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經麻痹,俗稱「面癱」,一旦發病,患者面部仿佛被「凍住」,五官失調,不僅影響外貌,還給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著實惱人。不過,只要了解其治療與康復方法,就能一步步找回昔日的面容靈動。
面神經麻痹常急性起病,多數患者清晨洗漱時突然發現一側面部肌肉無力,眼瞼閉合不全,眼裂增大,使勁閉眼時眼球向上外方轉動,露出白色鞏膜,俗稱「貝爾征」。同側口角下垂,流口水,食物易滯留於患側齒頰之間,刷牙漱口時水從患側口角漏出,面部表情肌完全癱瘓,不能皺眉、蹙額、閉眼、鼓腮、吹口哨等,嚴重影響面部正常功能。其病因多與病毒感染有關,如帶狀皰疹病毒侵襲面神經,引發神經水腫、脫髓鞘改變;冷風長時間直吹面部,尤其在睡眠時,面部血管收縮,面神經缺血缺氧,也易誘發面癱;此外,中耳炎、顱腦外傷等疾病也可能波及面神經,導致麻痹。
發病初期,藥物治療是關鍵。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能快速減輕面神經炎癥、水腫,緩解神經受壓,一般需足量、足療程使用,早期用藥效果更佳,但激素有副作用,需在醫生嚴格指導下服用。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針對病毒感染病因,與激素聯用可增強療效,抑制病毒復制,縮短病程。同時,服用神經營養藥物,維生素 B1、B12 等,促進神經髓鞘修復,為面神經功能恢復提供營養支持。
針灸治療在面神經麻痹康復中作用顯著。發病一周後,面部肌肉水腫開始消退,此時介入針灸,依據面部經絡穴位分布,選取陽白、顴髎、地倉、頰車等穴位,采用提插補瀉、撚轉等手法,刺激面神經分支,激發經氣,促進面部肌肉運動功能恢復。一般每周 3 - 5 次針灸治療,需由專業中醫師操作,根據病情調整穴位與針法,堅持數月,能有效改善面部癱瘓狀態。
康復訓練不可或缺,患者要主動進行面部肌肉鍛煉。對著鏡子做擡眉、閉眼、聳鼻、示齒、鼓腮、吹口哨等動作,每個動作重復 10 - 15 次,每日 3 - 4 組,透過自我訓練,強化面部肌肉力量,改善肌肉協調性,防止肌肉萎縮,加速康復行程。日常還需註意面部保暖,外出戴口罩,避免冷風刺激;用眼罩或眼藥水保護患側眼睛,防止因眼瞼閉合不全引發眼部感染。
本文圖片來源於版權方,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公司、組織、個人未經版權方授權,不得部份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