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90後夫婦的家。女主人是一位中英混血的美女,原本居住於日本,因工作原因移居香港,目前擔任模特;男主人是一名律師,兩人在一個聚會上相識,迅速墜入愛河並步入婚姻殿堂。
婚後,這對年輕夫妻為了早日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選擇搬進了一套僅有9.2㎡的劏房中。盡管空間狹小,每月租金卻高達6100港幣(折合人民幣約5700元),但對他們來說,這是通往未來家園的第一步。
這套位於香港銅鑼灣的小房子雖然面積不大,但功能齊全:包括臥室、廚房、餐廳以及幹濕分離的獨立衛生間。更令人驚訝的是,在這樣有限的空間內還設有一個小書桌和一張雙人床。
入戶通道非常狹窄,但設計師巧妙地利用了每一寸空間進行收納。左側嵌入了一組超薄的鞋櫃,既節省空間又滿足了玄關與衛生間之間的隔斷需求;右側則是嵌入式的通頂鞋櫃,為進門時提供了充足的儲物空間。
客廳區域雖小,卻配備了所有必要的家具。一張折疊桌被用來作為餐桌使用,旁邊放置著一個簡易的鐵藝落地衣架,上面整齊擺放著夫妻倆常穿的鞋子。此外,還有幾個透明塑膠收納箱用於存放不常用的雜物,既美觀又實用。
廚房采用了開放式設計,配備了基本的烹飪設施。電磁爐下方安裝了帶烘幹功能的洗衣機,極大地方便了日常生活。冰箱上方還特別設定了微波爐專用位置,使得整個空間顯得更加整潔有序。
臥室部份則透過客製家具來最大化利用空間。床頭背景墻由女主人親手打造的照片墻裝飾而成,記錄下了兩人從相識到相愛的美好瞬間。床邊擺放了一張舒適的雙人床,而床尾則是一個多功能衣櫃兼電視櫃,下方留有足夠的活動區域供日常使用。
衛生間同樣小巧精致,實作了幹濕分離的設計。洗漱台下方沒有安裝傳統的浴室櫃,而是選擇了壁掛式設計以增加視覺上的開闊感。淋浴間雖小卻五臟俱全,甚至還有一個小型窗戶確保良好的通風條件。
來自香港的95後Jason最近有些忙,工作之余,他忙著裝修重慶的新房。這不是Jason在內地購置的第一套房產,從英國畢業後,Jason選擇來大陸工作。沒多久,全力托舉孩子的香港父母就為他在重慶買了套高層公寓。
第一套房「套牢」了Jason——他與公寓的設計師一見鐘情,如今成了川渝女婿。組建起小家庭後,第二套房自然而然提上日程。
作為一個在重慶購置兩套房的香港人,Jason將自己的親身經驗分享在個人社交平台,包括香港人如何匯款到內地、有何貸款政策等等,沒想到收到了許多香港人的私信問詢。
不過Jason承認,像他這樣選擇定居內地的香港年輕人仍是少數。「香港的薪資還是高出內地一截,雖說生活成本也高,但是很多年輕人都可以住在父母家,權衡之下不太會來內地買樓。」
哪些香港人在內地買房?
更多在內地買房的港人客群畫像是中老年人,比如Jason的香港親戚們,他們的第一選項是去大灣區買房「養老」。
數據佐證了港人對大灣區買房的熱情:今年上半年,「港車北上」月均數量超11萬次,經港珠澳大橋出入境的香港單牌車月均增速近34%;深中通道自6月30日開通以來,首月累計車流量超300萬車次,日均車流量約10萬車次。
交通的便利和生活成本的絕對優勢,讓許多香港人按捺不住:在內地買房,選擇另一種生活方式。實際上,早在2020年以前,許多港人就在內地提前買好了房。
2018年,Alice在珠海購置了兩套房,就是為了將來養老居住。在Alice的藍圖裏,兩套公寓,一套自住,一套出租,可以自在享受人生。
「當時房價一直在漲,房產經紀推薦的很好,我們原本就計劃買樓,來看完樓就買了。」
去年底港車北上政策開通後,Alice又和先生開車到內地看房,不過已經買了兩套公寓的他們抱著更審慎的思路,相比之下,許多首次來內地買房的香港購房者更有消費欲望。和幾年前相比,如今內地房價可謂頗具價效比,實實在在的價差吸引了一大波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