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時尚

漢服黨真的有必要仇視旗袍嗎?

2024-10-31時尚

簡而言之:

不仇視,

但是旗袍應該從審美結構上去旗化。

先說結論:旗袍不是漢服

旗袍分兩種, 原教旨主義旗袍 去旗化旗袍

那種原教旨主義立領廠襟袍,宣統的旗裝襯衣就已經長這樣了, 這種廠襟旗袍一開始就是旗裝時裝化,而旗裝是滿族服飾 。「旗」的意思是八旗,是清代 滿族本位的軍事利益集團 ,旗人相當於 擴大化的滿族既得利益者 ,廠襟是滿服標誌。

清代以剃發易服的形式消滅了民服的交襟體系, 從這一點上說,民國穿的廠襟服飾仍然是剃發易服強制同化的結果。

原教旨主義旗袍背後是一整個廠襟蜈蚣清裝既得利益集團,他們現在脫離了「明末豎領長衫」就不會說話似的。然而明末豎領長衫是 交襟雙受力,內襟也要系帶 ,和 廠襟這種偏襟單受力 固定完全不同。

說到底叫豎領也好,叫立領也罷,它就是個元素, 領子必須服務於襟式才能形成完整的衣服架構, 單一的領子甚至根本不是一件衣服,而只是一個包脖子的配飾,

立領本身不具備民族代表性,它服務於的襟式才具備民族代表性。

豎領交襟當然是漢服,屬於交襟體系, 需要兩側受力,內襟系帶 ,是晚明時裝款式, 作為交領基礎款 的補充。

立領廠襟當然是旗服和旗化服飾,屬於廠襟體系, 胸口廠襟扣,內襟不受力,是清代標誌款式。

我在一篇文章裏詳細論述過交領和圓領、豎領的關系,這裏不贅述:

回過頭來說,雖然原教旨主義旗袍既得利益者一天到晚瘋瘋癲癲蹭漢服, 他們也不可能搞一言堂,把旗袍等同於原教旨主義旗袍。 因為旗袍有一個特點,就是 大眾性 ,他是流動的, 大眾認為是旗袍就是旗袍,大眾會自發改造。

然後說現在,最流行的是另一種「去旗化」旗袍,也叫 「新中式旗袍」 ,沒有滿式廠襟的,很漂亮。這種不叫旗袍都行,可以叫中袍,華袍。我很喜歡

這是交領旗袍,很有五千年華夏女子的韻味,差不多算新中式漢風時裝,雖然說不是漢服,但可以叫漢袍。

這是抹胸旗袍,這種有寬松的,也有緊窄的。寬松的是跟漢服學習的,緊窄的則是跟西式晚禮服裙學習的。這種抹胸也有保留一個 掛脖立領 的款式,保留了一點旗袍風味。

不過我還是更喜歡抹胸款的,顯得很自在,沒有割裂感,保持了脖子——胸——肩膀的審美完整性。

這種抹胸款可以稱為「祺袍」,取其「去旗化」之意,或者可以參考其抹胸形式,稱為「夏袍」,取其清涼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