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長得漂亮的人,很多長相普通的人會嗤之以鼻,很不忿地說道:
長得漂亮能咋地,還能當飯吃?
其實還別說,就目前這個社會現狀而言,長得漂亮還真能當飯吃。
比如去面試,長相便是給面試官的第一印象,如果兩個人能力相當,只能錄取一個的話,想必長相出眾的人被錄取的機率更大一些,再比如跑龍套的眾多演員裏,兩人演技相當,導演基本上也會選擇長相比較漂亮的,甚至有時候,即便演技不行,長得漂亮也能得到導演的青睞。
而這些機會便都能轉變成飯碗,所以, 長得好看,有時候真能讓一個人少奮鬥數十年。
不過這樣的人並不能讓人佩服,因為靠臉吃飯自動矮人三分。
最讓人佩服的是有人明明可以靠臉吃飯,但偏偏還有才華,不過長相醜陋的人,想要出人頭地,可就要多讀書了。
而這個道理自古通用。
在清朝時期,就有一個人長相非常醜,並且還只有一只眼睛,江湖人送外號:獨眼醜漢,此人就深知人醜還要多讀書的道理,所以他從小讀書就非常刻苦努力,而當官自然也是他刻苦努力的終極目的。

憑借著高出常人的才華,這位獨眼醜漢一路披荊斬棘,經過鄉試、院試、會試、一路高歌,成功入圍最高等級的由皇帝親自面試的殿試。
能進入殿試的人,基本都能當一個官職並不低的官,如果能進入前三名,那更是不得了了,直接就能成為人上人。
不過這位獨眼醜漢進入殿試,卻被以貌取人的乾隆皇帝故意出對聯刁難,這位醜漢名叫劉鳳誥,他卻表示:我要當探花,那麽他是否對上了乾隆出的對聯,乾隆是否給了他探花呢?
我們一起來看。
劉鳳誥:我本來還是很帥氣的,但因為比賽射箭而成為了獨眼
劉鳳誥,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赤山鎮觀泉村人,出生於乾隆二十六年,他早年喪母,天資聰穎,正是因為此,讓他自幼名聲遠揚,江湖人稱江西才子。
他在很小的時候,其實並不醜,至少不是後來乾隆皇帝見到的獨眼模樣,那麽他的眼究竟是怎麽瞎的呢,這是因為一次意外。

劉鳳誥不僅文采出眾,而且比較喜歡射箭,在當時的人看來,這就是典型的文武全才 ,而就有那麽一次,劉鳳誥和同鄉的小夥伴們一起比賽射箭,就當他準備射擊的時候,一支箭嗖地一聲從對面射了過來,來不及躲閃的劉鳳誥被射中了眼睛。
憑借當時的醫術,劉鳳誥並沒有挽回自己的眼睛,就這樣他成為了一個「獨眼」之人,而 隨著年齡的不斷長大,劉鳳誥的面部愈發猙獰, 如果是常人,或許這樣的情況下早就放棄治療了。
但劉鳳誥覺得,人生不應該如此,於是他繼續努力讀書,苦心研習詩詞書畫,畢竟人醜只要多讀書,那也能成為人上人不是。
常青:劉鳳誥此人書法秀勁,必是大才,為他點起蠟燭答卷
劉鳳誥遭遇橫禍,但內心卻絲毫沒有自我放逐,每日刻苦讀書,讓他在書法、文章上的造詣更加精進了許多,在乾隆四十四年的時候就中了舉人。
按理來說,已經有了舉人的身份,就已經有了當官的入場券,雖然 當地的官府也知道劉鳳誥是位人才,但奈何實在是太醜了,所以他一直都沒能得到當地官府的重用 ,但是劉鳳誥並沒有灰心,他依然在堅持讀書。

劉鳳誥知道讀書是可以改變命運的,盡管在當地不受待見,但跳出這個圈子,還是有著廣闊的舞台的,於是他開始參加更高級別的考試。
就這一樣劉鳳誥一路高歌,一路升級,一路考進了乾隆五十四年的貢士殿試,這次考試劉鳳誥遇到了問題,因為他只有一只眼睛,而考試要寫的東西又太多,這導致劉鳳誥在太陽快落山的時候,也沒能答完試卷。
按照考試的規矩,不管寫好寫不好,時間到就必須停止答題,監試大臣也要收回他的試卷結束考試,但是 當時在場的禮部尚書常青說劉鳳誥書法秀勁,必是大才,於是特許他完成終篇,並且讓人點起了蠟燭為他照明 ,就這樣劉鳳誥完成了答題。
乾隆:劉鳳誥真乃獨眼醜漢,且看朕出對聯刁難他,讓他知難而退
這次貢士殿試劉鳳誥沒有辜負常青的信任,他成功地以才華躋身進了前十卷名單之中,他的考卷也被呈送給乾隆皇帝禦覽,乾隆聽了殿試讀卷官讀過試卷,對劉鳳誥的才學十分贊賞,便傳劉鳳誥面試。
乾隆一看到劉鳳誥,差點沒把試卷給丟地上,心想著難道真要錄取這獨眼醜漢不成,這也太有傷大雅了,不錄取的話,百官勢必會嘲笑我以貌取人,幹脆讓朕出出對聯刁難一下他,也好讓他知難而退。

於是乾隆便對劉鳳誥說:
朕要當面考考你,你若果真才學超群,朕定然點中你;若才學平平,你就休怪朕無情了。
劉鳳誥倒也不懼,直接說道:
請陛下出題。
乾隆張口便來一個極有諷刺意義的上聯:
獨眼不登龍虎榜。
劉鳳誥一聽,這皇帝老兒也是以貌取人,但又不可忤逆,幹脆拍拍馬屁得了,於是對出下聯:
半月依舊照乾坤。
這讓乾隆很是內傷,因為這下聯對得實在是貼切,於是便出了第二個上聯:
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鬥,誰是摘星漢?
這上聯一出,群臣叫好,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全有了,並且還暗示了科舉中,只有文采第一的人才是摘星漢。

劉鳳誥一聽這上聯立即明白了乾隆的意思,但他又不敢自稱文采第一,於是便對出了一個既不狂傲也不太虛心的下聯:
春牡丹,夏芍藥, 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
乾隆一聽,當即大喜,覺得劉鳳誥當真是學富五車,是個人才,於是朱筆一點,劉鳳誥就被錄取為了一甲第三名的探花。
就這樣,劉鳳誥成功以才華獲得了皇帝的認可,之後乾隆也讓他擔任了不少地方的主考官,讓他權衡選拔文士,名聲遠播。
由此可見, 人醜不是成功的絆腳石,刻苦讀書才是成功的捷徑 ,對此,您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