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腰腿功夫伸展筋骨,練拳時,勁力比較明顯,其實這根本不是訓練明勁功夫,這一點勿需明白。
一旦身體各處姿勢開始符合形意規矩和要領時,內氣下沈丹田,五臟歸位,身體必須放松,不能有絲毫拙力,當以松順求之,自能體驗換勁之妙。練拳每式有松緊變化,初學者且不可強為,否則有害無益。有基礎後,即能領悟。
肩在手前,手在腦後,多練,不是簡單重復,不是次數多,而是內容多。一個形裏生出許多東西來,這才叫多練。能多練自然有趣味,沒有興趣不上功,身子催著你練,身子不動腦子還動著。
遇敵好似火燒身,一拳打出去很有力量,但被人擒住就沒勁了,是練拳不練根節,什麽地方沒勁,就燒在什麽地方。三節是不能練的,你要整個地練拳勁,腦子裏不要想三節,否則陷於一處,就練不出功夫了,等練出了功夫,三節就整了。人身是個整體,想單練根節也不可能,只是提醒人,練拳時勁力要走(經過)根節。一個走字,和一個練字,差別的確很大。功在根節。
拳勁初平正,次開闊,再追求含蓄。平正使根基堅實,心氣沈穩,拳架圓熟;開闊則力透拳鋒,練就雄渾無儔的氣勢;含蓄則破綻全無,余意不盡,是克敵制勝的先基。招法練時要開闊博大,用之時則短馬貼身,在實戰中捶練;而勁力的運用和完整的勁道,則在單操空試中求得。務實求簡,由小悟大,外形精幹而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初學武藝,百日築基之後即可習套路,以練明勁。勁出於丹田而貫於四梢,迅如閃電。氣如火藥拳如彈,六根震動鳥難騰。雖剛猛迅捷,卻非肌肉暴漲之拙力,動作到位,立即放松。習藝時心中寂空,旁若無人,無念無想,渾然於天地融為一體,雖姿勢千變萬化,然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功至練神還虛,則身輕如燕;氣貫湧泉,則重如泰山也。
上肢絲毫不用力,用腰背把手拿起來,再順著重力自然撂下去,牢記胳膊不使勁,一點點把沈勁摔出來既可。動作順暢之後,再利用身體的運動給它加速。日久功深,把胳膊練得像兩條老藤,手頭則沈甸甸的,像個鉛砣,這種力量甩出來,落在血肉之軀上,威力可想而知。一旦練出,終身不退。人的兩條胳膊就應該像掛在肩膀上,絲毫不能用力,用力時打到身體上感覺不是很大,不用力打到身體上,輕松就能把人打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