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醫生提醒:「這2種肉」 千萬要少吃,一種傷血管、一種傷肝!

2025-01-11健康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先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有時候,大家可能會覺得,肉類就是「營養源」,天天吃點兒,誰都離不開它。 尤其是那種燒得酥香的紅燒肉、香辣的炸雞翅,吃上一口,簡直能讓整個世界都變得美好。

但是,醫生可不這麽看。其實,某些肉類吃多了,可能不是讓身體更健康,而是讓血管堵塞、肝臟吃不消。

所以,今天就聊聊,大家平時餐桌上看得最多的兩種肉,它們可不是大家想的那麽「友好」。

第一個要提的,就是香噴噴的臘肉。 想象一下,每到過年或者節假日,家家戶戶的廚房裏都彌漫著臘肉的味道,香氣四溢,切上一片,蘸點辣椒油,那叫一個過癮!

誰不喜歡臘肉?但如果你吃得太多,這個「美味」可能會在不經意間傷害到你的血管。

臘肉的制作工藝很簡單,經過腌制和風幹後 ,用煙熏或者火烤來提升風味,但其中的鹽分和亞硝酸鹽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亞硝酸鹽,是一種可以用來腌制肉類的添加劑,它可以抑制細菌生長,但同時也會與食物中的胺類化合物反應,生成致癌物質。

長期食用含有過多亞硝酸鹽的臘肉,容易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科學研究表明,腌制肉類中的亞硝酸鹽成分, 長期攝入會幹擾體內的血管健康,導致血管壁硬化、血液流通不暢,最終可能誘發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問題。

這些問題不光是血管受損,還能引起心臟病、腦卒中等嚴重後果。

一項由世界衛生組織(WHO)支持的研究表明, 腌制和熏制的肉類在日常飲食中頻繁攝入的情況下,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存在顯著關聯。

這不僅僅是因為它們的高鹽分,更是因為其中的脂肪和化學添加物的復雜組合。

如果一個人的飲食中經常有臘肉或者腌制肉類, 血管的健康就可能逐漸受到威脅,久而久之,血流的阻力增大,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問題就來了。

為了給自己一條健康的血管,吃臘肉當然可以有,但也千萬別讓它成為你餐桌上的常客。如果一次吃幾塊已經覺得「滿足」,那就差不多了,別再吃第二遍。

為了避免臘肉中的亞硝酸鹽危害,最好選擇一些新鮮的瘦肉,少吃過多的加工肉類,盡量避免腌制、熏制等高鹽和高化學成分的食物。

第二個要說的就是大家喜愛的豬肝。豬肝那可是家常菜中的「紅人」,尤其是在一些家庭餐桌上,幾乎是必備的「營養食物」。

豬肝富含鐵和蛋白質,吃上一口,可以補血養氣,補充很多必要的營養元素。 可是,吃多了豬肝,肝臟可能就受不住了。盡管它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但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潛在風險。

豬肝屬於內臟類食物,其實在身體上是非常「骯臟」的。因為豬肝是豬體內的解毒器官,所有進入豬體內的毒素、重金屬、藥物殘留等都會在肝臟裏積累。

雖然大多數的毒素在豬體內的代謝過程中被過濾掉,但豬肝本身還是含有較多的重金屬和化學物質。 就拿鎘、鉛等重金屬來說。

這些物質在豬肝中可能會聚集,長期食用不僅容易對肝臟造成負擔,還會影響肝臟的正常代謝功能。 研究發現,重金屬的積累會降低肝臟的解毒能力,甚至可能導致脂肪肝、肝炎等疾病。

而且,豬肝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過量食用會導致維生素A中毒。 這種毒性會影響肝臟的正常運作,使得肝臟出現疲勞、肥大,甚至引發肝硬化等疾病。

根據營養學家的研究,維生素A的攝入量如果超過正常範圍,雖然能短時間內改善視力、增強免疫力,但長期過量則會給身體帶來隱患。

過多的維生素A會導致身體的毒性反應,特別是肝臟和骨骼系統的損害。

如果說臘肉是「傷血管」的罪魁禍首,那麽豬肝就是「傷肝」的「內鬼」。 因此,醫生建議大家對於豬肝類食品一定要適量食用。並不是說完全不能吃,而是要保持平衡。

適當吃一些可以補充鐵質和營養,但如果頻繁食用,反而容易讓身體吃不消,特別是肝臟。

這兩種肉類的危害,顯然不容小覷。看似普通的臘肉和豬肝,實則藏著不少健康隱患。你可能會問:「那是不是以後就不能吃這些肉了?」其實,問題的關鍵在於適量。

健康飲食並不是要把美味的食物完全從餐桌上移除,而是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營養需求,合理安排飲食。

也許你現在覺得臘肉和豬肝是不可或缺的,但換個角度看,其實有很多食材同樣美味且營養,吃多了也不會傷害到身體。

如果想要給自己的血管和肝臟「減壓」,不妨多換些新花樣,選擇一些低脂肪、高纖維的食物,比如雞胸肉、牛肉、魚類、豆類等。 它們不僅美味,營養成分也更均衡,更適合現代人的健康需求。

而對於臘肉和豬肝這些食物,偶爾享受一下是可以的,但絕不能過量食用。要記住,健康才是最大的美味!

對此,您有什麽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資料參考

[1]於仁文.老年人走出吃肉的誤區會更健康[J].農產品市場,2020,(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