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脾越虛,濕越重,一張方把陽氣補到根上,痰濕無處躲

2024-04-02健康

濕氣重的人,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總感覺很疲憊,明明啥事還沒幹呢,就毫無幹勁,嚴重的會渾身不適、四肢沈重、關節酸痛等,甚至影響胃腸功能,出現食欲不振、腹脹等癥狀。

濕氣是怎麽來的?我們又應該怎麽應對呢?

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黃帝內經】中就講,「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列。」

可見,我們人體津液輸布的過程中,脾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旦脾虛,健運失司,津液輸布不利,就容易生熱化濕,聚而成痰,痰濕又會進一步的加重脾虛的癥狀,如此迴圈往復,脾越來越虛,濕氣也越來越重。

醫聖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記載的五苓散,放在這裏正適用。

【組成】豬苓,澤瀉,白朮,茯苓,桂枝。

【功效】 溫陽化氣,利濕行水。用於膀胱化氣不利,水濕內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腫腹脹,嘔逆泄瀉,渴不思飲。

【方解】

1、重用 澤瀉為君藥,以其甘淡滲濕利水;

2、豬苓、茯苓為臣藥,協助和加強利水滲濕之功;

3、白朮、桂枝為佐藥,一以健脾而運化水濕之邪,一以溫陽化氣而利水,外散風寒以解表。

諸藥相伍,甘淡滲利為主,佐以溫陽化氣,使水濕之邪從小便而去。

很多人不明白,這裏為什麽要用上一味桂枝。

桂枝,即肉桂樹上的嫩枝,它高高的懸在枝頭,離太陽最近,也盡得太陽的光輝與陽氣。

中醫認為,溫熱的藥材可以燥化體內的濕氣,使之從汗液而出,中醫稱之為溫陽化氣。

和大家舉個簡單的例子,想必大家洗完的濕衣服往往會選擇放在陽光充足的晾幹,除非今天壓根就沒有太陽,不然是不會有人會選擇將衣服在風中陰幹的。一樣的道理,溫熱的藥材,正是這一抹陽光,照進我們的身體,把濕氣蒸出來,濕氣沒有了,痰濁也就沒有了滋生的源頭。

因此,我們說,桂枝放在這裏簡直就是畫龍點睛之筆。

【驗案】李某,男性,47歲。患者自感上腹有腫物(結石)已兩月多,近一月來因感到左上腹疼痛而來門診治療。

診見:左腹脹痛,頭暈心悸、汗出惡風,口渴思飲。飲後渴仍不止,而心下水響,尿頻澀痛,苔白,脈浮數。此屬表虛心下停飲之證,給予五苓散加減:

豬苓,澤瀉,蒼朮,茯苓,桂枝,滑石,阿膠(烊化),生大黃,生薏苡仁。

結果:上藥服二劑後,小便增多,尿中排出綠豆大結石。三劑服完後,連續四五天排出細砂樣結石,腹部腫物消逝於無形,其他癥狀也全消失。追訪五年未見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