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時尚

為什麽日本對紋身容忍度很低?

2023-03-15時尚

刺青,曾是懲罰的符號。

黑社會、罪犯、性工作者、地痞流氓、高危險人物,這些都是有刺青者長年來在日本社會中被冠有的既定印象。

根據日本史書【日本書紀】裏的記載,日本在公元前就已經開始在罪犯身上刺青當作一種懲罰,也當成是對一般人的警惕。這種做法一直到了江戶時代都還在使用,因此 刺青等同於罪犯的印象在日本人的心中根深蒂固。

第一份關於以刺青作為懲罰的紀錄在西元720年。犯下重大惡行的罪犯額頭會被刺上刺青,讓平民百姓見證他們的嚴重罪行。刺青手法不斷演進,逐漸成為罪犯的象征。

從1720 年開始,紋身正式作為對罪犯的懲罰,取代以前割除犯人的鼻子或者耳朵等酷刑。紋在罪犯身上的圖案主要有兩種:手臂上的環狀紋身圖案,或者是刻在額頭上的文字。這種處罰方式持續了150年,直到1870年被明治政府廢除。

在囚犯之外,隨著刺青技術的發展,刺青也出現不同的用途。象是江戶時代的性工作者「遊女」會用刺青來感謝常常照顧他們的恩客。通常刺青是以文字為主,將恩客的名字後加上「命(inochi)」刺在身上,意味著我為XXX獻上生命。

在這150年間,這種處罰方式使社會上形成一個新的階層,即有紋身的社會遺棄者。

進入近代社會,紋身與日本人談之色變的黑幫組織聯系在了一起。紋身在黑社會組織中相當流行,男性大面積的紋身司空見慣,女性紋身也屢見不鮮。紋身還成為黑社會幫派辨識身份的標誌,不同的組織都有自己特殊的標誌。不僅如此,日本黑幫分子身上不同的刺青也表明他們在組織中的級別和地位。

因此日本社會普遍將紋身與犯罪者、不正當行為劃上等號,即使紋身並不一定等於上述人士,但公共設施仍然以一刀切方式禁止所有紋身為主流做法。禁止紋身人士內進的想法是基於身上有紋身者使用設施的話會對其他使用者造成困擾,而且不會因為你是外國人就網開一面。

你是怎麽看待刺青(紋身)的呢?你會因為一個人有紋身,而不想跟他做朋友嗎?歡迎評論區給穿普拉達的女王留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