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了一次全馬的跑步,完整地幾乎是休息了一個星期,基本上是非必要不站著,因為腳後跟有比較強烈的刺痛感。
本來跑步對於自己來說,只是一種鍛煉。開始是夜跑,後來又改成晨跑,距離從5公裏到8公裏,再到10公裏。一個星期跑個三四次。感覺也還挺好的,沒有什麽不舒服的地方。
看著四處的馬拉松賽事,自己也覺得心癢癢,報了一個半馬嘗試了一下,跑完之後,也是休息了兩三天。畢竟二十多公裏的距離還是不短的,而且自己平時的跑量也不是很多,再加上參加的是賽事,跑的時候,就比平時要緊張一些,速度也要快一些,身體的消費也就大一些。
雖說,半馬以後休息了兩天,也就是腿有些不適,其它地方倒也沒有什麽疼痛的感覺。總體覺得自己還能應付,體力也還跟得上。
之後,又陸續參加了兩場半馬的賽事,雖然跑得還是很累,倒也感覺一次比一次狀態要好。於是10月份就大著膽子報了一次全馬的賽事。
如今跑馬拉松的人太多。很多賽事也都需要抽簽,不是你報了名就可以參加的。
報名後,第一次的抽簽沒有中。心想也就算了,反正全馬那麽長的距離也自己還從來沒有跑過的。沒有中簽可能也是給自己一些再訓練的機會。雖說有些遺憾,但也算是放下了一個來自自己內心的壓力。
不過,第一次抽簽後,過了一段時間還有一次補錄。前面有些報名的結束了,或者中簽後沒有交費,自動取消了。結果,自己倒意外地中簽了。
本來已經打算放棄了,訓練也沒有上強度,反而是放松了。這一中簽既有興奮,更多的是忐忑。雖說已經跑過幾次半馬,但半馬和全馬的區別還是很大的,那絕不是簡單的X2。對於體力和訓練量以及身體的狀況等綜合因素有了更高的要求。
雖說心裏有些打鼓,但是從來沒有想到要放棄。畢竟,機會得來不易,也算是完成對自己的一次挑戰,
賽前的訓練加大了強度,但是也沒有進行過一次長距離的跑步。比如說30公裏以上的距離。其實,之前,也在網上查閱了一些馬拉松訓練的計劃和建議。但因為自己之前才跑過一個半馬,中間還有些事要處理,沒有過多的時間進行針對性的訓練。也是心裏有種僥幸,覺得自己身體沒有問題,就算是不訓練,以半跑半走的形式也可以完成比賽。
跑步前一晚,心情還是比較激動的。晚上也沒有休息好,早上起得又早。那天的天氣還比較次,自己穿得也比較少,主要是為了方便比賽的時候輕松一些。
參加的人數以數萬計,出發的時候,聽到了訊號到到達計時牌的地方就足足用了六分鐘的時間。路上還有還少前面的跑者扔下的一次性雨衣,紙杯,能量膠袋子之類的。開始跟著隊伍跑。
跑到半馬終點的時候,看到別人已經到達終點,自己還是有些羨慕的。但身體上感覺還可以,因為一直在以低於平時訓練的配速在跑,呼吸調整的也挺好,感覺自己還可以繼續跑。不想參加半馬賽事的時候,到達終點就有點力竭了。
跑到三十公裏的時候,已經感覺腿不是自己的了。還可以跑,狀態總體感覺也還是可以的。雖說腿不是自己的了,但還是可以按自己的節奏邁出去。除了路上在補給站喝水時稍微停一下,路上基本都是保持跑步的姿態不變。
到三十五公裏的時候,就感覺有點不對勁了。自己的腳後跟好像是咯著了什麽東西,每次與地面的接觸都是一種刺痛。一直堅持,但是那種痛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不由自主地速度就降下來了,甚至感覺腿都是瘸了一樣。
如此,堅持到三十八公裏的時候,就感覺已經擡不動腿了。路上聽一些跑者說:第三十五公裏才是真正馬拉松的開始。看來,最起碼在我身上是應驗了的。
從三十八公裏開始,一直是跑一段,走一段。走路的時候,感覺要好很多,一跑起來,就感覺腳後跟刺痛感越來越強烈了。
最後的三公裏,是用意誌堅持下來的,盡管一路上都是跑兩步走一步。到終點的時候,幾乎產生一種崩潰的感覺。從計時牌走到拉升區感覺上像又要跑一個馬拉松式的艱難。
之後,就是休息,腳一沾地,腳後跟就刺痛。自己也查詢了一下,大部份說是足底筋膜炎,還說是大部份跑者都會出現的狀況。自己也不清楚,但是看到很多馬拉松的跑者都是很輕松的。這種機率是不是只出現在了自己的身上。
一個多星期後,基本恢復了。之後也沒有再跑步。三個星期後,去嘗試了一下,跑了六公裏以後,那種感覺又出現了,趕緊停下來。采取了一些恢復的方法訓練了一下,一兩天就又好了。之後,跑了八公裏後,刺痛感又來了,不過要輕很多,而且也很快就消失了。
跑了一次馬拉松,才知道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想象當中的那麽簡單,也有很多事情不能做簡單的疊加或者是乘法。馬拉松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就是一種身體極限的挑戰。沒有系統的訓練和長久的鍛煉,貿然參加,只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傷害。
對於自己來說,雖說,帶來了「後遺癥」。卻知道了自己的問題所在。賽前沒有系統地訓練,跑步前,跑步中,跑步後的熱身,姿勢,拉升沒有做到位。過程雖然是痛苦的。但算是完成了對自己的一次突破。讓自己知道做什麽事情都得預有準備,全力以赴。
馬拉松,我還會再參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