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坦洋工夫裏的時間密碼

2025-07-04美食

「1371晨曦初綻、1757香飄四海、1915國際榮光……」在6月20日開幕的中國(濟南)第十九屆國際茶產業博覽會上,一場「從1371到2025的時代年輪」坦洋工夫茶會,以時間為軸,透過7個歷史切片立體還原福安紅茶坦洋工夫近700年的發展歷程,向來自全國各地的茶商茶友展現坦洋工夫裏的時間密碼。

品茗、觀演,裊裊茶香中,坦洋工夫的醇厚與甘甜贏得一片贊譽。「它的香是優雅的、通透的,從唇齒到喉嚨,再到心裏,一路芳香馥郁,這正是坦洋工夫的經典所在。」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孫雲品鑒後如是評價。

一杯好茶,背後是歲月與匠心的淬煉。「坦洋工夫制作工序由初制和精制組成,初制包括‘萎雕、揉撚、發酵、烘幹’4個階段;精制是關鍵工藝,包含‘抖、平、撈、選、簸、漂’6大核心技藝,每道工序皆有訣竅。」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林鴻介紹,從2006年開始,福安成立茶葉技術培訓中心,他每年堅持給年輕人做技術培訓,「透過讓年輕人走進生產一線,培養他們匠心制茶,把福安茶產業做得更好。」

綠水青山的坦洋村(社口鎮提供)

從福安白雲山麓的坦洋村走來,歷經百年沈浮,坦洋工夫從未在歲月更叠中停下步伐,制作技藝在代代相傳中,不斷推陳出新,共培養國家、省、市、縣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30多名,成為坦洋工夫紅茶傳統工藝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中流砥柱。

好茶成於工藝,源於品種。坐落於社口鎮由福建省茶科所建設的「茶樹品種資源圃」,先後育成21個茶樹品種,金牡丹、金觀音等高香型品種便是從中走出。「以高香型茶樹品種為原料,福安茶人在傳統制作技藝基礎上,將烏龍茶的搖青工藝與紅茶萎雕工序融合,首創花果香紅茶。」林鴻介紹,福安也因此被譽為「花果香紅茶發源地」「中國紅茶之都」。

近年來,在全國性茶業盛事上,頻頻亮相的福安花果香紅茶憑借其鮮明特點,屢屢俘獲茶葉愛好者味蕾,叩開了新市場大門。「這十多年,坦洋工夫從剛開始推廣時的知曉範圍小,到現在客商主動上門購買,越來越多消費者喜歡上了坦洋工夫。」福安市茶產業開發中心主任繆少斌說。在今年5月公布的「2025中國品牌價值評價資訊」榜單中,坦洋工夫以55.83億元的品牌價值、869的品牌強度,位居區域品牌(地理標誌)百強榜單第67位。

「坦洋工夫」紅茶品牌 龔鍵榮 攝

第三屆寧德市紅茶大賽中,傳統型紅茶「茶王」、花果香紅茶「茶王」均被福安茶企收入囊中;福建工夫紅茶民間鬥茶賽上,福安茶企選送的茶樣從全省近300份茶樣中脫穎而出,摘得桂冠……各大賽事榮譽紛至沓來,背後是茶界對福安紅茶坦洋工夫品質的認可,也折射出當地茶人對種好「一片葉」的孜孜以求。

「我們連續5年在各類紅茶大賽中獲得5個‘茶王’榮譽,背後離不開對茶葉品質的極致追求。」天一閣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章伏光介紹,企業現有生態茶園100多畝,茶園內不打農藥,一年僅施一次有機肥,人工除草,從源頭保證茶葉品質。

天一閣還透過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產業化組織模式,以合約訂單為載體,與茶農結成利益共同體,共吸納700多戶茶農,2000多畝茶園參與無公害茶園基地建設。今年春茶采摘季,對按照天一閣種植標準來管理的茶農,每斤茶青收購價達25元。

對此阪中畬族鄉湯洋村茶農林華平感觸頗深:「我們按照茶企要求種植生態有機茶,茶葉品質更好了,茶青價格也上去了,去年金牡丹春茶茶青一斤賣10元至15元,今年就賣到了20元至25元。」

福安農墾集團王家茶場內,茶農采茶忙 吳景華 攝

建立生態茶園、推行有機種植模式……天一閣的選擇是福安推進坦洋工夫茶品質提升的縮影。近年來,福安以龍頭帶動、基地支撐、農戶參與模式,鼓勵企業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關系,加強茶葉品質安全監管、加快茶園基地提質改造和茶葉標準化加工技術升級,打好茶產業高品質發展「組合拳」。「今年在茶葉市場大多低迷的情況下,我們的茶葉呈現‘優質優價’特點,像金牡丹等高香品種茶青,高品質的每斤可達100多元。」章伏光介紹。

研究制定【福安市進一步促進「坦洋工夫」紅茶產業高品質發展七條措施】,全鏈條、體系化地部署和推進茶產業高品質發展;建成茶王街、富春茶城等茶葉交易場所,成為新式茶飲、茉莉花茶等原料重要采購地,年交易量近1.8萬噸,茶葉銷售額達40億元;全力推進中國紅茶數位化交易中心建設,構建全方位、立體化茶產業鏈服務體系……政策多維度發力,茶企發展信心十足。「得益於政府的大力支持,這幾年,我們的花果香紅茶銷路更順暢了。」福建省紅新茶業有限公司銷售經理羅臘妹介紹,茶葉品質得到客戶認可,來自馬來西亞、俄羅斯等國家地區的客戶主動找到企業,洽談合作,「今年春茶采摘時,我們每天收購茶青四五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