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湘軍與太平軍戰鬥14年,很少有出奇制勝例子,原因何在

2025-03-13歷史

1866年,嘉應州之戰,南方太平軍覆沒,太平天國總算結束。湘軍與太平軍戰鬥了14年,讓清朝得以續命。但是,這14年的戰鬥,湘軍卻很少有出奇制勝的例子,這又是為何呢?

湘軍與太平軍戰鬥,前後持續14年,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無論哪一個階段戰鬥,湘軍都很少能出奇制勝,而是以蠻幹、苦幹居多,腳踏實地。

從1853年曾國藩從衡陽出征到1856年胡林翼主持湘軍,是第一階段。湘軍創辦之初,曾國藩、胡林翼、羅澤南、塔齊布、彭玉麟、楊載福是主要人物,湖南巡撫駱秉章是湘軍的依靠。

第一階段戰鬥,嶽州之戰、湘潭之戰、靖港之戰、田家鎮之戰、湖口之戰、武昌之戰最典型。湘軍沒有采取「堡壘戰術」,而是正面與太平軍廝殺,直接強攻太平軍要塞、陣地,水師、陸軍並進,互有勝負。

第二階段戰鬥,武昌之戰、九江之戰、安慶之戰、天京之戰最典型。主要作戰方案是胡林翼策劃,湘軍將帥、士兵挑選發生改變,戰術也不一樣,把「結硬寨,打呆仗」推向極致。湘軍不再死磕城池,而是憑借後勤、水師優勢,苦幹、蠻幹。

第三階段戰鬥,1864年天京陷落,各地太平軍還有數十萬。湘軍乘勝追擊,在江西、福建、廣東作戰,除了正面交鋒之外,還是「結硬寨,打呆仗」,與太平軍拼消耗,獲勝也相當艱難。

14年來,湘軍有出奇制勝例子嗎?很少,幾乎沒有。所謂出奇制勝,最早出自司馬遷【史記】中的田單列傳。五國伐齊,樂毅為主帥,奪取七十多座城池,齊國差點滅亡,僅剩下2座小城。

田單如何逆襲呢?才有離間計,讓燕昭王撤掉樂毅職務,改派騎劫督師,引起軍隊不滿,紀律渙散,軍心不穩。此時,樂毅突然出兵襲擊,采取「火牛陣」,一舉打垮燕軍,並乘勝追擊,收復失地,把燕軍趕出齊國。

孫臏圍魏救趙,孫武長途奔襲楚都,白起誘敵出擊,諸葛亮鹵城破司馬懿,李靖襲擊江陵,徐達襲擊太原、灰山,藍玉閃擊捕魚兒海,努爾哈赤破5路明軍,石達開湖口大捷,李秀成奔襲杭州,無不是經典的出奇制勝,用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戰果。

縱觀湘軍與太平軍戰鬥,幾乎談不上出奇制勝。曾國藩、胡林翼以「結硬寨,打呆仗」對付太平軍,憑借後勤、水師的巨大優勢,與實力弱小的太平軍死磕,戰爭曠日持久,從而耗死了對手。

武昌之戰,持續17個月;九江之戰,持續18個月;安慶之戰,持續21個月;天京之戰,持續22個月。曠日持久的戰爭,湘軍都是拼消耗,苦幹、蠻幹,亮點並不多。

太平軍很強大嗎?答案是否定。天京事變,石達開率兵外出,太平天國早已元氣大傷,陳玉成、李秀成手中沒啥兵力,還要同時迎戰眾多對手。湘軍,只是陳玉成、李秀成對手之一,很長時間內還不是主要。

陳玉成、李秀成,同時與八旗、綠營、湘軍、淮軍、楚軍、列強作戰,太平軍不是在戰鬥,就是在戰鬥的路上,絲毫得不到休整時間。即便是湘軍,也是分成眾多派系,曾國藩、胡林翼只是其一而已。

如此高強度的戰爭,陳玉成、李秀成的資本是什麽呢?1861年赤崗嶺之戰,曾國藩直言:「此次殺賊一千余,狗逆勢衰矣,不可復振。此前所謂克城、大捷,從未殺得如此多真賊。」

曾國藩自己說,陳玉成損失一千多精銳老兵就元氣大傷,難以東山再起。此前湘軍所謂的攻克城池,取得大捷,動不動就是殺敵數萬,乃至擊敗數十萬,都是註水,自己虛誇而已。

面對元氣大傷的太平軍,湘軍還用10年時間才能搞定。1856年天京事變,1866年嘉應州戰敗,一共是10年。湘軍擁有絕對的兵員、水師、補給優勢,牢牢掌握長江控制權,卻靠「結營寨,打呆仗」獲勝,也是可悲。

太平軍實力弱小,不意味湘軍就能快速贏得勝利,因為缺乏經典的出奇制勝的戰鬥例子,不能快速消滅僅存的少量太平軍精銳,從而導致戰爭曠日持久。缺乏經典出奇制勝例子,是湘軍戰鬥力不強的結果,湘軍沒有想象中那麽強悍。

湘軍很能打仗嗎?相對清末八旗、綠營而言確實不錯,卻也談不上多強,防守作戰還可以,正面進攻戰則比較弱。這一點,可以從三河之戰看出,脫離堡壘作戰的湘軍,表現堪憂,居然被陳玉成逆襲,全殲湘軍最精銳軍團。

1858年11月的三河之戰,李續賓可謂是占據巨大優勢。都興阿、多隆阿、鮑超所部圍攻安慶,牽制太平軍。李孟群、袁甲三在六安一帶作戰,兵力3萬,可以給予支援。太平軍主力在幹嘛呢?打浦口,與德興阿的江北大營對決。

湘軍第一悍將李續賓軍團到了三河鎮,把吳定規驅趕入城的時候,陳玉成、李秀成還在跟八旗、綠營打仗,沒精力增援三河。結果呢?李續賓非但不能抓住機會攻克三河,在陳玉成、李秀成星夜兼程趕來支援後,僅堅持一天就陣亡,一說自盡,湘軍由此全軍覆沒。

三河之戰,為何湘軍慘敗,歸根到底是野戰水平不行。縱觀李續賓攻打武昌、九江的戰鬥,無不是「結硬寨,打呆仗」,後勤不愁,水師控制全域,然後跟著太軍死磕。至於太平軍增援部隊,其他戰場的作戰,李續賓不用管,自然有人去做。

二郎河之戰、太湖之戰、掛車河之戰,湘軍贏得勝利沒錯,卻是防守獲勝。陳玉成主動進攻被擊退,而是不湘軍去尋找太平軍主力決戰,一舉摧毀對手的有生力量。至於安慶之戰、天京之戰,曾國荃更沒有亮點。

天京之戰,除了李秀成20萬大軍勤王,在雨花台把曾國荃擊傷外,太平軍就再也沒回來勤王。天京守軍不多,只有數千士兵,又沒有援軍,因為他們自己都自身難保,曾國荃卻花了22個月。李鴻章、左宗棠幾乎搞定了江浙全境,曾國荃還在南京城下死磕,與太平軍拼消耗,慈禧差點就讓淮軍來「摘桃子」。

缺乏強大的野戰實力,湘軍必須采取「結硬寨,打呆仗」戰術,憑借後勤優勢打消耗戰、持久戰。太平軍除了打湘軍,還有眾多對手,整日奔波,毫無休整的時間,結果被拖垮。湘軍實力有限,但戰術沒問題,雖說沒啥亮點。

太平天國滅亡後,江北太平軍賴文光與撚軍聯手作戰,兵力不足3萬,且沒有根據地。就是這麽一點拖家帶口的太撚聯軍,居然能橫掃湖北、陜西、甘肅、山東、河南、河北、江蘇,一度抵達盧溝橋,清朝被迫戒嚴,湘軍、淮軍表現一樣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