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釣魚

野釣要會觀水色,是否有魚?什麽地方有魚?一看水色便知

2024-04-01釣魚

水本來是透明的液體,會因為水中的藻類、微生物的數量、種類不同,形成不同的顏色。不同的水色對魚類的生長有不同的影響,對於釣魚老手來說可以透過觀察水色,來判斷是不是有魚,還可以根據水色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對口餌料。對於釣魚人來說,這可以說是野釣的基本功。

一、水色

我們常說水至清則無魚,這是因為水質過於清澈時,說明水中的藻類、微生物的數量很少,這是食物匱乏的表現。清水未必沒魚,但是自然水域中的清水通常都不會有大魚。比較常規的正常水色有淡黃色、黃綠色、深綠色、淡褐色,是不同藻類造成的。比如淡黃色,水中的金魚藻數量較多,水質相對偏瘦,食物比較匱乏導致魚類覓食比較旺盛,屬於魚會比較好釣的水色,而且裏面的魚更喜歡進食各種葷餌,尤其是蟲餌。食物匱乏的水面,魚兒更喜歡進食高熱量的食物。

黃綠色的水質說明綠藻、裸藻、褐藻數量比較豐富,屬於比較好的水質,很多養魚的魚塘都是這種水質,不肥不瘦魚也是比較好釣的,用餌比較多樣,根據目標魚的品種合理搭配就行。深綠色的水質水域藻類過於豐富,說明是肥水。我們都知道肥水中的魚比較難釣,因為透光性較差的關系,中上層藻類才能進行光合作用,深水層很容易出現缺氧的現象,此類水質氣溫一高魚就容易浮頭。釣肥水最好是選擇刮風下雨的天氣,或者是釣中午前後,選擇釣中上層而不是釣底。至於其他比較另類的水色,通常都是汙染嚴重造成的,經常是沒魚的,就算有魚也不能食用。

二、渾水

渾水的形成跟藻類的關系通常不大,主要還是水中的泥沙造成的渾水。如果水質過於渾濁,會影響到魚類的呼吸,嚴重時甚至會造成魚類死亡的現象,在渾水中也經常出現魚浮頭的現象,所以如果整個水體水質都比較渾濁,那麽魚會難釣很多。如果是局部渾水,最好是找水質不那麽渾濁的區域下竿。渾水的形成原因較多,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雨後漲水,流水帶著泥沙匯入到較大的水體中。這時候在出入水口附近,有高溶氧、低水溫、食物充分的特點,是夏秋季節非常容易釣到魚的地方。

雨後漲水,當總體水位上升之後,會淹沒一些原本低窪的地方,這時候也會形成渾水的現象,此時低窪區域就會形成天然的魚窩子,有雜草、昆蟲等食物,是鯉魚、草魚、黃顙魚和鯰魚喜歡覓食的區域。遇上這種渾水區域時,最好是選擇長竿短線七星漂走釣,餌料建議使用昆蟲,可以通殺水淹地的各種魚類。渾水的形成還可能是魚類造成的,尤其是鯉魚非常喜歡在軟底的區域拱開泥沙尋找食物,在清水中形成一條渾水帶,這種地方釣鯉魚效果會非常好。還有就是冬釣鯽魚時,如果某些區域有渾水,大機率這裏有魚窩,因為冬季的鯽魚成群不怎麽愛動,但是並不是完全冬眠不動的,只要魚群有活動還是容易泛起水底的泥沙,這就說明這裏是有魚窩的。

在冬釣找魚窩時,還可以註意水色比較深的區域,這種地方跟水質關系不大,通常是水下有障礙物,或者比周圍水深造成的,也比較可能是冬季魚類過冬的地方。敬請關註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