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0年,彭老總來到鴨綠江大橋,看一眼對岸後說:入朝計劃要修改

2024-09-05歷史

入朝的計劃,必須要修改一下了!

1950年10月11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坐在40軍的軍部中,緊盯著眼前的地圖,自言自語地說出了這樣一句話。然後他就提起筆,開始親自給中央軍委起草電文。他的這一封電報,直接影響了抗美援朝戰爭的走向。

時間回到1950年6月24日,韓戰在這一天下午突然爆發。「誰先動的手」這個問題,現在顯得很無聊。畢竟金日成在開戰前,一直致力於組建聯合政府。而李承晚,則是一直叫囂著要武力統一北韓半島。

事實證明,李承晚沒有能夠兌現自己野心的軍事實力。他那些由偽軍改編過來的所謂軍隊,在北韓人民軍面前不堪一擊。僅僅三天,南韓的首都漢城就被攻陷了。而總統李承晚、陸軍參謀總長蔡炳德等人,更是成了第一批的「跑路黨」。長官逃跑,士兵自然無心抵抗。南韓的防禦線只能不斷後退,甚至一度被壓到釜山附近。

南韓兵敗如山倒,這讓一直在背後慫恿李承晚的美國人,也不得不出手了!他們先是用大批軍事物資穩住了南韓的陣腳,然後更是親自派兵參戰。九月底,美軍進行了仁川登陸,將人民軍的攻擊線攔腰斬斷。北韓戰局開始反轉。

而此時,在北京的毛主席等新中國的領導人,也在積極地關註這場戰爭。他們知道,一旦美國人將戰線推進到鴨綠江附近,整個東北的大部份電力供應將被敵人握在手中。日後東北想要發展經濟,將會處處受制。而守在東北的邊防軍,也會被牢牢吸住,動彈不得。這樣一來,新中國將很難應對其他敵人從南方發起的進攻。另外,北韓和中國唇齒相依,熱心腸的中國人民,也不能看著北韓人民被戰火吞噬。

於情於理,都必須抗美援朝,這是黨中央領導層達成的共識。但是,要怎麽打,卻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新中國剛剛建立,百廢待興,空軍更是徒有其名。各個航校的第一批飛行學員,還都沒有畢業。飛機的數量也遠遠低於美軍。如果讓他們貿然參加戰鬥,掩護陸軍入朝,顯然是十分危險的。

當然,空軍,一度是新中國所有領導人的眼中,最不需要擔心的問題。因為蘇聯老大哥早已承諾,一旦北韓提出救援請求,由中國派出陸軍參戰,而蘇聯則提供空中掩護。中國的邊防軍體系安排,以及未來的入朝作戰計劃,全部是基於這個承諾來的。但是在10月8日,蘇聯領導人史達林突然單方面違背了諾言,提出不能派空軍來支援了。

蘇聯的態度無異於釜底抽薪。但中國人民誌願軍箭在弦上,已不得不發。最後,經過痛苦的抉擇,中央軍委決定,即使沒有空中掩護,也必須進行抗美援朝。只不過出戰的方式和出兵的數量,要進行相應的調整。

以毛主席原來的構想,此次出兵北韓,中國方面派出七個軍最為理想。但是倉促間,能調到東北的只有五個軍。這五個軍中,還必須留一個軍,用來防止美軍的反撲。這樣一來,能夠入朝作戰的,便只剩下了四個軍。

四個軍的兵力夠不夠?中央軍委曾經就這個問題進行了嚴謹的論證。如果有蘇聯的空軍支持,四個軍肯定是夠的。只要蘇聯人頂住了敵人的空軍,陸戰中國軍隊還真沒怕過誰。但是如果沒有空中支援,先期入朝的士兵就會面對美軍空軍毫無顧忌地打擊,會出現怎樣的危險,實在是很難想象。

出國作戰,猶如射出去的利箭。如果不能一擊得勝,便會有被反噬的危險。初戰必須取勝,也是中央軍委下達給誌願軍司令部的命令。但是現在沒了空軍掩護,初戰真的就能取勝嗎?誰的心裏也沒底。而且,四個軍的體量不小,很難保證做到徹底的隱蔽。如果在進軍的時候別敵人偵查到,讓他們有所警惕,初戰勝利的目標就更難達到了。

於是,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的各位首長商量之後,做出了一個決定:先讓兩個軍入朝,在北韓首都平壤附近建立防線,頂住敵人的進攻。在給敵人以一定消耗後,後續的兩個軍再入朝作戰,以生力軍的優勢將敵人打退。

不能不說,雖然下定了抗美援朝的決心,但毛主席的這個部署還是略顯謹慎了一些。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畢竟眼前的資源只有這些。作為新中國的領袖,主席不得不作通盤考慮。

於是在10月11日,彭德懷總司令坐著飛機,去北京打了一個來回。毛主席將所面臨的困難、蘇聯方面的出爾反爾、以及自己的決心和計劃安排全部和盤托出。彭總只回答了四個字:責無旁貸。

這句話,相當於彭總立下了初戰勝利的軍令狀。

但是,彭德懷不是一個一成不變、墨守成規的人。在返回東北前線之後,他立刻找到40軍軍長溫玉成,讓他派一輛吉普車,帶著自己去鴨綠江邊進行視察。

此時,已經是10月11日的黎明。吉普車沿著鴨綠江邊坑坑窪窪的小路,一顛一顛地行駛著。不一會兒,他們就來到了鴨綠江大橋的旁邊。彭總走下汽車,看向大橋對面的北韓工業重鎮新義州。就在不久之前,新義州還是一派妍妍向榮的景象。可如今,這座城市的上空卻布滿了美軍的轟炸機。號稱「空中堡壘」的B-29不斷地向下傾瀉著炸彈,新義州的工廠早已經化為一片火海。而火焰外面,拉家帶口的逃難人群隱約可見。

幫狗東西,仗著空中優勢。連老百姓都不放過!不把他們好好收拾一頓,我就不叫彭德懷! 」彭總這樣罵著。之後,他又拿出望遠鏡,仔細地觀察著鴨綠江大橋。

鴨綠江大橋,是一條全長一公裏的鐵橋。在秋冬季鴨綠江完全上凍之前,這座鐵橋是連線中朝雙方的唯一通路。誌願軍想要入朝,也全靠這座大橋。但是,此刻橋的另一頭,正遭受著猛烈的轟炸,這條通道已經不再安全了。

這次視察結束後,彭總就把自己關在作戰室裏,用布滿血絲的眼睛盯著地圖,一看就是幾個小時。出於一個軍人的敏感,他突然感覺,毛主席對誌願軍入朝的安排是有問題的。

由於誌願軍沒有制空權,敵人如果想,要炸斷鴨綠江大橋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按照原計劃,只讓兩個軍入朝,再讓另兩個軍待命,那麽如果在兩個梯隊的間隙,美軍真的炸掉了鐵橋,那麽後續的部隊將很難在短期內入朝。而先入朝的兩個軍,則會成為孤軍,處境將會更加危險。而且根據情報,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現在已經沖到鴨綠江附近的人有23萬。而我方的兩個軍,人數大約是13萬左右,處於劣勢。想要完成初戰必勝的任務,是非常困難的。

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彭總提起筆,親自起草了一封電報。電文上寫著:「 原擬先出動兩個軍,兩個炮兵師,但恐鴨綠江橋被炸毀,不易集中優勢兵力,從而失去戰機,故決定將所有作戰部隊全部集結於江南,改變原計劃,以利殲敵!

彭總的憂慮,是非常現實的。事實上就在幾天前,聯合國軍的總司令麥克亞瑟就曾經請示美國領導層,希望能炸掉鴨綠江大橋。但是,鴨綠江大橋的一半是屬於中國的,如果美軍將大橋炸斷,也就等於襲擊了中國領土,這是美國政府極力避免的。所以,美國防部下達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命令:同意麥克亞瑟的炸橋請求,但是必須保證,只能炸斷鴨綠江大橋的北韓一側,中國一側則不能有任何損壞!這當然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後來麥克亞瑟的計劃也就擱淺了。不過這件事已經證明,如果美軍真的想要炸斷鴨綠江大橋,他們是完全有這個能力的。彭總的擔心,並非多余。

彭總的建議,後來得到了主席和中央軍委的支持。在第二天的復電中,電文只有兩個字: 「同意!

就這樣,在10月19日的黃昏,中國人民誌願軍誌願軍4個軍,共26萬多人,在稠密的冷雨中,悄無聲息地進入北韓。他們跨過鴨綠江,拉開了抗美援朝的序幕。

之後的戰局,也證明了彭總的建議是正確的。四個軍的誌願軍在北韓境內,都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從難民阻塞交通,到部隊迷路,再到車禍,意外一個接著一個,很多部隊都無法運動到指定位置。敵人的武器殺傷力之強,更是超乎我軍的想象。誌願軍以重兵突襲敵軍,尚且未能完成包圍殲滅的戰略目標。如果真是讓兩個軍先入朝,戰果則可能更小。屆時這場戰爭的走向,就會變得非常難以預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