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是否有這麽一個人:有外人在的時候,對你關懷備至、包容有加,說著最溫柔體貼的話,卻句句踩在你的雷區上,挑動著你的敏感神經。但當你表現出情緒波動,TA 又裝出一副無辜的模樣,而身邊的人都誤解你過於敏感或者反應過度。「把你逼瘋又看靜靜地你發瘋」。
如果一個人常常讓你陷入這種孤立無援、無法反抗的情感漩渦,那麽你需要提高警惕:TA 很可能正在對你進行所謂的「吹狗哨」。
「吹狗哨」是一種隱性攻擊
「吹狗哨」是一種精心設計的溝通策略,其核心特點是透過使用表面上看似普通或中立的語言,傳遞一種隱含的、針對特定受眾的資訊。這種語言策略之所以被稱為「吹狗哨」,是因為它的作用類似於訓練狗時所用的哨聲—— 一種人類聽不見、但狗能聽到的高頻聲音。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換句話說,「吹狗哨」就像一種暗號,你知我知,他人不知,你懂我懂,外人不懂。於是,這些在外人聽來或許顯得無害、中性、合情合理乃至關懷備至的言語,對於那些「聽懂哨聲」的人而言,卻是一種情感上的暗示或潛藏的指令,起到刻意激怒、刺激、羞辱受害者的作用。
「吹狗哨」常常透過以下幾種方式呈現
「狗哨」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能夠精準觸發受害者的負面情緒,如焦慮、不安、羞恥、憤怒等。 因此,那些「吹狗哨」的人,往往對你的弱點或敏感點有一定了解,他們利用這些資訊,用看似關心甚至無害的方式,悄悄引導你產生不舒服的情緒。這樣,他們既能讓自己顯得無辜,又能讓你產生自我懷疑或內心沖突,從而在心理上占據上風,掌控局面。
1. 「隱性貶低」模式
施加「吹狗哨」的人透過貌似無害、關心、維護甚至誇獎的語言,隱含地對他人進行貶低。例如:
經常抱怨自己工作差、能力低、賺錢少,每天只知道和朋友爬山釣魚,沒追求沒出息,常常因為這些「缺點」與自己爭論、沖突的伴侶,在親朋好友面前卻會故意強調:
「我們家老李心態好,真的是非常放得開,從來不計較工作上的成就和收入,整天和朋友一起玩,生活得很快樂。我覺得挺好的,過得自在最重要,根本不需要那麽拼命。」
表面上,這種說法似乎在贊美伴侶的心態好、生活輕松,但其中卻巧妙地把「沒有追求」的標簽加在伴侶身上。
在這裏,「狗哨」是老李明知道伴侶說的是反話,實際上是在強調他不夠上進、不夠努力。周圍的人聽了可能覺得伴侶很體諒,能理解並尊重老李的選擇。但實際上,伴侶正在透過隱性貶低的方式,影響周圍人對老李生活方式的評價,從而影響他在社交圈中的地位和自我認知,並在無形中削弱他的自信和自我價值感。
2. 「好人壞人」模式
施加「吹狗哨」的人利用表面的寬容、關心或無辜態度,將對方的正當情緒表達扭曲為「情緒化」或「無理取鬧」,從而把矛盾轉嫁到受害者身上,同時強化自己的「好人」形象。例如:
一起負責計畫的同事,即使你多次催促,都不給你提供完整的計畫資訊,卻在計畫匯報會議上,當眾用「好意」的語氣說道:
「其實我早就提醒過你,應該再細化一些細節,但可能你太忙了,沒來得及跟進吧?」
但你試圖解釋說明事實他們還可能再補上一句:
「別這麽激動,我只是隨口提了一下,沒想到你會這麽介意。」
這樣一來,他們不僅成功地掩蓋了自己的責任,還巧妙地將矛盾轉嫁給你,讓你顯得情緒化、難以合作,而他們的「好人」形象則在旁觀者眼中更加牢固。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在這裏,「狗哨」針對的是你對待工作的認真負責態度,將其巧妙地轉化為一種「過於計較」或「情緒化」的表現。具體來說,這種模式利用你的責任感,使你不願意看到自己被錯誤指責,誘使你辯解。 然而,他們透過暗藏的攻擊和無辜的回應,不僅抹去了自身責任,還讓你的反應顯得不合理。
3. 「為了你好」模式
施加「吹狗哨」的人透過貌似體貼、關心甚至是為對方著想的行為,實則暗含指責或貶低,巧妙地將負面影響掩飾在「為了你好」的偽裝之下。例如:
私底下經常嘲諷你一吃就胖,還管不住嘴的伴侶,在朋友聚餐時,卻表現得特別體貼,主動給你很多夾菜,還溫柔地提醒:
「這是你愛吃的,多吃點,別糾結長肉的事情,開心、健康就好。」
表面上看似是在鼓勵你放松心態,但實際上,卻在暗示你對體重的糾結,同時加深旁人對你「吃得多」「可能在意身材,卻缺乏自控」的印象。如果你表達不滿或指出對方表裏不一,又會讓你的不滿顯得「無理取鬧」。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在這裏,「狗哨」針對的是你對外界評價的敏感或對身材的自我意識,而這些貌似無害的言語則放大了你的不安,悄然實作了隱性打擊的目的。具體來說,這種模式利用你的自尊心和對負面評價的在意,讓你陷入自我懷疑,同時讓施加者獲得更多的情感控制權,並在雙方關系中占據心理優勢。 這不僅使你感到矛盾和內疚,還進一步削弱了你的話語權,強化了他們在他人面前的「關心者」角色。
如何應對身邊人的「吹狗哨」
「吹狗哨」不是一種無心之舉,而是故意「把你逼瘋,又靜靜看你發瘋」的一種心理操控手段。要有效應對「吹狗哨」,需要采取一些策略,幫助自己保持情緒穩定,並避免陷入施加者的心理陷阱:
1. 辨識訊號,保持覺察
辨識「狗哨」的訊號需要特別敏銳的情感覺察,因為它們往往非常隱蔽,難以察覺。你的感受,就是最直接的提醒。具體來說,這種訊號可能表現為:
· 觸發負面情緒: 你聽到對方的話時,感覺自己不舒服,但又說不清楚為什麽。你的內心深處會產生一種「哪裏不對勁」的感覺。
· 產生自我懷疑: 你開始懷疑自己的反應是否過度。例如,某人說了一句貌似無心的「提醒」或「關心」,讓你心情不好,結果你開始想:「我是不是太敏感了?」
· 察覺口是心非: 你明知道對方是在口是心非,但對方又看似是在外人面前維護自己的形象,表現得關心或體貼。這讓你產生一種內心的矛盾和不適。你意識到自己被操控,但又很難證明對方的真實意圖,甚至因為對方表面上「體貼」的表現而產生動搖,懷疑自己是不是錯怪了對方。
每個人對某些話題或言辭都有不同的敏感點,了解自己在這些方面的脆弱之處有助於你辨識「狗哨」訊號。
設立界限,保持距離
施加者使用「吹狗哨」這一心理操控策略,核心目的是透過操縱你的情緒和行為來獲得掌控感。這種操控不僅滿足了他們的惡趣味,也為他們贏得他人的關註、贊揚、支持或同情。更深層次的目的在於將你困在他們精心編織的心理「牢籠」裏,逐步削弱你的獨立性,切斷你的社交支持,使你逐漸依賴他們,最終形成一種心理上的「依附」狀態。因此,有時候,最好的反應就是結束與施加者的互動,設立界限,保持距離:
· 不迎合對方的操控: 不要試圖去證明自己或回應每一次微妙的攻擊。有時解釋可能讓施加者有更多借口再次操控你。
· 創造健康的社交圈: 在面對這種隱性操控時,周圍有理解你的人會是一個強有力的支持。培養健康的友誼和社交關系,不讓施加者有機會利用社交環境對你產生影響。
在愛與尊重的關系中,任何人都不應被束縛在他人設定的心理牢籠裏。當「吹狗哨」成為互動的常態時,它往往標誌著一種不健康的動力結構。當你與肆意「吹狗哨」的人交鋒時,可能會感到自己處於一種情感和心理上的漩渦之中,不斷地懷疑自己、低估自己,甚至被迫為自己感受到的不適辯解。
請謹記,真正有問題的那個人不是你。 你無需為他人的不當行為承擔責任,更無需因此否定自己的價值。你的感受是真實的,你的痛苦是合理的。 你有權利站出來,為自己發聲,要求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善待。
參考文獻
[1]沙希達·阿拉比.(2024).不被支配:為什麽我們會被情感綁架?.人民郵電出版社
[2]夏農·湯瑪斯.(2020).治愈隱性虐待.人民郵電出版社.ISBN:9787115538260
[3]阿梅利亞·凱利.(2023).煤氣燈操縱:給女性的反PUA指南.中信出版集團.ISBN:9787521760415
[4]Who Is Called by the Dog Whistle? Experimental Evidence That Racial Resentment and Political Ideology Condition Responses to Racially Encoded Messages - Rachel Wetts, Robb Willer, 2019
[5]Covert Hate Speech: White Nationalists and Dog Whistle Communication on Twitter | SpringerLink
策劃制作
作者丨 蘇靜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稽核丨 樊春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副研究員
策劃丨符思佳
責編丨符思佳
審校丨徐來 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