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說,只有到了中年,人們才真正理解如何成為最好的自己。
這個過程,歸結為一個字: 「隱」。
的確,觀察那些生活得悠然自得的人們,我們發現他們幾乎都隱藏了自己的情感,不表露喜悅、不流露悲傷、不抱怨、不憤怒。
他們並非沒有情感,而是選擇將所有情感內化處理。
因為他們深知世界是屬於自己的,與他人無關,所有情感最終往往只會成為自己生活的負擔。
雪萊曾言:
「淺水喧嘩,深水靜默。」
那些境界高深的人,早已將情感深藏,磨礪出一顆堅韌的心。

得意時,藏起炫耀
去年,小張作為新同事加入了公司。
剛開始,他與大家相處融洽,活動總少不了他的身影,但漸漸地,同事們開始疏遠他。
原因在於小張過於張揚,喜歡顯擺。
比如,月末他因業績出色受到領導表揚,他便迫不及待地想要讓所有人都知道。
尤其在那些業績不佳的同事面前,他更是得意忘形: 「這麽簡單的任務,我輕輕松松就搞定了,還經常得到領導的贊賞,升職加薪就在眼前。」
這番話讓其他同事感到十分尷尬,臉色一陣紅一陣白。
的確,有句話說得很到位: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真心希望你過得比他好,因為你的成功可能映襯出他人的不足。」
人生路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與樂,你的快樂可能正是別人的悲傷。
因此,在得意時學會收斂炫耀,這不僅顯示了你的氣度,也是一種對他人不造成傷害的善意。

困難時,藏起抱怨
在我周圍,存在這樣一位青年。他日常生活中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向周圍的人訴苦,傾吐不滿:
工作加班時,他會抱怨公司對員工過於嚴苛;受到領導責備時,他會埋怨領導偏心;
當生活不如意時,他會感嘆自己沒有出生在好家庭 ……
但是,他的這些抱怨並沒有改善他的生活,反而使他變得孤立無援,生活狀況愈發糟糕。
實際上,每個人的人生最終都是獨自面對。
當你持續抱怨,別人不僅不會同情,反而會感到厭煩,從而遠離你,因為沒有人願意成為你負面情緒的「垃圾桶」。
過多的抱怨,可能會使你變成「怨婦」;
過多的廢話,可能會使你變成「廢物」。
在困難時期,更應該學會讓自己變得開朗,樂觀。
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靜下心來思考,解決問題,你的生活才能真正變得越來越好。

落魄時,藏起憤怒
不可否認,人在遭遇挫折時,壓力往往導致焦慮和易怒。
我們常常會不自覺地將這種情緒和憤怒轉嫁到周圍的人身上,試圖以此減輕壓力。然而,心靈是最易受傷的。
雖然憤怒的宣泄可能暫時緩解了我們的不適,卻給他人帶來了深重的痛苦,甚至可能導致家庭的破裂。
實際上,人生中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每個人都會經歷低谷。
面對逆境,更應學會冷靜和沈著。
只有這樣,才能給予周圍人信心,促使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克服困難。
余生,願我們學會隱藏自己的情緒。
在順境中不張揚;在逆境中不抱怨;在挫折中不發怒。當我們能夠靜下心來,不斷自我提升,生活才會逐漸改善,人生也將更加幸福。
END
作者:離雨微涼,一個能理性,能感性,喜歡用文字表達個人觀點,給你帶去心靈治愈,情感解惑,人生感悟的 90後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