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朱元璋有心殺劉伯溫,劉伯溫高呼我有個字不會寫,最後保住一命

2024-06-11歷史

只可同甘,不能共苦的皇帝,歷史上出現了很多,例如宋朝時期太祖趙匡胤,在稱帝後來了個杯酒釋兵權,笑呵呵的讓諸多將軍交出了手裏的士兵,為的就是避免他們效仿自己造反,而這些將軍們則被賞賜了一些物品,打發回家養老去了。

然而在這些皇帝當中,做的最過分的,還得要數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當年跟隨他的大臣,有一個算一個,幾乎都被多疑的他處理掉了,而剩下的那批人當中,就有國師劉伯溫。那麽劉伯溫究竟是憑借什麽逃過一劫的呢?

一統江南

朱元璋草根出身,早些年為了謀生出家做過和尚,後來家鄉發生旱災,皇覺寺住持便給了他一個缽,讓他外出雲遊四海,靠化緣為生。想象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旱災之年,老百姓都沒有吃的,又哪裏能化到緣呢,因此,為了生存,朱元璋偷雞摸狗,啥都幹過。

好在,三年的流浪並非沒有價值,朱元璋從小沒讀過書,見識淺薄,這三年來,他見到了各種各樣的人,也體驗到了各種各樣的生活,他對於國家大事也了解了很多,而且他還意識到,自己雲遊四方,只不過是逃避現實的一種方式而已。

大丈夫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怎麽能甘願逃避現實呢。恰好,他收到兒時夥伴湯和的來信,邀請他參加黃巾起義軍,於是朱元璋毅然決然結束雲遊生活,加入了郭子興的部隊,這一年,他年僅二十五歲,正值壯年。

黃巾軍雖說是軍隊,但裏面的軍人大多都是無處安家的老百姓,他們都沒讀過書,因此,朱元璋靠著自己雲遊三年的閱歷,很快得到了郭子興的賞識。等到郭子興死後,朱元璋接替了紅巾軍一哥的位置。

當時正值元朝衰落之際,遍地都是起義軍,號稱黃巾軍的起義軍也並非只有朱元璋一家。然而眾多起義軍卻由於各自為戰,竟然敵不過衰弱的元軍。朱元璋繼位後立馬改變計劃,從原來的直接對抗元朝部隊,改為先收復其他起義軍勢力,等到紅巾軍壯大起來後再進攻元朝軍隊。

於是,朱元璋以應天為據地,先後擊敗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南方軍隊勢力,最後與公元一三六七年十月二十一日,向北進軍,一舉殲滅元朝殘余勢力。次年,除了少部份北逃的元軍之外,中原地區已經統一,朱元璋稱帝,定都南京,國號大明。

帝王的苦惱

所謂建家容易守家難,朱元璋稱帝後,由於國內經過元朝末年的常年戰亂,百業雕零。為了讓老百姓能夠休養生息,他頒布了很多利於百姓的仁政條款,同時改革了元朝時期骯臟不堪的朝廷機構,並且設立相關部門和法律,為國家廉潔發展保駕護航。

國家與百姓的問題剛解決完,緊接著又冒出了朝廷內部的問題。當初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那些窮苦出身的官員們,如今個個都成為了他們曾經討厭的樣子,為官驕橫,貪汙腐敗無惡不作,哪怕朱元璋已經頒布了廉政法令,這些人也仗著自己是建國功臣的身份有恃無恐。

事實上,這些人作為開國功臣,朱元璋確實不好對他們下手,但朱元璋也不傻,不能直接下手不代表不可以間接下手。朱元璋先是暗中培養了一批人才作為這些官員的替代品,接著頒布殘酷刑法處置那些被老百姓舉報的貪官,包括但不限於挑筋、斷手等方式,空出來的位置,便由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替代。

朱元璋的這一做法的確起到了強大的震懾作用,其他官員們紛紛收手,再也不敢亂拿老百姓一針一線。但嚴酷的刑法只能威懾到官職比較低的官員,對於那些一把手們,一點用處都沒有。於是朱元璋思來想去,決定采用逐個擊破的方式處理他們。

就拿中書省丞相胡惟庸來說吧,胡惟庸可謂真正意義上的開國功臣,他還是李善長的同鄉。仗著自己的地位和關系,胡惟庸目無百姓,犯下許多生殺黜陟等大案,而這些案子,他還不向朱元璋請示,此種目中無人,自然讓朱元璋感到皇權旁落,久而久之,朱元璋便對他起了殺心。

胡惟庸能一步步做到宰相,沒有手段是萬萬不可能的,他從別人口中得知了朱元璋對自己產生殺心,於是打算先行一步,除掉朱元璋,自己當皇帝。

據史料記載,公元一三八零年,胡惟庸邀請朱元璋來自己家裏做客,稱家裏有口老井噴出了醴泉,朱元璋一聽便覺得這是祥瑞之兆,於是就跟著去了。

然而等到馬車即將抵達胡惟庸家門口時,太監雲奇此刻的表現卻十分怪異,他左手握著馬車的韁繩,右手指著胡惟庸的家門口,沒有說話,但手卻在不斷顫抖。如此怪異的行為令朱元璋意識到了什麽,於是他下令返回,等回到皇城,登上高高的宮城時,遠遠望去,竟然看見胡惟庸家裏塵土飛揚,到處都藏有士兵。

胡惟庸造反一事暴露,朱元璋一怒之下當天處死胡惟庸,同時向胡惟庸關系匪淺的一眾官員們追責,總共牽連了三萬多人。這場案件,史稱胡惟庸案,被後世之人稱之為明初四大案之一。

現在看來,胡惟庸如果真的要造反,怎麽可能會讓藏起來的士兵被朱元璋看到呢,而朱元璋在發現胡惟庸造反後,怎麽可能不加審問,便在當天就處死他呢,唯一的解釋是,造反是假,朱元璋故意針對胡惟庸是真。歷史雖然如此記載,但歷史都是史官編寫的,朱元璋殺掉胡惟庸隨便改改歷史並非難事。

聰明的劉伯溫

劉伯溫原名劉基,他輔佐朱元璋稱霸天下,為明朝的建立出了不少力,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詩: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可見劉伯溫在老百姓眼中,和諸葛亮一樣都是聰明人的象征。

劉伯溫在見到朝廷中的諸多大臣一個個被處死後,他焉能看不出始作俑者是朱元璋,他意識到,很快這股火焰,就要燒到自己身上了。

為了保命,劉伯溫想了一個辦法,在一次朝會上,他故意晚來半小時,等到朱元璋問他為何來晚時,他解釋說:「臣有個字不會寫,正是這個字,讓臣晚來了半小時。」朱元璋一聽瞬間起了興趣,連忙追問這時什麽字,劉伯溫回答道:「這是赦免的‘赦’字。」

朱元璋雖然沒有讀過書,但這些年的皇帝做下來,赦免的「赦」這種在奏折中經常會被用到的字,當然難不倒他,於是朱元璋派人找來紙筆,當朝給劉伯溫寫了一個「赦」字。劉伯溫拿到這張紙後,連忙大呼:「謝主隆恩。」

朱元璋這才明白過來,原來劉伯溫並非寫不出這個字,而是利用這個字向自己服軟。在朝廷上,當著這麽多人向自己表態,也算是十分誠懇了。於是朱元璋便沒有怪罪他,後來更是批準了他告老回鄉的請求。

結語

劉伯溫不愧是明朝國師,能在老百姓心目中和諸葛亮平起平坐,與他的神機妙算、運籌帷幄不無關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