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81年,許世友被人編造帶槍激戰反對鄧小平,耿飈:請他坐民航來京

2025-01-12歷史

前言

開國上將許世友,脾氣火爆、性格耿直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情,這跟他從小到大的生活經歷、知識水平等都有一定程度的關系,加之他性格中本身就有粗獷的一面。

但許世友將軍並非只是個單純的「粗漢子」 。曾與許世友共事的參謀長賈若瑜說:

「不要以為許司令是個粗人,他是倚粗賣粗,粗中有細,特別精明。很多幹部跟他比起來,比不了,不在一個檔次上。」

許世友的女兒許華山也曾對自己父親作出過類似的評價:

「在一些錯綜復雜的環境中,父親的倚粗賣粗,成功地保護了自己。」

「我來膠東就是要打仗的,太平我不來,我來不太平」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大量將領離開延安奔赴前線。幾天時間裏,熱鬧的抗大校園空了一大半,學員也走了一大半。 而擔任校務部副部長的許世友作為一名擅長打仗的虎將,卻遲遲上不了戰場,這讓他十分郁悶。

經過慎重考慮後,許世友找到了毛主席,對他說道: 「主席,我想去抗日前線殺敵立功,我寧願死在戰場上,也不想窩在學校裏。」

毛主席見他如此懇切,欣然同意。

1938年10月,根據毛主席的安排,許世友擔任八路軍120師386旅副旅長,這一職務也屬於正常任用。 毛主席並沒有因為許世友犯過錯誤就將他降職使用。

相比於紅軍時期,許世友在抗戰初期的戰績平平。

1939年秋,許世友被調往華北黨校學習,他再次離開前線。不過,沒過多久,許世友便再次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戰場。

1940年,鑒於敵後戰場出現新的變化,毛主席決定繼續壯大抗日根據地,並將目光放在了山東這一具有特殊戰略地位的省份

於是,羅榮桓、徐向前等將領被先後派往山東, 不久,毛主席親自點將許世友,派他去山東縱隊擔任旅長。

據悉,在重用許世友這一點上,毛主席還曾面對過不少阻力。針對許世友手握兵權雄踞一方,延安上層是有些不同意見的。除了抗日戰爭初期許世友戰績平平的原因外,主要還是因為他曾差點帶兵南下,離開延安。 加之當時張國燾已經投靠蔣介石,並在國民黨軍統特務機構裏從事反共策反等特務活動。不少人擔心讓許世友單獨領兵會出事。

當時,毛主席經過深思熟慮,最後還是拍板道: 「還是許和尚吧。」

就這樣, 許世友先後在山東戰場立下赫赫戰功,成為威震一方的共產黨將領。 事實證明, 毛主席慧眼識才,完全相信許世友,相信他的堅定的革命和黨性。

受到毛主席賞識和重用的許世友,滿懷壯誌,帶了一名警衛員便立即趕往山東。

1941年3月14日,膠東區黨委召開大會,許世友第一次亮相,第一次與膠東的幹部們見面。而他說的第一句話,便激起了大家的抗戰熱情:

「我來膠東就是要打仗的,太平我不來,我來不太平。」

話音剛落,台下掌聲轟鳴,許世友掃視一周,繼續說道:

「蔣介石制造了血腥的皖南事變,膠東的投降派和鬼子天天打我們。不打就沒有出路,不打就不能堅持抗戰到底!我們一定要當硬骨頭,堅決打,打垮投降派的進攻,打出膠東的新局面。」

三句話中,接連說出七個「打」字,殺氣騰騰,喚醒了全體將士們的抗戰熱情。不久,在許世友的帶領下,膠東的局面被迅速開啟,打鬼子、捉漢奸在膠東大地搞得風生水起,八路軍也成為人心所向。

1942年,山東縱隊改為山東軍區,許世友擔任膠東軍區司令員。此後, 有了更大舞台的許世友,迎來了軍事生涯的又一個高潮。與此同時,捷報頻頻傳到延安,許世友重新贏得了聲譽。

許世友跟毛主席,實際上將與帥的關系,但兩人的將帥關系又有所不同, 他們不是單純的軍事指揮關系,而在這種上下級關系中,又帶有非常濃厚的個人感情色彩。

許世友稱 「毛主席給了我的新的政治生命」, 毛主席則十分了解許世友,並信任他,重用他。

「我不過是毛主席關懷和愛護的千千萬萬幹部中的一個」

在跟毛主席幾十年的交往中,許世友為自己對毛主席的情感深深地打上了「盡忠」的烙印。 然而,時光荏苒,毛主席的身體也每況愈下。

1976年5月後,出於對毛主席身體情況的考慮, 黨中央決定毛主席不再在公開場合露面。此後,重病纏身的毛主席一直在跟死神做著鬥爭。

根據黨中央的命令, 毛主席的真實病情被控制在了一個極小的範圍內,時任政治局委員的許世友由於在外地,他也毫不知情。

1976年6月的一天,正在湖南視察部隊的許世友收到了一封來自中央辦公廳的絕密電報, 電報內容通知了毛主席病情日益嚴重的情況。

看完電報後, 許世友心情異常沈重,當即取消了視察計劃,提前返回廣州。 一到住處,許世友便把自己關在樓上,整日整夜不出門,連檔都看不到心裏了。因為毛主席病情惡化的訊息令他備受沖擊, 他不敢相信但又不得不面對現實。

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噩耗傳到許世友耳朵後,他十分悲痛, 將各種報紙、畫報上的毛主席照片全都剪了下來,貼在了臥室的墻上。四面墻壁貼的慢慢的,沒有一點空隙。

這段時間,他經常獨自一人坐在房間裏, 木訥地盯著墻上的畫像,不說一句話。 部下見狀,也不敢打擾他,更不敢問他為何這樣做。

後來,有人說: 「這樣做,是因為不管許世友朝哪個方向,站著或是躺著,一睜開眼便能看到毛主席。」

接到毛主席逝世的噩耗,許世友立即將工作做了安排, 特別強調了部隊的調動許可權 ,隨後乘車緊急趕往白雲機場。

韋國清同誌和許世友一同乘專機趕往北京,兩人坐在機艙裏,談話很少,氣氛凝重。然而,等了許久,飛機也不見有起飛的跡象。

許世友吩咐秘書: 「你去問問怎麽回事。」

不一會兒,秘書帶著答案回來了: 「說是天氣不好。」

又等了一會兒,許世友的臉越來越黑,秘書見狀急忙再去詢問原因,沒想到,得到了和上一次一個一模一樣的答案: 「天氣不好。」

直到第三次詢問時,機長才無奈之下說出了真相: 「中央下達了指示,不準帶槍進京。」

早已不耐煩的許世友一聽,當即大罵: 「你去問是哪個人的指示?叫他給我發電報來。」

「對。你去問問,究竟是誰的指示,叫他發電報。」 一旁的韋國清也火了。

最後,電報沒發來,專機也起飛了。

據有關史料記載,許世友平時外出甚至見毛主席時也都帶著槍,不過是獵槍。當時,這一次卻不同, 他帶了一支美式五星左輪手槍,這支手槍是當年他手下的部隊從國民黨的一個軍長手裏繳獲的。

抵達北京後, 許世友槍不離身,走哪帶哪。 當時,毛主席的靈堂設在人民大會堂,治喪期間,由中央政治局委員輪流守靈。

當許世友準備進入靈堂時,卻在門口被一個衛兵攔了下來。衛兵向他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而後問道: 「首長,你是不是帶槍了?」

「我怎麽會不帶槍?」 許世友反問道。

「這裏有規定,不能帶槍,首長也不行。」

「誰規定的?」

「政治局。」

「我就是政治局委員,我怎麽不知道?」

說罷,許世友一邊黑著臉,一邊向靈堂走去。 門口的衛士見狀,也沒有一個人敢攔著他。

進去後, 許世友直撲靈前,對著毛主席的遺體三鞠躬,由於沈浸在悲傷中,他竟然連軍帽都忘了脫。

當時,在整個靈堂大廳,帶著槍的,只有許世友一人。許世友帶槍進靈堂一事,也曾傳出過不少爭議,有人說: 「許世友帶槍是為了保衛毛主席的遺體,擔心有人做手腳。」 還有人說: 「毛主席去世,許世友沒了靠山,他擔心‘四人幫’抓他。」

針對各種言論,曾跟隨許世友多年的徐開福表示: 「不管哪種說法更正確,有一點是肯定的:許世友將自己跟毛主席牢牢‘綁’在了一起。」

令人意外的是, 在看過毛主席遺體後,許世友竟一口咬定毛主席是被害死的。 當時,北京著名的醫生林鈞才去看望自己的老首長許世友時,還說起了此事。

許世友還十分生氣的怒問他: 「我看過毛主席的遺體了,他臉上青一塊、紫一塊的。你們這些醫生,快說,毛主席到底是怎麽被害死的?」

林鈞才從醫學的角度出發,向許世友做了解釋。但是, 許世友卻始終不相信,甚至誤認為林鈞才是「四人幫」專門派來做他工作的。

直到1983年,林鈞才到南京養病看望許世友時,他還對毛主席的逝世耿耿於懷,並對他說: 「你要交代,遲早總要交代的,早點交代,早點放下包袱。」

1984年,許世友還在跟友人的聊天中提到: 「毛主席是被害死的,‘四人幫’還派林鈞才來做我的工作。」

毛主席去世後,許世友關於毛主席的死因一直講了八年。

林鈞才雖然感到冤枉,但他並不怨恨許世友, 因為他理解許世友對毛主席那種深厚的感情 。盡管外界一再強調許世友跟毛主席之間深厚的、無與倫比的感情,但許世友在提到自己跟毛主席的感情時,卻十分低調地說道:

「偉大領袖毛主席的一生,為中國共產黨我軍培養了數以百萬計的幹部從事無產階級革命。毛主席關懷和愛護的幹部,何止我許世友一人!中國共產黨我軍的幹部,哪一個沒有受過毛主席的關懷?哪一個沒有承受過毛澤東思想的陽光和雨露?我不過是毛主席關懷和愛護的千千萬萬幹部中的一個。」

許世友始終堅持走正確路線,維護了安定團結的大局

1973年12月下旬,中央軍委召開擴大會議,會上, 毛主席交代許世友要多看書,看【紅樓夢】【漢書】,還有一些自然科學書籍。

許世友回答說: 「我一定看。」

到廣州後,許世友便找來【紅樓夢】和【漢書】看了起來。因此, 他散步和打獵的時間少了很多,只要閑下來,他就坐在房間裏認真讀書。

許世友看書很有耐心,也很投入。 他左手拿著放大鏡,右手握著鉛筆寫寫畫畫。每天看完,就要到大家面前去「顯擺顯擺」,背一遍精彩的詩詞。

【漢書】是古文,很難懂,為了讀懂它,許世友專門請了教員,一邊讀一邊轉譯。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許世友進行了深刻地思考,他有了新的領會,並明白了毛主席為何要讓他讀這本書: 「我的領會,毛主席是要我們保衛中國共產黨我軍建立的人民共和國,防止有人篡黨奪權。」

1974年,「四人幫」借題發揮,「批林批孔」,將矛頭對準周總理和其他老一輩革命家,毛主席曾多次批評「四人幫」的行徑。這時, 許世友便明白這些人在跟毛主席唱反調,他對此更加心中有數。

所以, 1976年10月,當華國鋒、葉劍英、汪東興等人籌劃粉碎「四人幫」的行動時,許世友果斷支持他們,跟他們站在一起,維護了安定團結的大局。 除了在粉碎「四人幫」一事上作出貢獻外, 在鄧小平第三次復出時,許世友也始終堅持走正確路線。

當時,鄧小平復出,主持黨和國家的領導工作後,發起了關於「真理標準」的大討論,經過一年多的輿論準備後,【中共中央關於若幹歷史問題決議】的草稿被下發至各參會人員手中,要求他們在十一屆六中全會即將召開之前進行討論。其中, 討論的話題之一便是對毛主席的歷史地位的看法。

全國上下大約有五六千人參加了這次的大討論,討論範圍廣、涉及人員多。討論出的相關結果需要上報,這就要求要有人負責編簡報、印刷,再經由保密機關傳遞。如此一來,全國知道討論內容的人也越來越多,保密也成了一個問題。 一時之間,社會上傳出了各種各種的訊息。而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亂,更是趁機編造起了謠言。

這次討論中, 有些人無端攻擊毛主席,令許世友將軍十分心痛,他也堅決表示不同意。盡管心情沈重,但他並沒有做出格的事。

但沒想到,竟然有人利用許世友的性格,編造了一個無中生有的故事:一天,中央政治局正在人民大會堂開會,聽取匯報時, 許世友帶著參謀和秘書,帶槍沖進了人民大會堂,要找攻擊毛主席的人算賬。 這時,8341部隊立即進行阻攔,要求他們放下武器。許世友當即一槍打倒一個士兵。 8341部隊也立即組織反抗,大會堂內發生了激烈的槍戰。最終,許世友因寡不敵眾,二死一傷。

當時,這個謠言甚囂塵上,一度傳得神乎其神,讓人難辨真假。

為了揭露謠言,還人民群眾一片安心,趁著全國人大會議召開前夕,軍委領導耿飈交代軍委辦公廳說: 「這次人大會議不要給徐司令員派專機,請他坐民航來北京。」

於是,許世友的秘書李福海便接到了一條指示: 「今年人大不派專機來接你們,已經通知了民航,請你們從民航走,而且,許司令必須親自透過候機大廳見一見群眾。」

李福海一聽,當即明白了中央的用意, 這是要許世友在人民群眾面前露露臉,辟辟謠: 「明白了,因為我們已經死了好幾次了,正好證實一下我們還活著。」

李秘書掛掉電話後,向許司令報告了軍委的指示, 許世友欣然同意乘坐民航來京 。當天, 許世友穿戴整齊,提前半小時來到機場 ,他走進候機大廳時,吸引了一大批群眾的視線,當大家意識到他是許世友將軍時,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許世友也同樣舉手回禮,向人民群眾的歡迎表示感謝。

許世友現身機場後,那荒唐的謠言也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