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為什麽,他們就是為了反漢、反漢服而找一個反的理由罷了。人家看不慣你,你做什麽都是錯。
當你回懟他「古代勞動人民還吃糠、吃樹皮、吃觀音土呢,你怎麽不吃?」的時候,他們一般就裝死了。
至於他們為什麽反漢服、反漢,這是另一個問題。
至於漢服是不是古代貴族的服飾呢?有一部份是。就拿近些年流行的明制為例,翼善冠和蟒紋、飛魚紋、鬥牛紋通袖袍之類服飾,平民理論上確實不用(明晚期平民其實也用)。但道袍、直裰(長衫)、襦裙、馬面裙之類的,就是當時常見的平民服飾。烏紗帽、大紅袍、鳳冠霞帔也並非只有貴族、官宦之家可以用,普通平民也可以用作婚禮禮服。那些攻擊者口中所說的平民服飾,其實對應的今天的勞保服裝、工裝,今天的體力勞動者,也不會天天只穿勞保服裝、工裝吧?
其實,漢服是不是古代貴族服飾並不重要,就算全都是,是不應該被攻擊,因為現代民族主義構建的民族服飾,幾乎全都是盛裝,其他民族也是一樣的。該不會有人覺得苗族姑娘下地幹活的時候也頂著滿頭銀飾吧?
沒錯,「漢服」作為服裝本身,作為古代漢民族的日常服裝,自古有之,有幾千年的歷史,一直存在。但「漢服」作為民族服飾的定位,確實是民族主義構建的結果。我為什麽只說「民族主義」而不說「現代民族主義」呢?因為漢服和漢民族身份繫結的現象古代就出現了,完成這種繫結的不是漢民族自身,而是那些逼迫漢民族易服的異族征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