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V6縱置四驅的中大型德系豪華SUV,如今在終端市場35萬元就能買到。你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二線品牌清庫存,其實不是——它是大眾途銳,一台原價五十多萬起步、純進口、機械素質極高的旗艦SUV。可惜的是,哪怕價格跌成這樣,依舊沒人關註。這車正走在「停產」的路上。
從產品力來看,途銳並不差。平台、底盤、驅動形式這些底子非常硬,它和奧迪Q7、保時捷卡宴用的是同一套MLB EVO平台。頂配3.0T V6發動機,匹配8AT變速箱,零百加速5.9秒,全時四驅、托森差速器、空氣懸掛、四輪轉向一個不少——機械層面在這個價位幾乎沒有對手。
但問題是,今天的35萬元級別,已經不是過去的合資主場,而是國產新能源品牌最強一戰區。同價位下,你能選到問界M9、理想L9,它們從空間、配置到智慧化都很有競爭力。哪怕動力層面沒那麽極致,舒適性體驗上卻完全是另一套邏輯。再加上更低的用車成本、更豐富的座艙功能,對家庭使用者來說更有吸重力。
途銳現在的產品處境有些尷尬。內飾雖然用料很足,但設計偏老,15英寸中控螢幕和12.3英寸儀表看起來不小,操作邏輯、UI互動其實都比較傳統,和新能源車上那種「沈浸感座艙」差距不小。配置上雖然有L2級別的駕駛輔助、座椅按摩、通風加熱,但在如今功能堆滿的國產車面前,優勢已經變得不那麽明顯。
空間方面,途銳雖然軸距接近2公尺9,但畢竟是五座布局,後排空間還算寬裕,但利用率不如那些6座、7座車型高,功能布局也更傳統。
更現實的,是後期用車成本。大眾的旗艦產品零配件、維修價格都偏高,尤其是空氣懸架、托森四驅這類核心部件,出了質保期維修費用並不低。燃油消耗、定期保養支出,也不像新能源車那樣省心。
2025年款車型只保留了2.0T版本,3.0T V6全系停售,算是為停產做了準備。這台在大眾體系內地位曾經很高的車,正在悄然結束主流消費圈。站在今天的時間點看,如果你是非常在意駕駛體驗、底盤質感的使用者,並能接受較高的用車成本,途銳依然是一台值得認真研究的車。反之,對於更看重智慧化、使用便利性、後期經濟性的人來說,國產新能源顯然更合適。
你會在35萬元這個價位去選一台即將停產的德系旗艦燃油車嗎?還是會投向那些話題更熱、體驗更新的新能源車型?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