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中國植樹節期間,全省各地開展各類植樹活動,搶抓林時開展森林品質精準提升等工作。記者註意到,綠美廣東生態建設進入第三個年頭, 全省植樹熱情不減,植樹形式不斷叠代,各地「擴綠、興綠、護綠」三綠並舉,推出各式新穎植樹活動。
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廣東透過全民義務植樹網釋出各類義務植樹盡責活動已逾千個。今年,林業部門還提供了更多樣的參與方式,吸引市民踴躍參與, 力爭全年開展義務植樹活動2萬場次、參與人數200萬人次以上。
山上造林進入高潮
以山川增綠助林地生「金」
立春之後天氣回暖,雨水豐沛,植樹造林迎來黃金時期。自開春以來,全省多地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精準提升森林品質。
在 河源龍川 ,200余名造林工人共同努力,一株株紅錐、火力楠、木荷、楓香等鄉土樹種在赤光鎮「安家落戶」,昔日兩個山頭的純松林被改造為闊葉林。龍川縣副縣長陳育晚介紹,2025年龍川縣將結合多條重要交通主幹道及重點區域規劃林分最佳化造林地塊,規劃營造7個千畝以上森林景觀大板塊。
梅州市 於今年初就早早開始春季造林備耕工作,目前已累計完成林分最佳化提升31萬畝、森林撫育25萬畝。在梅縣區水車鎮梅畬快線林分最佳化示範點,整地、掘穴工作均已完成。據介紹,該示範點將透過3年建設,對沿路以純松林為主的林地進行最佳化改造,實作林木平均高度達3公尺以上,保存率達85%以上,珍貴樹種為主的鄉土闊葉樹由20%提升至65%以上。
湛江 擁有全省最大的紅樹林面積,近日,駐湛央企中交四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開展「守護碧海紅林,助力‘紅樹林之城’建設」植樹節主題活動,為湛江紅樹林濕地增添一抹新綠。自去年底該公司承建湛江經開區紅樹林濕地生態修復系統治理計畫二期工程第一批施工計畫以來,企業已陸續開展地形改造、苗木種植、管護等工作,種植紅樹林苗木8萬多株。「每一株樹苗都是我們心中的寶貝。」計畫負責人廖二兵說。
以大規模春季造林為契機,多個林業大市聚焦「綠色發展」,全鏈條啟用林業經濟。在 韶關始興縣 沈所鎮烏嶺水的巨黃竹苗圃基地,500畝巨黃竹生長正盛,種植6年達到豐產後比普通叢生竹高1300元。韶關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該市將完成油茶新造2.6萬畝、低改0.98萬畝;新增竹林面積10萬畝,完成中藥材種植5.45萬畝,爭取省級以上林下經濟示範基地達到37個,林下種植面積穩定在180萬畝以上。

省林業局數據顯示, 截至目前,全省財政投入林分最佳化提升造林類用地落實率達101.8%, 春季造林苗木準備充足,目前全省苗木生產儲備總量約1.75億株,能充分保障全年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苗木需求。
省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廣東將銜接國土綠化相關規劃、任務,契合區域造林綠化格局,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相對集中連片安排國土綠化用地。 2025年,全省將提升千畝級森林斑塊150個以上,其中連片5000畝以上的森林斑塊50個以上。
提升縣鎮村綠化「含金量」
多樣活動為家鄉充「植」
全民齊種樹,不負好春光。植樹節前後,全省各地開展各類縣鎮村綠化活動,社會各界踴躍參與,積極為家鄉充「植」。
在 陽江市江城區 城東街道,企業代表、黨員幹部代表、婦女代表、群眾代表約70人開展植樹活動,大家在馬屋寨村、果子園村村道旁種植了100棵黃花風鈴木,為高品質發展厚植生態底色。在 陽春市 三甲鎮 知青文旅計畫基地,當地老幹部一行栽種的100多棵簕杜鵑樹苗迎風挺立,為該基地增綠添彩。在這次銀齡助力綠美陽春生態建設活動中,陽春市委組織部還宣傳發動老同誌認捐苗木,積極參與綠美陽春生態建設,目前收到植樹捐款共39316.8元。
潮州市潮安區 將主題黨日活動帶到該區古巷鎮的植樹現場,50多名區鎮黨員幹部齊心協力栽下小葉欖仁、紫花風鈴木等樹苗240株,為春日鄉村增添盎然生機。「希望透過黨員示範,帶動更多群眾投入綠美生態建設活動中。」潮安區委青年幹部胡澤斌說。

為方便市民參與義務植樹活動,多地最佳化義務植樹盡責途徑,提供更多樣的參與方式。 清遠市 林業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在各縣區設立了11個義務植樹盡責接待點,提供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育等多種盡責內容。此外,還鼓勵市民透過小程式、綠美廣東公共服務平台、全民義務植樹網等多種渠道參與義務植樹。
今年, 不少機構組織將植樹與特色活動結合,厚植「綠色家底」的同時傳遞社會正能量。 廣東獅子會香山服務隊結合學雷鋒日,在中山港口鎮開展「‘植’此青綠·弘揚雷鋒精神」植樹節主題活動,踐行綠色環保理念,為殘障人士送去關懷和溫暖。「今後將繼續開展此類活動,用實際行動踐行雷鋒精神,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廣東獅子會香山服務隊隊長廖桂英說。
在此前舉行的全省林業工作會議上, 廣東對縣鎮村綠化作重點安排。 記者在會議上獲悉,今年全省將建設古樹公園、森林城鎮、森林鄉村、綠美古樹鄉村和紅色鄉村共250個,持續建好管好193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範點,打造精品示範點40個以上,高標準建設「環南昆山—羅浮山」綠美示範帶等6條示範帶。同時引導群眾多種植「苗不貴樹貴」、能夠沈澱時間價值的珍貴樹種,優先使用米徑3-5厘米的全冠苗造林綠化,不斷提高鄉村綠化的「含金量」。
全民義務植樹形式叠代
開展「我為全運種棵樹」主題活動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將於2025年11月在廣東、香港、澳門舉行。在中國第47個植樹節到來之際,廣東多個機關部門聯合發出「我為全運種棵樹」倡議書,倡議社會各界人士積極推進城鄉全域美麗建設,共襄首次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的全運會,助力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實作碳中和。
前不久, 全省第一場「我為全運種棵樹」主題活動——第七屆廣東林業·騰訊網友植樹節舉行, 奧運冠軍焦劉洋、世錦賽冠軍蔡琪子參與線下植樹活動,與300名網友、學生和誌願者,種下鄉土樹種和灌木300多株。「在大自然裏植樹的新鮮經歷讓我感受到生命的萌動與自然的魅力。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植樹造林這場綠色盛宴,共築綠美家園。」焦劉洋說。

全省各地,各類義務植樹活動形式叠代,市民群眾參與熱情不斷提高。茂名市把本地年例文化與綠美茂名建設結合起來,推動「做年例,齊種樹」蔚然成風,推動村莊移風易俗。在電白、高州、化州等地,不少村民自發購置樹苗,協力打造「年例林」, 「多擺幾桌不如多種幾棵」 的口號深入人心。
近年來, 「年例林」等各類主題林建設漸成廣東義務植樹「標配」,以植樹寄托美好祝福的形式正激發更多人的參與熱情。 揭陽創新構建「線上認捐+線下共建」長效機制建設「揭陽金融青年林」,種下鐵冬青、紅檵木等鄉土樹種110株;在惠州惠城區水口街道,市、區、縣三級幹部同植「黨員林」「青年林」等,用百余株紫花風鈴木為美好春日添彩;結合國際勞動婦女節的主題,雲浮雲安石城鎮開展巾幗義務植樹活動23場,建設巾幗林22個,詮釋「柔肩亦擔千鈞重,纖手能擎半邊天」。
今年以來, 廣東透過全民義務植樹網釋出各類義務植樹盡責活動已達1136個。 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大群眾可透過全民義務植樹網等網路平台報名參與線下植樹,也可透過綠美廣東公共服務平台、「6.30」平台、「認種一棵樹」小程式等平台載體開啟「雲端」植樹、「碼上」盡責之旅,還可透過捐資捐物、認建認養、投工投勞等方式,一起為全運種棵樹,為綠美廣東添風采。
該負責人透露,2025年,廣東將力爭開展義務植樹活動2萬場次、參與人數200萬人次以上, 支持各地級市全年建設主題林不少於5片、建設不少於1個省級義務植樹盡責點、線上釋出不少於10場公眾開放類義務植樹活動, 推動形成全民愛綠、積極植綠、自覺護綠的生動局面。
南方+記者 邵一弘
【作者】 邵一弘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