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一個易致癌的做菜習慣,很多人每天都在犯!

2024-11-30美食

今天的好習慣是,做飯的時候——

♨️ 🍳 油溫六七成熱就放菜 🥬 🍆

家裏老一輩人炒菜,總是喜歡等油冒煙了,再放菜。油不冒煙,就好像氛圍組沒有到位一樣,總覺得「不夠香」。

在使用土榨油的過去,這確實是一條很具體且實用的做菜經驗,而且一學就會,很容易代代相傳。

而現在,油冒煙再下鍋,就太晚啦~

油冒煙才放菜,

溫度就太高了

為什麽過去的經驗,搬到現在就不適用了呢?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關鍵是,油變了。

過去,家裏用的一半是土榨油。土榨油的雜質多,煙點比較低。

所謂煙點,指的是油經過加熱,達到了產生煙的溫度,其中的一些遊離脂肪酸等物質揮發了出來,於是飄起了青煙。

土榨油一般在 150 ℃ 以下,比如土榨葵花籽油的煙點在 110 ℃左右。過去做菜,土榨油加熱到 130℃ 左右開始冒煙,這時候放菜,確實剛剛好。

而現在,家裏用的多是精制油,純度很高,一般的現在超市售賣的,適合中式炒菜的油,煙點幾乎能到 200 ℃ 以上。

等油冒煙了再炒菜,過高的溫度,會有很多有害物,甚至致癌物生成。

油的型別

對應煙點

花生油

200~235℃

大豆油

234℃

玉米胚芽油

200℃

葵花籽油

210~235℃

數據來源:參考文獻[1]

家庭炒菜,溫度最好控制在 150℃~180℃。高溫炒菜一旦超過 200℃ ,產生的油煙中會生成一種對於炒菜人十分不友好的物質——

☠️丙烯醛☠️

烯醛吸入後會引起眼睛、鼻子、喉嚨的刺痛。長期暴露在丙烯醛環境中,可能會導致支氣管炎或肺部損傷 [2]

這還只是油煙的問題,更重要的事,炒菜溫度過高,食物的中的致癌物也會升高,食材的營養物質流失也增加。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降低炒菜溫度,

賺大發了

➊ 減少肉類當中的致癌物

高溫烹飪肉類時,可能會產生雜環胺、多環芳烴等致癌物質,尤其是溫度超過 150℃ 時。

像多環芳烴(PAHs)其中的化合物如苯並[a]芘,已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列為一類致癌物。

長期攝入高水平的多環芳烴,會增加多種癌癥的風險,特別是肺癌、胃癌、食道癌和膀胱癌 [3]

也有其他研究表明,持續食用過多的被高溫烹調的肉類,可能會增加癌癥的風險,特別是結腸癌 [4]

別再等油冒煙了,早點放肉,降低平時炒菜的溫度,日積月累,每一頓都能減少致癌物的攝入。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➋ 減少澱粉中的丙烯醯胺

丙烯醯胺,是一種在高溫烹飪像馬鈴薯這樣含澱粉食物時,所生成的化學物質。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將丙烯醯胺歸為 2A 類致癌物,即對人類「可能」致癌,存在增加乳癌、腎癌、膀胱癌的風險。

而丙烯醯胺一般在溫度超過 120℃ 時開始生成,在溫度達到 180℃~200℃ 時生成最多 [5]

也就是說,剛好飯做到情到濃時,溫度上來了,這時候丙烯醯胺就開始成群結隊地出現。

因此,在做馬鈴薯澱粉類蔬菜時,控制炒菜溫度在 180 ℃ 以下,少煎、少炸,可以大大減少丙烯醯胺的生成。

➌ 保留更多蔬菜中的營養物質

炒蔬菜時,降低炒菜溫度,能更多留住蔬菜中的營養元素,保鮮也更好。

維生素 C、維生素 B1、葉酸等物質,本身就不耐高溫,幾乎達到中式炒菜的正常溫度,就開始流失。

像我們熟知的 β-胡蘿蔔素,稍微耐高溫一些,但在 150°C 以上的高溫烹飪中,也開始顯著損失 [6]

一項研究表明,β-胡蘿蔔素在 180°C 左右油炸,會損失 30% 左右 [7] ,但如果換成蒸煮,烹飪的過程中流失就相對較少 [8]

另外,果蔬中的多酚類抗氧化物質,也會在超過 100℃ 之後開始損失,特別是油溫超過 180 ℃的煎炸過程中,損失較為顯著 [8]

另外,除了降低炒蔬菜的溫度,減少蔬菜炒制的時間,可以更多保留營養元素,蔬菜的口感也會更好。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炒菜註意 3 點,更健康

➊ 油溫六七成熱,就下菜

炒菜時別等到油冒煙了,油溫六七成熱就可以放菜了。

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是,六七成熱,油面會有輕微的波紋;放入蒜瓣、生姜,會生成小氣泡。

這時候就放入食材,既可以保留食用油的香氣,也可以減少有害物質的生成,在健康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保留中式炒菜的風味。

➋ 選擇煙點高的油炒菜,減少油煙

如精煉的花生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的煙點都在 200 ℃ 以上,很適合作為中式炒菜的主力油。

這些油的脂肪酸成分也較為穩定,只要控制好別冒煙,不容易在炒菜過程中分分解出有害物質。

像亞麻籽油的煙點比較低,加熱後容易分解,不適合用來中式快炒,而更適合涼拌。

➌ 油煙機早開遲關

廚房平時記得多開窗通風。

做飯前提早開啟油煙機,做飯結束後繼續讓油煙機抽一會,對於油煙的吸附率更高,能減少油煙對於室內空氣的影響,對我們的呼吸系統也更友好。

➍ 縮短做菜的時間

不止一項研究表明,縮短高溫烹飪的時間,不僅可以減少有害物質的析出,也能更多保留食材中的營養。

另外,也可以靈活搭配烹飪方式,炒累了就蒸蒸煮煮,靈活轉換,少煎少炸。

做菜這件事上,技術是重要,但偷個懶,反而更健康 👍 。

本文稽核專家

參考文獻

[1]Das passende Fett zum Braten und Frittieren.德國食品協會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19194749/http://www.dge.de/modules.php?name=News&file=article&sid=334

[2]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 (2007). Acrolein. NIOSH Pocket Guide to Chemical Hazards.

[3]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the diet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383574299000162

[4]Meat-related mutagens/carcinogens in the etiology of colorectal cancer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5199546/

[5]Analysis of acrylamide, a carcinogen formed in heated foodstuff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50(17), 4998-5006.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2166997/

[6]Carotenoids and Food Preparation: The Retention of Provitamin A Carotenoids

in Prepared, Processed, and Stored Foodshttps://citeseerx.ist.psu.edu/document?repid=rep1&type=pdf&doi=2774fe0167e3e8cfd5850c2fbb078c6a230c100c

[7]Effects of different cooking methods on nutritional and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lected vegetables.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f072304b

[8]Phenolic compounds, ascorbic acid, carotenoids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green, red and yellow bell peppers.https://www.cabidigitallibrary.org/doi/full/10.5555/20043019445

策劃制作

作者:洋蔥圈

策劃:塔蓋 | 監制:Feidi

封面圖來源:站酷海洛

最近微信改版了,有讀者說找不到我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