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感冒未愈、突發胸痛,到醫院一查,沒想到竟然是……

2025-03-14健康

春節長假結束後第二天,36歲的周女士突然不適——感冒未愈的她突發胸痛來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急診求治,心電圖、心超、心肌酶譜等檢查結果均指向暴發性心肌炎,她即刻被收入CCU病房。

就在心血管內科與重癥醫學科專家會診商討救治方案時,患者突發心源性休克。生死攸關之際,重癥醫學科 莊育剛、心血管內科 彭文輝二位主任果斷決定啟用ECMO……

周女士平素身體健康,並無慢性病,這次感冒癥狀也不算太重,原以為休息幾天就能好,豈料胸痛突然「發難」。醫生開具了心電圖、心超、心肌酶譜等檢查,結果令人驚愕——引發上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入侵了心臟,導致暴發性心肌炎……醫生第一時間將她收入CCU病房。

第二天一早,就在彭文輝與莊育剛團隊會診制訂救治方案時,周女士病情急轉直下,發生心源性休克,危急時刻,兩學科團隊果斷決策啟用體外膜肺氧合(ECMO),為命懸一線的她提供生命支撐。

重癥肺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ECMO「續命」,公眾早已熟悉,為何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也要上ECMO?家屬最初並不理解。

莊育剛主任為其解釋了必要性——ECMO好似一台位於患者體外的人工「心肺機」,瓦斯交換只是功能之一,它還能提供血液迴圈的動力。人們熟悉的呼吸衰竭患者用ECMO,采用的是靜脈—靜脈(V-V)連線方式,而心衰患者采用的是靜脈—動脈(V-A)連線方式,可以代替心臟的泵血功能,從而讓受到炎癥風暴攻擊、奄奄一息的心肌休養生息,以圖東山再起。

充分、深入、高效地醫患溝通贏得了家屬的理解與支持,周女士的「外掛」生命支持系統順利安裝偵錯好。建立好體外迴圈、平安「上機」只是第一步,為確保ECMO平穩、有效執行,必須即時關註各項參數的變化,即刻應對。

團隊醫護人員通力協作,連續作戰,時刻緊盯機器運轉情況,密切關註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策略,防止並行癥的發生。」

——正如感謝信中所寫,ECMO治療是一個動態平衡過程,周女士所采用的靜脈—動脈(V-A)連線方式,易出現肢體缺血(特別是下肢)、腦栓塞等並行癥,一旦發生便有可能使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為此,團隊密切監護血流動力學、氧合與通氣、凝血功能、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電解質水平、肢體血液灌註等多項指標,即時透過滴定式治療予以應對。

5天後,周女士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脫離生命危險,成功撤除ECMO,轉回心血管內科病房。後續,彭文輝主任帶領團隊針對心肌炎展開精準對癥治療,至2月底,患者終於康復順利出院。

上海十院重癥醫學科每年救治各類危重患者超3000例次,為滬北地區最大的綜合救治平台,也是上海市規模較大的全功能重癥醫學科之一。學科秉持「監測先行、技術全面、治療滴定」的理念,在心肺腦復蘇、心源性休克、膿毒血癥休克、復雜腹腔感染和腸道功能衰竭救治上形成了鮮明特色,基於學科特色打造了先進的 「呼吸治療」「體外生命支持」「重癥超聲」「血液凈化」 「皮膚造口管理」 五支精專醫療護理團隊,建立了「器官支持—早期康復」的序貫化診療體系。

上海十院心血管內科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冠心病介入及心律不整介入診療培訓基地,以急性心肌梗死資訊化救治為特色,打造了冠脈腔內影像、功能學評估、房顫射頻消融、左心耳封堵術、消融加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術、房顫希氏束起搏+房室結改良術等一系列先進診療技術,為復雜、急危心血管疾病的精準診治提供了強大理念與技術支撐。

記者:羅欣悅

編輯:葉蘋

資料: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