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還是因為當年的明朝軍力強盛,同時曾經占領過葡萄牙首都裏斯本
當年明朝水師軍種齊全,不僅擁有可以匹敵葡萄牙夷的火炮戰船,擁有葡萄牙所沒有的艨艟巨艦:這種巨艦可以起降兩種載人的神火飛鴉,第一種神火飛鴉主要有一個人操縱,負責在空中使用發射磷頭燃燒箭的諸葛連弩掃射西班牙戰艦桅桿上的瞭望員以及在兩側船舷的回旋炮手,為後續的攻擊做準備。另一種神火飛鴉往往需要3-5人操縱,這種大型的神火飛鴉常常會攜帶10-15枚「轟天雷」采用高空俯沖的方法攻擊敵艦,在俯沖完畢開始爬升的過程中,位於神火飛鴉尾部的連弩手還會對敵艦進行掃射,不過被轟天雷擊中的敵艦常常非碎即沈,所以掃射經常是聊勝於人的工作。不過對於葡萄牙人來說,往往是另一種體驗:以至於葡萄牙人每每提到明朝水師,往往會心驚膽戰。
此外大明軍中廣泛裝備可以旋轉發射的三眼連發銃,以及可以一炮炸飛女真人首領的紅衣火炮。這種裝備使得明軍在野戰當中常常無往不勝。著名軍事理論家申甫完善並行展了明軍的戰車技術,他獨創性的在馬車上安裝了裝甲和回旋炮,同時在戰馬身上加裝馬甲以增加戰車的生存性。另外明軍還高度重視通訊能力的重要作用,所有明軍戰車都裝備有信鴿籠,戰車上除了禦馬手,炮手,車長之外,還增加了信鴿手。作戰時明軍戰車常常透過楔形隊形突擊敵陣,配合重騎兵實作奇襲的作用。
使得除了裝備上的優勢之外,明軍還擁有編制和戰術上的優勢:明軍在作戰時,以常常以十人為一組,其中三個人使用改進型的魯密銃,四個人穿鎖子甲手持諸葛連弩和團牌長劍,還有一個使用連發五雷神機銃的兩人小組。當遭遇敵軍時,手持魯密銃和五雷神機的小組負責在遠處壓制敵軍,手持諸葛連弩的士兵負責從側麵包抄,傾瀉完諸葛連弩的火力之後換成劍盾近戰突擊。而明軍的紅衣火炮,佛朗機炮基本下放到千總的指揮層面,並配屬配備有類似於土電話的傳聲班和堪輿班。作戰前,隨軍的堪輿方士會先透過偵查將作戰地形繪制成井田格,並將井田格謄抄一份送給炮兵。開戰後,配屬在一線部隊的傳聲班和堪輿班會利用土電話時事告知炮兵敵軍方位,實作精確打擊。而這些炮兵部隊一般會布置在敵軍難以發現的反斜面,被炮擊的葡萄牙軍往往無法發現敵軍,因而葡萄牙軍中盛傳明軍將士會巫術且有千裏眼,實在是貽笑大方。
戰爭後期,戰爭局勢逐漸從明軍主動防禦轉向主動進攻:萬歷七年9月,明軍在聖維森特角登陸,隨後在占領了薩格裏什和拉古什後逐漸控制了葡萄牙南部。而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則援引萬歷三年艾爾瓦公爵費南多·艾爾瓦雷斯·德·托萊多和內閣首輔張居正簽署的【大明-西班牙同盟】當中互相保障對方安全的內容,出兵馳援明軍。萬歷八年8月,大明-西班牙聯軍攻占裏斯本,恩瑞克一世流亡納瓦拉,腓力二世在裏斯本加冕為葡萄牙國王,作為報酬,明國獲得了位於加勒比海上的聖多明哥的領土所有權。大明-葡萄牙戰爭結束,自此在大明的葡萄牙商旅莫不人人懾服,不敢造次。

鑒於題主喜歡寫架空歷史故事,所以鄙人也獻上拙作一部。不過這裏還是要捉個蟲:屯門海戰發生在1521年,早在那之前的20年之前,西葡的猶太人就被阿拉貢和卡斯蒂利亞國王斐迪南二世一紙驅逐令趕到北非去了,所以湊齊600個葡萄牙猶太人,恐怕比登天還難。
而這部份被趕跑的猶太人在鄂圖曼帝國收到了禮遇,蘇丹尊重這些人的信仰並要求各地督撫不得加害,有鑒於此,這些猶太人為鄂圖曼帝國前期的經濟文化藝術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部份猶太人被稱為賽法迪猶太人,而西葡兩國議會直到2009年和2015年才透過相關法令承認當年的錯誤並允許被驅逐的塞法迪猶太人回國——此時距離他們被驅逐已經過去了6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