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送別!艾義英奶奶,一路走好

2025-01-12歷史
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
遇難同胞紀念館訊息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艾義英
於1月9日上午去世
享年97歲
1
艾家男人被殺,留下滿門寡婦
這是老人生前留下的影像,她的音容相貌宛在眼前。
1937年,艾義英和家人生活在南京許巷村。南京淪陷後,幾個日本兵進村,「一下子拖去7個男人:爸爸艾仁銀、兩個叔叔艾仁炳和艾仁林、兩個堂哥艾義生和艾義榮,還有平姓姑爹父子倆。」她抱著爸爸的腿說:「爸爸你不能走。」爸爸轉過身告訴她:「乖,爸爸馬上就回來!」這是爸爸留給她的最後一句話。
第二天一早,村民來報信,說艾家人在平家崗出事了,女眷們大哭。
「現場實在是太慘了!爸爸裏面的棉毛衫全是血。」艾義英看著滿身是血的爸爸,哭訴:「爸爸,你是最疼愛我的。」7個人中,叔叔艾仁林的遭遇尤其悲慘,他被日本兵擡起來往下摔死。只有堂哥艾義榮還有一口氣,最後被救了回來。
留下滿門「艾家寡婦」。艾義英說,女人們帶著孩子艱難度日,被大家叫作「艾家寡婦」,她聽得心碎。
紀念館「哭墻」上刻有艾義英遇難親人的姓名
2
母親為逃難,被迫丟棄新生兒
艾義英回憶:「我和媽媽白天躲在山上,晚上才回家。爸爸去世一個月不到,媽媽在山上生了一個小孩,養不活她,沒要。那時,媽媽背著大被子,被子裏麵包著弟弟,我和妹妹就跟在後面,天天早上出來‘跑山’,晚上才回家。」
後來,艾義英的媽媽帶姐弟三人去江南水泥廠難民區避難,在那裏住了兩個多月。直到1938年3月之後,隨著局勢慢慢安定,才回到家裏。
3
新中國成立,生活才翻身
開春之後,一些死難者屍體靠村中的老年人和外村人的幫忙,才得以收殮入土。「爸爸幾個月之後,才用蘆席包裹著埋掉。」
艾義英回憶,經常有三個日本兵到村裏轉,一般中午來,下午三四點走。「年輕婦女躲到山上,日本兵走後才回家種地,有時候就摸黑種田,要吃飯啊。」
「那時我們年紀小,妹妹幫人家放牛,只要有一口飯吃,也不要錢。我和媽媽幫人家做三天,換人家男的到我家做一天,因為耕田、插秧都要男人,家裏弄點好菜都給人家吃。我18歲時就嫁到麒麟門黃家,我弟弟才13歲,就跟著一塊幹活。」
新中國成立後,艾義英的生活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58年,我參加工作,在化學試劑化工廠上班,1980年退休。」
4
86歲時,她去日本參加證言集會
2014年12月,應日本「中國戰爭受害者證言集會邀請會」邀請,86歲的艾義英前往日本大阪、名古屋、東京等地參加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證言集會。
艾義英說:「我跟這些日本人說親身經歷的苦難,我要告訴他們歷史真相。」
艾義英(左)展示幸存者證書
5
她生前說:
「希望年輕人努力,為國家做貢獻」
艾義英生前經常來紀念館參加活動。她說:「我希望後代記住中國人在南京大屠殺中受過的苦、遭過的難,要記住歷史,更要好好努力,盡己之力,為國家做貢獻。」
2024年重陽節,艾義英(左二)向第三批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頒發證書
2024年12月1日,艾義英在紀念館「哭墻」前祭奠親人
艾義英家族中的大多數人,都加入到傳承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的隊伍中,將這份家族記憶傳承下去。
老人離我們遠去
但這段歷史記憶將代代傳承
願老人一路走好!
轉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微信公眾號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