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九派新聞
近日,一篇題為「肝移植給女兒的滴滴師傅」的貼文在社交平台上收獲大量點贊。貼文中,網友「點小咪」記錄下一場相遇:因拒付不合理的「返程費」,她接連被11位司機取消訂單,直到遇見了司機楊師傅。
車內閑聊時,楊師傅的故事打動了她——為救重病的女兒,他切下近半肝臟。但術後女兒出現排異現象,他只能起早貪黑跑網約車,為女兒攢下次手術的費用。下車前,她想為楊師傅牽線介紹一份輕松的工作,卻被對方拒絕,她只能偷偷轉了100元作返程費。
這篇記錄平凡相遇的貼文在社交平台掀起漣漪。不少媒體與公益組織的私信湧向點小咪,「他們想為楊師傅提供私人捐助,但和楊師傅溝通後我都一一謝絕了,他只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把日子越過越好。」點小咪說。
有病友家屬為楊師傅推薦了排異醫生;有公益組織為楊師傅頒發了1萬元的「正能量」特別獎;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網約車義警隊邀請楊師傅加入,公司機場計畫組還給楊師傅辦了一張可以免費就餐的飯卡,解決楊師傅的就餐問題。
「楊師傅告訴我,很開心能收到那麽多的溫暖。他說等再多攢一點錢,就回老家帶孩子去看病。」點小咪說。
以下是她的講述。
【1】跨城行程,楊師傅不收返程費
我是「點小咪」,一名在浙江實習的大學生,認識楊師傅是在3月3日的晚上。
點小咪在杭州蕭山機場等網約車,當時天空下著大雨。圖/受訪者提供
那天晚上杭州下著很大的雨,格外的冷。我要從杭州蕭山機場打車去紹興出差,因是跨城行程,從上第一輛車師傅就告訴我要收返程費,但因為公司不報銷這部份費用,我就下了車。
可沒想到的是,一連11個網約車司機都以返程費為由拒載我,並且每位司機開出的價格都不一樣。
直到我打到第12輛網約車,遇見了楊師傅,他說願意過來接我。我在電話裏,跟他不斷確認,是否需要支付返程費,他說不用,還反復確認了我的位置。
在等他過來的中途,楊師傅又給我打了好幾個電話,說走錯路了需要多等一下,並向我道歉。從電話中可以聽出,楊師傅是個很實在的人,他很想接這一單,我也願意等他。
大約十幾分鐘後,楊師傅接到了我。上車後,我就和楊師傅分享起之前被拒載的經歷。楊師傅很健談,聊天中我聽出來他沒有浙江口音,便好奇地問他是哪裏人,他說自己是河南周口人,幾年前女兒來杭州做過肝移植手術,那段時間一直在杭州跑車。
楊師傅還告訴我,醫生說親人的肝源更適配,他就把自己一半的肝臟捐給了女兒。但現在女兒長大出現了排異反應,吃藥是筆很大的開支,他就又回到杭州起早貪黑地跑起了網約車。
聽完這些我心裏酸酸的,我想到他做過肝移植手術不能熬夜勞累,便提出自己朋友的廠正在招工且包吃住,應該能攢下不少錢,同時也以此為理由加了楊師傅的微信。
我最初是想給楊師傅包400元的紅包,但考慮到這個數額會讓楊師傅覺得我在可憐他,就以返程太遠為名義給他轉了100元的油費,這100元也是說了很久,楊師傅才肯接收。
後來我把這件事寫進日記並講給朋友聽,他們都覺得我太天真,別人說幾句話就給錢,但我想我就是這樣的性格,如果善良會讓我吃虧,那也沒有辦法。
【2】楊師傅是個很有骨氣的人
除了講給朋友聽,我還把這件事社交平台。我沒想到會有那麽多人關註,發帖的本意是,我覺得在世界上的某個角落,正在發生著一件件很微小卻又無比美好的事情,它們值得被記錄下來。
令我沒想到的是,貼文發出來後就收獲了好幾萬的點贊。更沒想到的是,除了網友私信我給楊師傅加油打氣外,很多媒體、平台和公益組織也陸續聯系上我,說是想對楊師傅進行幫扶援助。
其中,一位病友家屬讓我印象深刻,她說她媽媽也是幾年前在杭州做的肝移植手術,自己懂楊師傅的不容易。她想聯系上楊師傅告知他兒童肝移植患者的最新補貼政策。
和楊師傅取得聯系後,病友家屬還把楊師傅女兒的報告發給自己最為信任的主任,並為楊師傅推薦了排異醫生。

楊師傅告知「點小咪」,希望把資源留給更需要幫助的小朋友。圖/受訪者提供
也有很多熱心的網友在貼文下留言,希望給楊師傅提供一些幫助。我把這些轉告給楊師傅後,楊師傅說女兒目前情況比較穩定,希望把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人,等到哪天真正需要捐助了再說。
楊師傅還告訴我,他想靠自己的努力讓生活越過越好,他只希望孩子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長大。所以除了那位病人家屬,我沒有再把楊師傅的聯系方式給任何人。
其實楊師傅一天要跑10多個小時,但他願意這樣一單一單地跑,他希望靠自己來為孩子掙醫藥費。
後來杭州的一個公益平台透過車牌號聯系上了楊師傅,並給他頒發了一個「正能量」特別獎,獎金是1萬元。楊師傅收到獎勵後很開心,但並不僅僅是因為這1萬元的獎金,而是「正能量」的稱號讓他覺得自己被社會認可。
我想楊師傅一定是個很有骨氣的人,即使有這麽多人願意拉他一把,他也只想透過自己的努力讓生活變好,而這也是楊師傅最打動我、最讓我佩服的地方。
【3】或許這就是網路的意義
直到現在,仍然有很多網友私信問我要楊師傅的個人收款碼或聯系方式,我在評論區已多次公開說明楊師傅暫不需要私人援助及背後原因。

在貼文評論區,很多網友表示想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圖/社交媒體截圖
有網友說眾人拾柴火焰高,能幫師傅減輕一點負擔是一點,哪怕是一杯奶茶、一頓火鍋的錢。也有網友說想幫幫師傅的女兒,生病很難受,希望她能減少一些痛苦。我把這些告知楊師傅並按照他的意願一一謝絕後,網友們又說後期如果楊師傅需要幫助請一定記得聯系自己。
每每翻看這些評論和私信,我心裏總是暖洋洋的,我很慶幸當初自己做了這樣一件善事並像流水賬一樣把它記錄下來,不然我現在一定會後悔。
這幾天我也一直在想,為什麽一篇再普通不過的筆記能引發這麽大的反響,為什麽楊師傅能引起這麽多網友的關註和共鳴,他其實只是中國萬萬千千個父親中最普通的一個。
後來我想明白,其實每個人都像向日葵一樣,喜歡那些陽光美好又具體的東西,而往往越平凡越貼近生活的事情,越能打動人心。就像網友所說,我們都太平凡了,但還是希望平凡的我們能讓這世界更溫暖更美好一點。
大家身邊沒有楊師傅,但楊師傅這樣的人好像又在很多人生活之中,又或許楊師傅就是很多人自己,他們真實、具體又栩栩如生,品嘗著人間的酸澀,又用雙手抗擊著命運的不公。
抑或這就是網路的意義,它透過人與人之間的守望相助,把一個個像楊師傅這樣的孤島相互連線起來。
聽楊師傅說,隨著他的故事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並關註到,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網約車義警隊還邀請他加入組織,機場計畫組還給他辦了一張可以免費就餐的飯卡,解決了他之前經常跑車不吃飯的問題。
他還告訴我,很開心能收到那麽多的溫暖。他準備等再多攢一點錢,就回老家帶孩子去看病。
實習記者:黃錦鵬
記者:李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