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首先排除某些「撿漏」的極端情況,就 正常的零售價格 來講
(當然肯定是 折扣後的 價格,一般原價虛高不做考慮)。
換言之,要保證面料商、加工廠、銷售三方皆有一定毛利。(凈利潤這個就不好細說了,說多了很多商家都是淚,這些年投資拿不回本錢的也多)零售商一般約50%以上的毛利。
真要碰到有些老板虧本出清,這種非常態打折,那就趕緊「撿漏」。
面料
純滌綸 —— T/C (Terylene/Cotton滌+棉,滌占主導)—— CVC (chief value of cotton棉+滌,棉占主導)—— 純棉 (仿絲綢整理、液氨免燙等處理工藝)—— 純棉+其他纖維 (如羊毛、羊絨、真絲等)
60塊 這種有很多會虛標為CVC,但其實多半可能是一點綿都不含的純滌綸,良心點的面料會用T/C。少數能撿漏到CVC,純棉的可能性很低。除去各環節的毛利,能用在面料和做工上的就相當有限。
200塊 可以用CVC和純棉的面料。如果加點仿絲綢整理和液氨免燙,價格可能會上到300塊附近。這個應該算是線上各個牌子的主流價位。也可能在100出頭的樣子買到純棉襯衫,但一般紗織數不會太高。還過得去的面料一般很少會低於200塊。
2000塊 這個價格除了做工會上一個檔次外,更多的就是牌子的溢價了。當然這個價格更多的會用到進口料。進口料一般會有更豐富的花型,另外進口料的關稅,面料牌子溢價都會導致成本上升。
制作工藝
60塊的基本就是最簡單的工作服襯衫工藝,也肯定是批次客製;
200塊~300塊就能用到很不錯的男裝襯衫生產線,工藝和品質能有不錯的提升。品牌一般以成品為準,客製店可以做到單人單裁的襯衫。
2000塊的襯衫工藝更上一層,最直觀的區別就是縫線的密度和精度會更上一層,除此之外,還會玩兒一些花活兒以體現不同和精致感,但功能性不一定很強。
另外對於免燙, 舒適度肯定是純棉不免燙的更舒服。但大家一般都很累了,不想燙衣服。那成衣免燙的效果和舒適度一般是優於液氨免燙,但成本也要貴一些。但如果又要兼顧抗皺和舒適度,也可以選擇CVC面料。
可以看出基本100~300就是襯衫的最主流價位,也是日常上班族消費最高頻的價位。這個價格既可以買一些快時尚的襯衫,也能買到傳統國產牌子的打折款。
我挑選的價格也是這個價格段,因為消費2000以下西裝的,基本襯衫價格控制在300左右或者以下,畢竟襯衫相比西服來說就是個易耗品。一線大廠魯泰的純棉面料(國產料最頂),個人單裁的尺寸(相比成品更合身),給大家多個選擇。
雖然我為了舒適度,我一般推薦純棉不免燙的面料,但有的小夥伴好像很在意免燙。所以又把成衣免燙的價格也做到300附近,一般這個價格都是成品居多,客製的成本會高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