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生活

保護血管的8種行為15個點,你能做到幾個?

2025-07-04生活

保護血管健康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如動脈硬化、高血壓、心梗、中風等的關鍵。隨著人口老齡和化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心血管病已成為重大的健康問題,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概要】,中國心血管疾病人數3.3億,占總死因的44.26-46.74%,且持續上升。

心血管疾病不是人類的衰老的必要特征,雖然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心血管也會出現老化,破損,甚至病變,但是可以透過改變危險因素來預防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科學有效的護血管行為,對照自己看看做得如何?

(一)保持健康體重,避免肥胖超重

不要總認為胖點沒事,肥胖是三高等心血管疾病發病的共同危險因素,肥胖還加重心臟負擔,積存在體內的脂質類物質損傷血管,所以一定要透過合理的飲食+運動來保持適宜的體重,肥胖者需減重到健康範圍。適宜的體重範圍BMI控制在18.5-24,腰圍男性<90cm,女性<85cm。

(二)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我可以透過「多吃」和「少吃」來給大家說說:

1、多吃富含抗氧化成分和植物活性成分的食物;

日常飲食的餐桌上,蔬菜水果、堅果等富含抗氧化成分和植物化學物質,比如深色蔬菜菠菜、莧菜、甘藍、西藍花等,不僅富含維生素C、胡蘿蔔素等抗氧化成分,還富含植物化學物;水果中的藍莓、石榴、蘋果富含多酚類化合物。

【建議】每天吃夠蔬菜(300-500g,其中一半為深色蔬菜)和水果(200-350

2、增加歐米伽-3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

不飽和脂肪酸是一種優質脂肪,尤其是人們對n-3系列脂肪酸攝入欠缺,飲食中要增加富含EPA、DHA食物的攝入。有利於降血脂,抗炎、保護心血管,比如深海魚、亞麻籽油等。

【建議】每周吃2-3次海魚,如鮭魚、沙丁魚、鯖魚、鱈魚、帶魚等,食用油增加亞麻籽油、山核桃油、茶籽油、菜籽油的使用頻率

3、增加富含膳食纖維食物的攝入;

膳食纖維不僅增加飽腹感、降低消化率,延緩餐後血糖上升,還有助於降低血膽固醇,所以飲食中要增加全谷物、粗糧食物,比如燕麥、糙米、豆類、蔬果等.

【建議】膳食纖維每天的攝入量25-30g,全谷物和雜豆50-150g

4、減少食鹽的攝入;

飲食食鹽的攝入量增加與血壓升高相關,吃得太鹹、食鹽攝入過多,會加大血容量,增加心臟負擔以及損傷血管內膜。

【建議】成人每天食鹽攝入量<5g

5、減少單糖、雙糖的攝入;

日常飲食中減少添加糖、遊離糖的攝入,如甜點、含糖飲料以及精白米面。

【建議】添加糖的攝入每天不超過50g,最好在25g以下

6、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

飽和脂肪酸對血壓、血脂是有影響的,日常飲食應該少吃肥肉、葷油,肉食結構由豬肉為主改為魚蝦、雞肉為主,其次為牛肉、瘦肉。

【建議】膳食中飽和脂肪提供的能量比低於10%

7、少吃紅肉及加工紅肉

2023年一項發表在【歐洲心臟病雜誌】的研究顯示,加工和未開工的紅肉吃得過多,與增加冠心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以及2型糖尿病風險有關。

【建議】畜肉每天適宜攝入量40-70g, 盡量不吃或少吃紅肉加工食品,如火腿腸、肉腸、臘肉等。

(三)規律運動並減少久坐時間

規律的身體活動對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可以減少內臟脂肪堆積,改善葡萄糖代謝,胰島素敏感性、血壓和血脂。

【建議】每天驚醒至少30-60分鐘的不同型別的運動,交替進行有氧運動、高強度間歇性運動、力量訓練、柔韌性訓練和平衡訓練,以全面提高身體和代謝健康。

(四)戒煙限酒

任何形式的煙草使用,包括二手煙,都會透過誘導炎癥,內皮功能障礙、促進血栓形成,損害心血管健康。研究顯示,喝酒不僅對心臟和血管健康沒有好處,相反還有害,會增加心臟病、心肌病、房顫、中風的風險,同時還增加認知功能障礙風險

【建議】盡快戒煙,每天酒精攝入量不超過15g。

(五)減輕壓力保證睡眠

1、慢性精神、心理壓力和持續的負面情緒,都可啟用自主神經系統介導,導致血壓升高、血小板和免疫反應性增強,炎癥和氧化應激增加,顯著危害心血管健康。

【建議】結合一些藝術和哲學陶冶身心,增強認知、學習新知識和新觀點,多培養一些興趣安好結合深呼吸來緩解壓力。

2、睡眠不足和睡眠模式紊亂,是高血壓、房顫、缺血性心臟病的危險因素,睡不好、睡不著都會導致慢性炎癥、氧化應激增加,交感神經活性增加以及多種激素紊亂。

【建議】確保每晚有7-9小時的睡眠時間,避免熬夜

(六)控制危險因素

管理好自己的血壓、血脂、血糖水平在適宜範圍,長期高血壓、高血脂會損傷血管內皮。

【建議】血壓>140/90mmHg需就醫,定期檢測膽固醇(LDL<3.4mmol/L),血糖目標:空腹<7.0mmol/L,糖化血紅蛋白<7%

(七)定期檢查

40歲以上建議每年檢查,包括血壓、血糖、須知、頸動脈超聲;另外還要關註異常訊號。如頭暈、胸悶、下肢水腫等,可能血管問題的早期表現。

(八)其他

除了以上這些因素以外,要記得多喝水,生活中盡可能減少各種汙染源的接觸,包括空氣汙染、水汙染和噪音汙染,多親近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