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兩年之間,蘇聯6封電報向八路軍求援,毛主席堅持一原則讓人叫絕

2024-09-05歷史

「我方已得到情報,日軍將在北平、張家口和包頭方向集結。他們一旦發起進攻,將對蘇聯後方造成破壞。我方希望,八路軍可以破壞上述地區的交通線,以緩解我方的壓力。另外,能不能再抽調若幹旅或團,在長城附近集結,以牽制日軍。」

1941年7月,延安的窯洞中,毛主席拿著這樣一封電報,無奈地搖了搖頭。顯然,這又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第一封電報

時間回到一個月前。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的機械化部隊對蘇聯展開了全線進攻,著名的「巴巴羅薩」計劃開始!當時由於蘇聯最高統帥部對敵人的進攻時間、方向都判斷有誤,所以戰端一開,蘇聯方面便接連失利。

正當史達林為對付德國而費心費力的時候,駐紮在東北的日本關東軍也開始頻繁動作。 他們不僅將總兵力增加到20個師、70萬人,還舉行了一個代號為「關東演」的大規模軍事演習。 遠東地區,一時戰雲密布!

若是在平時,蘇聯對日軍的動作不會有任何的慌張。雙方已經在1939的諾門坎戰役中交過手了,蘇聯的朱可夫元帥指揮軍隊,給予了對手摧枯拉朽似的殲滅。 可是現在,一個德國已經如此兇猛,再加上一個日本,蘇聯的壓力就更大了。

史達林緊急約見了共產國際領導人季米特洛夫,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除發動全國的蘇維埃武裝力量之外,還要立即建立國際統一戰線,組織全世界的共產黨武裝,一起來保衛蘇聯! 季米特洛夫還提出了口號:「 只有保證蘇聯的勝利,各國人民才有可能爭取自由!

當時的世界上,除了蘇聯,規模最大的共產黨武裝,就是中國的八路軍和新四軍了。所以,史達林便很快致電毛主席,希望八路軍可以援助蘇聯,去遠東地區牽制日軍。

對於蘇聯的境遇,毛主席和黨中央是非常關切和同情的。在蘇德開戰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就發表了【關於反法西斯國際統一戰線的決定】。其中指出,德國法西斯對蘇聯的侵略,「 不僅是反對蘇聯的,也是反對一切民族的自由和獨立的! 」。而當前世界共產黨的主要任務是「 為反對法西斯而鬥爭,為保衛蘇聯、為保衛中國、為保衛一切民族的自由和獨立而鬥爭! 」。

但是對史達林的這個請求,毛主席卻是十分為難的。從情感上和關系上看,毛主席都應該出手幫忙。但是,這也要看自身的條件。此時,皖南事變剛剛結束不久,新四軍還在重建階段,想要奔襲華北,不但自身條件不允許,蔣介石也不會答應。 而八路軍雖然有所發展,但是也遠遠算不上強大,無法去華北牽制日軍。事實上,各路日軍正巴不得八路軍離開根據地,和他們來一場硬碰硬的對決。 如果真是那樣,不但剛剛積攢起來的革命力量將面臨失敗,對蘇聯的戰事也是毫無益處。

經過了一天的思考,毛主席做出了決定。他分別給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在重慶的周恩來和新四軍的政委劉少奇三人發了電報,其中說道:「 日蘇戰爭極有可能爆發!一旦戰爭爆發,敵為肅清後方計,將會在華北加強鎮壓!我軍要提前做好準備。同時,我軍還須準備好配合蘇軍作戰。中蘇站在同一戰線上,成敗與共,休戚相關,所以他們的戰爭,我們一定要配合。但此種配合,是戰略的配合,是長期的配合,而不是戰役的配合與一時的配合!

「要認清一個實際,如果日本真的進攻蘇聯,我們在軍事上的配合,作用恐怕不是很大。我軍各種條件均弱,大動必傷元氣。假如我們不顧一切犧牲來動作,可能讓我們自己被打垮!到時候根據地,也不能長期堅守。那對一方面都是不利的。我們的方針,還是熬時間,進行長期鬥爭。所以一旦日蘇開戰,我們即刻加緊偵察和破壞交通,借以牽制敵人,在現在條件下,盡最大可能幫助蘇聯紅軍。」

而後來,日軍沒有在遠東地區發動戰爭,蘇聯也沒有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我八路軍、新四軍也得以按照自己的節奏,一邊發展一邊打擊敵人。

第二封電報

蘇德戰爭的形勢,開始慢慢進入膠著。1941年8、9月間,蘇聯取得了幾個戰役的勝利,暫時緩解了壓力。而希特勒則惱羞成怒,集結力量對蘇聯首都莫斯科發動進攻!而此時,又有情報傳來: 日軍再次集結,似乎又有在遠東發動進攻的意圖!

此時的史達林仍然十分敏感,日本關東軍始終是他的一塊心病。於是在1941年11月12日,史達林第二次致電中共中央軍委,希望可以派出一部份兵力,向長城內外發展。後來,「長城內外發展」變成了「向日寇進攻」,漸漸有些離譜了。

由於第一次求援無果,史達林此時透過各個方面,向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施壓!共產國際領導人季米特洛夫在會議上提出:「 不能一邊指望蘇聯勝利,一邊卻又不積極開展軍事行動。 」而王明也借題發揮,喊出口號:「 即使把八路軍和新四軍都打光了,也要保衛蘇聯!

面對壓力,毛主席態度堅定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張:「 現在八路軍、新四軍的力量還不強,1942年,我軍的中心任務,仍然是積蓄力量,恢復元氣,鞏固內部,而不是直接出兵援助蘇聯。如果現在貿然出擊,不但幫不了蘇聯,我們自己也將遭受嚴重的損失。對世界的反法西斯事業,有害而無益!

最後,這場爭論因為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而結束。日本的大部份力量,開始向太平洋方向傾斜,遠東地區暫告安全!

第三封電報

時間來到1942年5月。此時,德國法西斯發動了夏季攻勢,在戰場上又取得了一定的優勢。史達林的心,不知不覺又揪了起來。正在此時,又有訊息傳來:「 日軍向中蘇邊境秘密集結!目的不明! 」。於是,史達林第三次致電毛主席,要求「 八路軍在日蘇戰爭發生時,派一部份正規軍開赴南滿地區,策應蘇軍,牽制日軍 」。

在其後的兩個多月時間裏,史達林頻繁地要求中共中央采取軍事行動,主動襲擊日軍。 由於前兩次求援的不順利,蘇聯派出共產國際聯絡員弗拉季米洛夫前往延安,督促中共中央的軍事調動。

此時,毛主席再次表現出了非同一般的定力。他明確表示: 一旦蘇日開戰,中共自然會配合蘇軍作戰。但是這種配合,肯定不是那種孤註一擲的決戰!1942年日軍的掃蕩和國民黨的反共摩擦,已經讓解放區的經濟受到了極大破壞。我們現在的困難,是別人難以想象的。所以,八路軍和新四軍的任務,只能是積蓄力量,養精蓄銳。這個時候,要求八路軍去和日寇硬拼是不切實際的。真要是盲目行動傷了元氣,於中蘇方面皆不利。

最終在毛主席的堅持下,八路軍和新四軍沒有進行任何大規模的動作,革命力量得以保全。而日軍也是虛晃一槍,最後也沒有進攻蘇聯。

第四、第五封電報

1942年7月,蘇德戰場上又起了變化。德國法西斯集結150萬兵力,向蘇聯重鎮史達林格勒發起進攻。戰役開始之初,德軍在數百輛坦克、上千架飛機的支持下,很快就攻入史達林格勒市區。蘇聯的形勢,變得萬分危險。 史達林在部署部隊的時候,總是感覺日軍不讓人放心,於是第四次致電延安,希望中共中央能夠出兵。

這次史達林換了一種方法,不再強令八路軍出兵,而是說:蘇聯方面準備提供一些新式的武器裝備,但是無法運輸到解放區。 所以希望八路軍可以抽調一兩個師的兵力,到內蒙、外蒙的交界地區,接收武器裝備。

毛主席第一時間回復了史達林: 武器我們確實需要,但是讓八路軍去蒙古邊界,這個要求無法達到。因為我軍沒有空軍,而敵人有。在開闊的草原地區,他們對我軍的威脅太大了!

不久之後,史達林又發來了第五封電報,希望:「 中共方面可以派出多支較小型的遊擊隊,輪番到指定地區接收武器,從而加強抗敵力量 」。

毛主席看到這封電報後,立即指出 「小股部隊前出到敵占區,沒有根據地的支持,很難生存,極有可能變成另一支抗聯,對反法西斯大業沒有任何益處。」 所以,這一方案又被否定。而日軍,此時已經今非昔比,難以發動對蘇軍的進攻了。

決定性的第六封電報

1943年初,德軍33萬人陷入重圍,史達林格勒戰役正式進入反攻階段。為了能確保後方的安全,史達林第六次致電中共中央,建議將八路軍的一部份部隊部署在長城內外,以震懾日軍。

毛主席在接到電報後,經過了深思熟慮,又和其他領導人反復研究,終於做出了一個不同以往的決定: 羅瑞卿、楊成武以及呂正操等部,前往長城一線布防。而且,動作要大一些,要讓日軍知道。同時,還要觀察形勢,隨時準備向東北滲透。

可以看出,這次毛主席的命令不同以往,這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個原因,是敵我雙方的實力已經發生了變化。日軍的精銳持續被輸送到太平洋,現在留在中國的部隊品質已經大幅下降。 而八路軍、新四軍透過自我發展生產、積極地武器制造,也已經脫胎換骨,完全有能力和敵人硬鋼。

另一個原因,是毛主席的高瞻遠矚。毛主席早已看出,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是整個戰爭的轉折點。不僅德軍會很快覆滅,日軍也支持不了太長時間。 此時八路軍到長城一線布防,可以將根據地推進到華北較深的地方。一旦戰爭結束,我軍就可以迅速進軍東北,占據這一塊工業重地!

後來的局勢發展,果然和毛主席的預料一樣。史達林格勒戰役,真的就成了二戰的轉折點。而早已經今非昔比的日軍,也根本沒有能力去進攻蘇聯了。八路軍開辟了晉察冀等大型根據地,在華北大地紮下了根。 在兩年之後,我軍順利進軍東北,拉開了解放戰爭的大幕。

在處理史達林求助的問題上,毛主席始終堅持一個原則:以自身的條件為基礎,做有把握的事!不管是誰給壓力,只要和這個原則相悖,他絕不會輕易同意。事實證明,毛主席的這一做法是非常正確的,不僅沒有讓蘇聯承受傷害,還避免了己方不必要的損失。這個戰略眼光,不得不讓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