。
雖然不願意相信,但西屋確實是最便 宜的,滾刷 + 濾網一套才 48 塊錢,就打半年一換,一天合下來才 2 毛 6 ,絕對的省錢代表。追覓最貴,沒天大約是 1.15 元。添可、石頭和雲鯨要稍微少花一點,合算下來每天大概是 9 毛多的樣子。
總結推薦
綜合來看,追求全能清潔與價效比的使用者可以優先考慮西屋 T40 ;重視頑固汙漬和靜音烘幹的適合雲鯨 S2 Island ;手部力量較弱,喜歡不費力拖地的可以選擇石頭 A30 Pro ;想要綜合表現不錯,而且地面水漬少的,可以選擇添可 MasterPro 或者追覓 T40 Ultra 。
以上就是我們體驗的全部內容了,如果有什麽疑問可以評論區告訴我們,我們盡量為你解答,拜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