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熱點

黨媒聯動「春之聲」|烏江復航喚醒黃金水道,「一條貨船」見證長江經濟帶新脈動

2025-03-13熱點

編者按: 烏江,發源於烏蒙山東麓,流經貴州,在重慶涪陵匯入長江,是黔貨水運出省的核心主通道。近年來,隨著烏江全線復航,其水運成本低廉、運能巨大的優勢愈發凸顯。磷礦石、高鈣石、硫酸銨等大批黔貨搭載貨船,沿烏江順流而下,經長江浩浩蕩蕩駛向沿線各個城市,為沿線地區的產業協同發展架起了一座水上橋梁。

聚焦區域協同發展的「黃金水道」樣本,探尋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新路徑,貴州日報、重慶日報、湖北日報、新華日報共同策劃聯動報道。

貴州:降成本破困局,裕能七成硫酸銨銷往江蘇

船舶在烏江航道思南縣境內航行 「烏江航道不但拓展了市場,還降低了成本,成為助力公司發展的一條新通道。」2月27日,談起烏江航道帶來的變化,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的貴州裕能新能源電池材料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張啟航說。

據介紹,該公司2021年落戶福泉市牛場鎮雙龍工業園區,投產初期,硫酸銨產能較大,省內及湖南、廣西等鄰近貴州的省(區)市場需求有限,出現供大於求的問題。「尤其國內肥料淡季的5月至11月,硫酸銨更容易出現滯銷,價格持續下跌。」張啟航說。

拓展市場、打破困局成為該公司的首要任務。2024年初,貴州裕能公司與江蘇省德芙斯特商貿有限公司達成協定,透過德芙斯特商貿有限公司牽頭,將硫酸銨銷往江蘇市場。

硫酸銨銷路開啟了,但較高的運輸成本又成為擴大銷量的「絆腳石」。「按協定,將硫酸銨運至江蘇省泰州市,要采取汽車運輸或運到重慶的港口再沿長江水道運至泰州的方式,因為來回貨物不均衡,運輸價格持續上升。」張啟航說。

正當該公司為降低硫酸銨運輸成本而焦慮時,得知可由距公司不足百公裏的遵義市余慶縣沙灣碼頭,透過烏江航道水運至重慶市涪陵港,再透過長江水道轉運至泰州,可大大降低運輸成本。該公司迅速組建團隊來到沙灣碼頭,經過調研和評估後,和沙灣碼頭達成了長期戰略合作,打通了這條高價效比的水運通道。

據了解,沙灣碼頭是省內第一個標準貨運碼頭,設計年吞吐量500萬噸,隨著貨物吞吐量持續增長,逐步成為烏江航運水陸物流的重要節點。近一年來,貴州裕能公司產出的硫酸銨70%從沙灣碼頭運出,每月出貨量約2萬噸。「不僅實作了運量增長,運輸成本還比過去降低了三成,烏江航道成為企業發展的‘助推器’,不愧是貴州難得的‘黃金水道’。」張啟航說。

貴州日報記者 張發揚

重慶:「水水中轉」,重塑區域產業格局

貨櫃船舶一路向重慶涪陵黃旗港駛去 3月3日上午,一艘載著3000噸硫酸銨的貨船,從重慶涪陵黃旗港徐徐駛離,沿著長江一路向東進發,駛往江蘇泰州。這些來自貴州的硫酸銨落地泰州後,將被銷往東部沿海城市或換乘海船銷往海外。

「烏江復航3年多來,已形成黔貨東輸、海貨西進的雙向物流大通道。」重慶物流集團旗下涪陵港務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鄭明江說。

數據是最有力的見證者。自2021年烏江全線復航,經烏江在黃旗港中轉、運往長江中下遊的黔貨數量一路攀升。2024年貨櫃量同比增長118%;黃旗港件散貨運輸量從2023年的1萬噸突破到2024年13萬噸。

「‘水水中轉’模式,為這批硫酸銨順利抵達立下了汗馬功勞。」鄭明江回憶道。當時,它們分乘6艘500噸級小船,最終齊聚在黃旗港。

在烏江未復航前,貴州的硫酸銨運輸之路可謂艱難:先由火車運至江津珞璜,再經汽車轉運到重慶各港口出海,復雜的運輸流程導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去年,涪陵港務有限公司積極作為,進一步加強與貴州省港航集團、烏江輪船公司以及烏江沿線貨主企業的深度合作,大力推動「公改水」「散改集」,引導適宜運輸的貨櫃貨源從公路轉向水運,引導散貨運輸轉向貨櫃運輸。

「水水中轉」模式應運而生。如今,貴州的硫酸銨借助「水水中轉」模式,從貴州乘坐小船順利抵達黃旗港,再換乘大船沿長江順流而下出海,每噸物流成本下降了20元左右。

低成本的烏江航運,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黔貨出山、海貨西進,讓雙方企業實作雙贏。

鄭明江表示,如今黃旗港的鋁礬土、磷石膏、硫酸銨、水泥熟料、砂石等均是烏江復航後新開辟的貨源。以貴州的硫酸銨為例,去年經黃旗港貨物達7萬余噸,今年有望增長到20萬噸。

重慶市交通運輸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烏江作為渝黔兩地經貿往來的「黃金水道」,隨著計畫推進,預計到2027年,兩地將基本建成涵蓋重慶涪陵、武隆、彭水、酉陽,以及貴州沿河、德江、思南、石阡、余慶等港口集群,港口貨物年吞吐能力預計超2000萬噸,年吞吐量預計突破1000萬噸。這將重塑區域聯動發展的產業新格局,加快推動貴州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重慶日報記者 楊永芹

湖北:經水路進鄂,助化工產業提速

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沙坨碼頭,正在裝卸磷礦石 3月7日上午,一艘貨輪載著3500噸磷礦石,緩緩停靠在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長江邊的沙坨碼頭。高聳的塔吊馬上搖擺起來,揮舞著巨大的抓鬥,將磷礦石轉移至岸上的大貨車中。隨後,一輛輛滿載磷礦石的貨車,依次駛入2公裏外的湖北楚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廠區。

眼下正值春耕備耕高峰時節,楚星化工自春節假期以來,一直滿負荷生產,這些從貴州運來的磷礦石很快將變成一袋袋化肥。

「這邊在生產,那邊在出貨,幾乎沒什麽庫存。每天能發40至50車,工人三班倒,生產線24小時不停工。」楚星化工總經理助理、生產管理部部長何鵬飛告訴記者,目前,該公司磷酸二銨日產量在2100噸左右,大部份供應到內蒙古、黑龍江等地,同時在華東、華南、華北地區設定了前置倉,以確保供應效率。

宜昌磷礦資源本就十分豐富,保有量約43.3億噸,占全國16.6%,占湖北全省57.5%。為何舍近求遠,從貴州運輸磷礦石?

「不同產地的礦石,磷含量不一樣,價格也在波動。化肥生產中,必須要綜合考慮,以降低用礦成本。」何鵬飛介紹,目前企業生產中一半磷礦石來自自有礦山,其余分別從貴州、四川、雲南等地采購。每年來自貴州的磷礦石在30萬噸左右,約占總用量的20%,運輸方式以水運為主。

沙坨碼頭營運方、宜都市裝卸運輸總公司總經理蔡光春告訴記者,從烏江到長江的水運航線,可使運輸成本顯著下降,「差不多隔兩天就有3000到4000噸位的船運磷礦石來,除了運到楚星,還運到新洋豐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

宜昌地處長江上遊和中遊分界處,是全國磷化工產業發展大市,化工產業一度貢獻全市三分之一的工業產值、湖北省三分之一的化工產值。

長江由此往東,成為寬闊的「黃金水道」。來自西部的磷礦石,部份留在了宜昌,其余則繼續沿江而下。

同樣位於長江右岸,不遠處的宜昌港務集團枝城港,剛剛開辟了「貴州—枝城—安徽」磷礦石物流新通道。首批1萬噸磷礦石,經鐵路從貴州運至枝城,再透過港口中轉、水路直達的高效聯運模式,順利抵達安徽一家化工企業。

3月6日,3600噸磷礦石從這裏裝船,發往湖北武穴盤塘港,最終運抵湖北祥雲(集團)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作為長江中上遊與國鐵焦柳線重要的交通樞紐支點,枝城港一直承擔著「北煤南運,西磷東輸」的責任。

「鐵路和水路均有運量大、成本低、綠色低碳等特點,發展鐵水聯運除了降成本,還能提升綜合運輸效率。對於長江中下遊企業,鐵水聯運在時效上也有了保障。」枝城港經理助理譚乙兵介紹,新通道打通後,港口磷礦石業務運輸量激增。去年,枝城港磷礦石運輸量為38萬噸,今年將達到百萬噸。

湖北日報記者 文凱 通訊員 黎文來

江蘇:蘇黔攜手,中國肥料「揚帆出海」

江蘇江農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2月26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江蘇省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化學新材料產業園區的江蘇江農新材料有限公司,只見「柏順華瑞」號散貨船正停泊在碼頭上進行卸貨。「‘柏順華瑞’號6天前從湖北省枝江興港碼頭出發,滿載的近6000噸硫酸銨,都是從貴州雅友新材料有限公司采購而來。」據該公司總經理門東介紹,從2024年4月起,公司已與貴州雅友、貴州裕能新能源電池材料有限公司等4家貴州企業達成硫酸銨采購合作協定,截至2024年12月已采購硫酸銨18萬噸。

上料—破碎—拌混—擠壓造粒—一次分篩—烘幹—冷卻—二次分篩……走進江農新材料生產車間內,一台台智慧化裝置高速運轉,一派繁忙景象。「我們生產裝置有176台,生產規模國內最大,每天可達6000噸。」據門東介紹,公司總投資6000萬美元的「年產100萬噸硫酸銨擠壓顆粒加工計畫」,主要生產氮肥——硫酸銨,原料來源為發電、焦化等企業的副產品。公司擁有國內同行業領先的研發團隊、檢驗裝置,以及精細的標準化生產管理模式,不斷最佳化生產工藝和產品品質,和上遊原材料供應商共同創新技術,促進原材料品質升級,產品硬度高、粉化率低、效能穩定,商檢透過率達100%。

「我們生產的硫酸銨全部出口,主要銷往南美洲、大洋洲、東南亞等地。自2024年2月底正式投產以來,已有多家海外客戶慕名前來參觀考察。前不久巴西客戶來大規模考察,正是外商口口相傳、牽線搭橋的成果。」門東自豪地說,「好原料生產好產品」,國外客戶對江農產品的品質一致認可,離不開從貴州企業采購到的品質優良的硫酸銨原料。接下來,還將增加相關業務人員,調研貴州硫酸銨生產企業的產能情況,加大合作力度,以長江「黃金水道」為紐帶,實作貴州和江蘇產業互補、經濟協同增效。今年,該公司預計將從貴州企業采購硫酸銨25萬噸。

當天晚上,江農新材料公司的1.1萬噸硫酸銨產品從泰州「出海」。「我們運用國內先進的智慧物流平台,實作了運輸庫存數據實分時析和預警,並結合陸運水運海運多渠道多方式,為原料采購、生產銷售提供強有力保障。」據門東介紹,公司與相隔僅1公裏的泰州楊灣益嘉港務有限公司深度合作,設定專用外貿泊位,海運與陸路運輸成功連線,形成了高效便捷的運輸網路,目前港口日預裝峰值可達3萬噸,船舶即來即裝,物流周轉效率在國內化肥行業最高。

在該公司原料倉庫,記者見到了硫酸銨原料。「白色的為鋰電級硫酸銨、乳白色的為氰尿酸級硫酸銨。」據門東介紹,硫酸銨原料運輸時間過長會板結形成塊狀,影響卸船速度。因此,江農新材料公司為硫酸銨原料設計了一條高效運輸方式:在三峽大壩下遊枝江市裝船,然後透過水運以最快速度把原料運到公司,每噸可節省運費12元至20元。在他看來,烏江全線復航,水運「黃金效益」日益提升,隨著未來烏江三級航道的建設推進和「上下遊同步通航」的實作,貴州硫酸銨等優質「黔貨」水運進入江蘇將更為順暢,不僅有助於提升貴州在長江經濟帶中的經濟地位,同時還有助於激發長江沿岸城市經濟的活力。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周建平 趙曉勇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釋出,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為資訊釋出平台,如您認為釋出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