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為世界腎臟日,今年的主題是「您的腎臟還好嗎?及早發現,保護腎臟健康!」慢性腎臟病(CKD)在全球致殘、致死率位居所有慢病之首。臨床中慢性腎臟病、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之間關系密切。數據顯示,目前約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並糖尿病腎病,約有11.4%的高血壓患者合並慢性腎臟病。專家建議,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有腎臟病家族史、65歲以上人群等慢性腎臟病高危人群,應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血清肌酐檢測,以發現早期腎臟損傷。
數據顯示,慢性腎臟病(CKD)在全球致殘、致死率位居所有慢病之首,發病率達8%-16%。目前國內慢性腎臟病的患病人數超1.2億,患病率為10.8%。有相關研究結果預測,透過改善診斷和堅持遵循指南指導的藥物治療,預計未來25年內中國的透析流行率將下降47.3%,用於腎臟替代治療的費用可降低43%,因慢性腎臟病及其並行癥死亡的人數將下降約500萬。
值得註意的是,臨床上,慢性腎臟病、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之間關系密切,互為影響,可導致全身性疾病。數據顯示,目前約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並糖尿病腎病,約有11.4%的高血壓患者合並慢性腎臟病。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北京醫院內分泌科郭立新教授表示,糖尿病患者長期的高血糖及多種代謝異常狀態會損傷大血管及微血管,加重心腎負擔,增加心腎並行癥風險。糖尿病目前已成為導致慢性腎臟病和終末期腎病的最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需要樹立腎臟病早篩早診的意識,在確診糖尿病後就進行腎臟風險的篩查,並根據需要選用具有心腎獲益的治療,以預防和延緩腎臟疾病的發生發展。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中心主任馬長生教授強調:「心血管疾病與慢性腎臟病之間也會相互影響,例如持續的高血壓會對腎臟功能造成影響,而腎臟功能受損也會導致患者的心臟負擔加重,導致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發生卒中的風險增高。所以,慢性腎臟病患者應積極改善心血管疾病發生的相關危險因素,從而幫助延緩腎功能減退,降低心血管並行癥的發生風險。
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主任委員、解放軍總醫院腎臟病醫學部主任蔡廣研教授介紹,當前中國慢性腎臟病患者的疾病知曉率較低,對於糖心腎聯防聯控的認知更為薄弱,「對於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有腎臟病家族史、65歲以上的老年人群等慢性腎臟病高危人群,應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血清肌酐檢測,以發現早期腎臟損傷,」蔡廣研教授建議,對於已經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患者,應采取綜合治療策略,調整生活方式,關註心血管、腎臟及代謝系統的綜合管理,並透過規範的藥物治療做好心腎保護,延緩疾病進展,降低相關並行癥的風險。
新京報記者 張秀蘭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