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本分人」劉秀的逆襲

2025-03-13歷史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他的先世,因為遵循「推恩令」,從列侯遞降,到了父親這一輩,只落得個小縣令的官職。看起來,劉秀不算起於社會底層,無什麽天賦異稟,也缺乏那種天生的號召力,有說他 「性勤稼穡」,就是喜歡種田、幹農活。 在某種意義上說,劉秀是被歷史的大潮推上舞台的,但他能抓住機會,乘勢而上,成功逆襲。 對今天的人們來說,他的傳奇故事是很勵誌的。

△漢光武帝劉秀影視形象。圖片來源:電視劇【秀麗江山長歌行】劇照

起初,劉秀的表現很一般,讓時人看不出有什麽出息。連他的哥哥劉縯也時常譏笑他,把他比作劉邦的哥哥劉喜,無非就是那種勤勞肯幹的本分人。倒是劉縯「慷慨有大節」,胸懷光復漢朝大誌,賣家產而結交英雄豪傑。

劉秀的這種本碎形象,在公元22年劉縯起事時倒是有一個好處,就是安定人心。各家子弟一聽說造反,紛紛逃避躲藏,但看到連劉秀這樣的本分人也參延長,都驚道:「謹厚者亦復為之!」於是便下決心來參加了。

在隊伍中,劉秀也一向受到輕視。只是在危急之時,將領們才權且相信了他一下。但也正是在這種危難之際,劉秀讓大家刮目相看。

這個危難之際,就是史上著名的昆陽大戰。

公元23年,王莽派大軍圍剿漢軍,屯集洛陽,共43萬人,號稱百萬大軍,千裏不絕。看到新朝軍隊兵多勢眾,守城的將領們也害怕了,都往回跑,逃入昆陽城(今河南葉縣),甚至想幹脆散夥,回到各自原來占據的地方去。劉秀堅持死守,他的一番利害分析,激起了將領們的怒氣,說:「劉將軍何敢如是!」簡直不把他放在眼裏。

這時,偵察兵回來說,王莽大軍將至城北,陣營達數十裏,看不到尾巴。這樣的資訊,無異於向起義隊伍傳遞一種恐慌情緒。如此迫急之際,將領們才議論說,再請劉秀謀劃謀劃。感覺就是那種六神無主之際,你有點主意就請你做主的情形。於是,劉秀分析了一番軍事成敗,將領們也來不及多想,便都認同了。

當時,城中只有八九千人,而已開到昆陽城下的王莽軍有近十萬。後來,所有軍隊全都來圍住昆陽,包圍了數十重,列營上百個,戰鼓聲響徹幾十裏。

面對幾十萬大軍的泰山壓頂之勢,劉秀如果自認輸了,恐怕歷史就要覆寫了。 但他應該屬於那種不拼到最後一刻決不認輸的人,具有這種特質的人,往往能在最後關頭獲得成功。

當夜,劉秀率12騎突圍,經過一番搏殺,沖出重重包圍,去搬救兵。隨後,他又親自率領1000多人的先頭部隊,對王莽軍亮劍,王莽軍也派出幾千人應戰。劉秀帶兵,每次沖鋒都斬數十、數百、上千人,給將領們壯了膽,他們說:「劉將軍平時看到弱小敵人都膽怯,現在見到強敵反而如此英勇,太奇怪了。」眼見如此,將領們受到鼓舞,無不以一當百。一時間士氣大盛,劉秀便又集結敢於犧牲的3000人,攻擊王莽軍的主將營壘。這時,昆陽城中的漢軍也擊鼓沖殺出來,似乎老天也在幫他們,狂風、暴雨、響雷齊作,他們一鼓作氣,把王莽軍打得七零八落、屍橫遍野,最後只剩幾千人逃回洛陽。

這一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帶來的結果就是海內豪傑紛紛響應,都用劉玄年號、聽劉玄詔命,對王莽政權形成了摧枯拉朽之勢。真可謂一戰定乾坤。

然而,這一戰,對劉縯、劉秀兄弟來說,卻是功高震主的災難。後來,劉玄聽信讒言,誅殺了劉縯。而劉秀在非常時刻,以非常忍功,向劉玄請罪。劉玄因此慚愧,拜劉秀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

△清人繪劉秀像。圖片來源:【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

公元23年9月,王莽被誅,劉玄定都洛陽,派劉秀當司隸校尉,後又任命他為大司馬。這時,劉秀便漸漸顯露出治事之能。考察官吏,廢除王莽政令,所到之處,吏民喜悅。鄧禹、馮異、耿純、耿弇等將才都投奔追隨於他。

公元24年,劉玄遷都長安,封了一堆人當王,政事由趙萌去管,趙萌專權,「生殺自恣」。將領們在外的,「皆專行誅賞,各置牧守;州郡交錯,不知所從」。劉玄政權如此亂來,結果當然就是「關中離心,四海怨叛」。

這在客觀上讓人心有了漸歸劉秀之勢。 不過此時的劉秀,正受命北擊王郎政權,此人自稱是漢成帝的兒子,卻不過是一個占蔔者。但攻擊王郎不利,劉秀一路倉皇狼狽,甚至想過逃回長安。最後,還是耿弇等人助他,這才擊敗了王郎。

獲勝後,劉秀檢查王郎的文書,發現竟然有不少是自己手下官吏與平民討好王郎、毀謗自己的,達數千之多。他召集諸將,當著大家的面把文書都燒了,說「令反側子自安」,也就是說讓背叛的人安心放心。

再後來,劉秀開始采納耿弇的建議,內心不事劉玄,而是奪取天下。 於是,知人善用成為最關鍵的一招。比如吳漢,屬於那種口拙心慧的人,遇到緊急情況往往詞不達意,但「沈厚有智略」,鄧禹多次向劉秀推薦,劉秀便「漸親重之」。此後,吳漢果然是將才,為掃滅公孫述等割據勢力、建立和鞏固東漢政權貢獻較多。當時,劉秀想利用劉玄與赤眉軍的爭端吞並關中,不知把任務交給誰,最後交給鄧禹,並讓他自己選擇將領和幕僚。事實也證明了這一決策的正確,鄧禹所向披靡,軍紀嚴明,為劉秀立下汗馬功勞。

同時,劉秀還想物色一位人才,管好河內郡這個大後方,鄧禹推薦寇恂,說他文武兼備,非他莫屬。劉秀便找來寇恂,對他說,從前劉邦把蕭何留在關中,現在我把河內交給你。 從此,劉秀的軍隊推進得再遠,給養物資從不匱乏。

公元25年,賈復在戰爭中身負重傷。劉秀得知後大驚道:「我所以不令賈復別將(單獨率軍迎戰)者,為其輕敵也。果然,失吾名將!聞其婦有孕,生女邪,我子娶之;生男邪,我女嫁之;不令其憂妻子也。」不久,賈復痊愈,對劉秀自是非同一般的效忠。

也是在這一年,劉秀稱帝。 稱帝後,他首先就尋訪到了賢才卓茂,下詔說:「夫名冠天下,當受天下重賞。今以茂為太傅,封褒德侯。」此時的卓茂,已七十有余。早在漢哀帝、平帝時期,他就以賢能聞名,王莽攝政後以病辭官,常任門下掾祭酒,不肯擔任實職。劉玄稱帝後,他曾任侍中祭酒,沒多久發現政權混亂,便以年老為借口,請求告老回家。劉秀知曉其才能,將其請入朝中重用。後來,卓茂去世,朝廷賜給棺槨墳地,劉秀身穿喪服,親自送葬。

△【歷代帝王圖】中的光武帝劉秀。圖片來源:「國家人文歷史」微信公眾號

劉秀當政後,任用了一大批勤政務實、政績卓著的官吏。 司馬光後來在【資治通鑒】中對此評論說,劉秀即位之初,「群雄競逐,四海鼎沸」,大家爭相用沖鋒陷陣、權略詭辯的人。唯獨劉秀「能取忠厚之臣,旌循良之吏,拔於草萊之中,置諸群公之首,宜其光復舊物,享祚久長,蓋由知所先務而得其本原故也」。意思是說劉秀用人有長遠眼光和大局觀,知道做什麽才能實作根本目標,所以敢於用忠厚和奉公守法的人,起用社會底層人士,因此能光復漢室,實作長治久安。

從公元22年以一個熱愛當農民的狀態參與起事,到公元25年短短3年時間就登上帝位,劉秀的成功逆襲,可以說基本上靠的是個人的奮鬥,其他外在條件要麽不管用(如劉氏之後),要麽不具備。 相比較而言,劉備雖為草根,卻至少常常內建光環,有「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的名頭。在這個意義上,劉秀的奮鬥很有現實意義。

摘自 | 【領導文萃】2025年3月下

稿件來源 | 【環球人物】

本文作者 | 伊溪雲

責任編輯 | 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