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夢裏,你去了天堂,還摘下一支奇美的花朵。如果當你醒來,那支花就在你的手中。啊!於是會怎樣?」 塞廖爾泰勒柯勒律治手記中的這段夢幻囈語,宛如一把神秘的鑰匙,輕輕撬動著我們內心深處對美好與奇跡的無盡遐想。它像是一顆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讓我們不禁思索,若真有這般奇妙之事,生活將會被怎樣覆寫,我們的心靈又會被引向何方?
在生活的漫漫長路上,我們宛如負重前行的旅人,身心俱疲。工作的重壓常使我們在忙碌中迷失方向,仿佛置身於濃霧彌漫的森林,找不到前行的路徑。生意場上的爾虞我詐,如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令人心力交瘁,厭倦不已。人際交流中的虛情假意,恰似冰冷的寒霜,一次次刺痛我們渴望真誠的心。我們開始懷念小時候的慢節奏,那時候陽光似乎更暖,日子仿佛更長,每一刻都充滿了簡單而純粹的快樂。我們總在憧憬,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可以讓心靈自由翺翔、放飛心情的地方,在那裏,疲憊能得到休憩,靈魂能尋得安寧。
說起「鳳陽」,大多數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或許是那聲名遠揚、傳遍天下的鳳陽花鼓,那歡快的節奏、靈動的舞姿,承載著無數人的記憶。又或許會想起上世紀穆鐵柱所代言的鳳陽沙發(床墊)廣告,那充滿年代感的畫面,仿佛還在昨日的時光中閃爍。然而,今天我們要探尋的這個鳳陽,卻籍籍無名,它只是一個隱匿於魯中大地的偏遠山旮旯裏的小村莊——西鳳陽。
西鳳陽村,坐落於濟南市萊蕪區的最西南端,距離城西南約 20 公裏。它靜臥在鳳凰山南西麓,因而得名。這個村子規模不大,僅有 200 余戶人家,宛如一顆遺落在大山懷抱中的明珠,散發著質樸而寧靜的光芒。
當你登上鳳凰山頂,放眼望去,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郁郁蔥蔥的綠蔭。在那綠蔭之中,縷縷炊煙裊裊升起,像是村莊溫柔的呼吸,又似在輕聲提醒著你,這裏有一個充滿生機與故事的村落存在。這座山,沒有高聳入雲的雄偉身姿,也沒有仙人出沒的傳奇傳說;這裏的水,不深不見蛟龍潛藏。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麽平凡,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然而,正是這份平凡,卻有著一種獨特的魔力,給人一種心曠神怡、悠然自得的奇妙感覺。
長滿灌木的小山丘連綿起伏,像是大地微微隆起的脊背,充滿了力量與生機。清澈的溪水沿著蜿蜒的河道潺潺流淌,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宛如大自然演奏的美妙樂章。溪水曲繞鳴奏,一路歡歌,為這個寧靜的村莊增添了幾分靈動之美。隱在綠樹叢中的紅色房瓦,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溫暖的光澤,如同一幅色彩斑斕的油畫。縷縷炊煙緩緩升騰,融入湛藍的天空,勾勒出一幅祥和寧靜的鄉村生活圖景。靜逸的村落裏,家家門口都盛放著五顏六色的花朵,它們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向每一位到訪者訴說著生活的美好。街道中心,那古老的碾子在歲月的流轉中依然堅守著崗位,村民們推動著碾子,發出吱呀吱呀的聲音,這聲音仿佛是時光的回響,承載著無數代人的記憶。
站在這裏,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油然而生,仿佛在某一個遙遠的夢境中,或是在心靈深處的某一個角落,我們早已與這個地方相遇。也許是在童年的某一個純真無邪的夢裏,也許是在靈魂深處對寧靜與美好的本能向往中,西鳳陽,就這樣悄然走進了我們的生命。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西鳳陽的村民,就如同原生的山水一般,既樸實無華,又多情善感。與其說山水對人有著潛移默化的教化之功,不如說人在漫長的歲月中,摹仿著生育自己的山水而不斷繁衍發展。這裏的山水賦予了村民們大山般的沈穩與堅毅,流水般的靈動與豁達。
走在西鳳陽的街頭,熱情好客的老鄉們總是會主動與你打招呼,他們的笑容真誠而溫暖,眼神中透著山裏人特有的淳樸與善良。即使彼此素不相識,他們也不會有絲毫的拘謹,這種毫無保留的熱情,就像極了這裏的山水,自然而流暢,流淌著山裏人獨有的智慧與包容。
在這個看似傳統守舊的村莊裏,村民們似乎並沒有太多開拓創新的意識,他們只是默默地堅守著自己農民的本分。當有人問起,為何不利用村裏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鄉村氛圍開辦農康寶時,他們總是憨厚地笑笑,說道:「農民嘛,種好地就可以了。」 簡單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對土地深深的眷戀與敬畏。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懂變通,實際上,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思想與智慧。
西鳳陽村以務農為主,卻是遠近聞名的花椒特產村。漫山遍野,都栽植滿了花椒樹。每年五一前後,整個村子仿佛被一層神秘的香霧所籠罩,空氣中彌漫著椒花那獨特而濃郁的芳香。這裏的花椒與別處有所不同,村子裏有很多花椒樹是當地稱之為 「小椒子」 的一類最原始的品種。當被問及為何不將其改良為產量更高、賣相更好的品種時,村民們往往答不上其他高深的道理,只是一個勁兒地說:「這個好,這個好。」 再追問下去,便沈默不語了。
其實,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小椒子」 的產量較其他品種低得多,外觀上也沒有優勢,所以價格相對較低。但它卻有著一種獨特的魅力,那就是持久彌香。這種香味醇厚悠長,別具一格,只是由於缺乏有效的包裝與宣傳,不為外人所熟知。在村民們質樸的觀念裏,他們堅守著對這種原始品種的熱愛,認為 「小椒子」 才是最純正、最好的花椒,即便它不能帶來豐厚的經濟報酬,他們也不願輕易改變。這背後,是一種對傳統的堅守,對土地饋贈的尊重。
行走在村內,你會驚奇地發現,這裏有好幾位老婦人,一問年齡,竟然全都 90 多歲了。令人欽佩的是,她們雖然年事已高,但日常依舊下地勞作,身體健碩得讓人艷羨不已。當問及她們的長生秘訣時,她們卻只是樸實一笑,說不過是粗茶淡飯、花椒泡腳而已。上網一查,竟有 「花椒泡腳、勝吃補藥」 的說法。看來,這看似普通的 「小椒子」,的確有著其獨到的地方,它不僅為村民們帶來了一份微薄的收入,更在歲月的長河中,默默守護著村民們的健康。
不改良、不打藥,這裏的農民有著自己種地的底線。在他們心中,農民的職責就是種好地,而所謂種好地,歸根結底就是種 「良心」。他們深知,土地是生命的根基,只有用心去呵護土地,土地才會回饋給他們最純凈、最天然的果實。這種對土地的敬畏之心,對 「良心」 的堅守,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
想想也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常常試圖去模仿他人,學劉備哭,學曹操笑,在各種復雜的角色與面具中迷失了自我,卻始終學不會莊子那種逍遙自在、順應本心的生活態度。而西鳳陽的村民們,他們或許沒有高深的學問,沒有遠大的抱負,但他們卻用自己簡單而純粹的生活方式,詮釋著一種獨特的智慧,一種回歸本真、堅守自我的智慧。
走在村子裏,那些依山而建的舊宅格外引人註目。這些舊宅以石頭為基,土坯為墻,歲月的痕跡在它們身上清晰可見。如今,這些舊宅大多已是少有人煙,但它們卻散發著一種獨特的魅力,讓人感覺仿佛穿越回了過去,更接近童年那無憂無慮的時光。在低矮的墻頭上,爬滿了眉豆花。那心形的葉子,宛如一個個綠色的小巴掌,在微風中輕輕擺動。小時候,熟悉的心形葉子莫過於地瓜葉子和這梅豆葉子了。直到現在,我依舊鐘情於掐一把嫩嫩的地瓜葉蔓,用蒜蓉一炒,那獨特的味道,成為了一生的最愛。
邂逅鳳陽,這份喜好便有了著落。這裏總有一塊不施化肥的地瓜地,地裏的地瓜葉子可以予取予求,不用付費。去的次數多了,難免會感到不好意思,有時會帶去一瓶老酒,想要表達一下感激之情,可總是被村民們婉言拒收。面對這樣的淳樸與善良,也只能在心中深深感嘆,感嘆這片土地孕育出的這份珍貴品質。
村子的南、西、北三個方向,分別有著三汪清澈的池塘。池塘裏的水清澈見底,宛如一面面巨大的鏡子,倒映著藍天白雲、綠樹青山。夏日裏,這裏成為了人們消暑納涼的好去處。有人在池塘裏野泳,盡情享受著清涼的池水帶來的愉悅;有人則手持釣竿,靜靜地坐在池塘邊,等待著魚兒上鉤,享受著那份寧靜與愜意。隨便找一個樹林,在兩棵樹之間系上吊床,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躺一整天,聽著鳥兒的歡唱,感受著微風的輕撫,仿佛整個世界都慢了下來。
農家散養的公雞在村子裏比比皆是,它們昂首挺胸,在村子裏悠閑地踱步。用一瓶酒的價格,就可以買到一只肥美的公雞。將公雞宰殺後,用農家的土竈燉上一鍋,那金黃的雞湯香氣四溢,光是聞著,就能勾起童年時對美食的饞味。喝上一口雞湯,那濃郁的味道瞬間在舌尖散開,溫暖著全身,熨貼著那顆在塵世中浮躁已久的心。
春天,當第一縷春風拂過,喚醒了沈睡的大地,也點燃了村民們心中的希望之火。此時的村莊,宛如一幅剛剛展開的水彩畫,處處洋溢著生機與活力。村民們紛紛走出家門,扛著農具,走向田間地頭,開始了新一年的勞作。在那一片片肥沃的土地上,他們播下種子,也播下了對未來的憧憬。孩子們也不甘示弱,他們在田埂間嬉笑奔跑,幫忙撿著石塊,偶爾還會好奇地蹲在一旁,觀察著種子被埋入土壤的過程,眼中閃爍著對生命奧秘的探尋之光。
村子裏的婦女們則忙碌於家中和庭院。她們將積攢了一冬的衣物拿出來晾曬,五顏六色的衣物在陽光下隨風飄動,宛如一面面絢麗的旗幟。同時,她們還精心侍弄著庭院裏外的花草,澆水、施肥、修剪,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溫柔與愛意。那些盛開的花朵,不僅裝點了庭院,更成為了鄰裏間交流的話題。看著門口盛開的月季、薔蜜,女人們聚在一起,分享著養花的經驗,談論著生活中的瑣事,笑聲在庭院間回蕩,傳遞著濃濃的鄉情。
夏日的夜晚,是西鳳陽最具魅力的時刻之一。當夜幕降臨,繁星點點,村民們紛紛搬出桌椅,來到院子裏或是村口溪邊、橋頭乘涼。老人們搖著蒲扇,講述著古老的故事,從祖輩們如何在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到村子裏曾經發生的奇聞軼事,每一個故事都仿佛帶著歲月的溫度,將年輕一代與這片土地的過去緊緊相連。孩子們則圍繞在老人身邊,聽得津津有味,時而發出驚嘆,時而提出天真的問題。男人們則聚在一起,談論著莊稼的長勢,交流著種植的心得,偶爾也會聊聊外面世界的新鮮事,眼神中透露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那皎潔的月光下,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花香和泥土的芬芳。遠處的池塘裏,蛙聲此起彼伏,與村民們的歡聲笑語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美妙的鄉村夜曲。此時,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如此之近,沒有城市中的疏離與冷漠,只有濃濃的人情味在空氣中流淌。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也是西鳳陽最熱鬧的時節。漫山遍野的花椒樹上,掛滿了沈甸甸的果實,紅得耀眼。村民們穿梭在花椒林中,小心翼翼地采摘著花椒,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他們的雙手雖然被花椒刺得傷痕累累,但卻絲毫不影響他們對這份收獲的珍視。
值得一提的是,地裏的地瓜、花生依舊是老品種,村民們堅持不用地膜,遵循著最傳統的種植方式。幾元錢就能買上一堆,這些農產品雖然外表樸實無華,但口感卻十分香甜,充滿了大自然的味道。而枝頭的柿子,在陽光的照耀下,宛如一個個小燈籠,掛滿了枝頭。在這裏,摘幾個柿子帶回家,是不用花錢的。將摘下的柿子掛在窗外,任由它們在風中慢慢風幹,等到柿子變得軟糯香甜時,咬上一口,那甜蜜的滋味,便是獨屬於西鳳陽的味道,是秋天饋贈給人們的珍貴禮物。時光流轉,許多牽念還沒有被風帶走,落花為繼,續寫著歲月的故事。這裏也沒有因為某個人的到來,而與冬天構成荒涼景致。即便到了冬天,樹木雕零,大地一片蕭瑟,但在這片土地上,依然能感受到生命的堅韌與延續。陽光斜斜地、淡淡地灑在樹巔之上,仿佛在輕聲訴說著,無論多麽漫長的時間,都會像秋天一樣,稍縱即逝。即便樹上還有少量的幾片黃葉,雖然滄桑浸染,與黃昏糾聚在一起,卻也呈現出另一種收獲的滋味。這黃葉,就像是歲月的勛章,見證了這片土地上的風風雨雨,也承載著村民們對生活的熱愛與堅守。
在西鳳陽,每一寸土地都訴說著故事,每一飆風都傳遞著溫暖,每一個村民都守護著這份寧靜與純真。這裏,是心靈的避風港,是疲憊靈魂的棲息地,是那個我們在夢中尋覓已久的、可以放逐心靈的地方。它用最質樸的方式,詮釋著生活的真諦,讓每一個到訪的人,都能在這裏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感動與安寧,重新找回內心深處的那份簡單與純粹。
隨著對西鳳陽了解的深入,你會愈發覺得這個小村莊宛如一本厚重的書,每一頁都寫滿了故事,每一個角落都隱藏著驚喜。冬日的西鳳陽,雖沒有春日的繁花似錦,夏日的生機勃勃,秋日的豐收喜悅,但卻有著一種別樣的寧靜與深沈。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灑在村莊的屋頂上,整個村子仿佛從沈睡中緩緩蘇醒。裊裊炊煙再次升起,與晨霧交織在一起,如夢如幻。此時,走在村子的小巷裏,能聽到偶爾傳來的幾聲犬吠,打破了清晨的寂靜。老人們早早地起了床,坐在門口,曬著太陽,手裏還忙著一些瑣碎的活兒,或是編織著柳筐,或是修補著農具。他們的臉上,歲月的痕跡清晰可見,但眼神中卻透著一種平靜與安詳,仿佛世間的一切紛擾都與他們無關。
雪後的西鳳陽,更是美得如同一幅水墨畫。潔白的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為整個村莊披上了一層銀裝。遠處的山巒,近處的房屋,都被雪覆蓋著,顯得格外寧靜而聖潔。孩子們在雪地裏歡快地奔跑著,打雪仗、堆雪人,笑聲回蕩在整個村子。他們的臉頰被凍得通紅,但依然樂此不疲,那純真的笑容,讓人感受到了童年的無憂無慮。
在村子的邊緣,有一條蜿蜒的小路,沿著小路前行,便能到達一片古老的樹林。這片樹林裏,樹木種類繁多,有高大挺拔的楊樹,有枝繁葉茂的槐樹,還有形態各異的松樹。平日裏,這裏是鳥兒們的天堂,各種鳥兒在枝頭歡唱,為村莊增添了許多生機。而在冬天,樹木雖然褪去了翠綠的外衣,但它們那光禿禿的枝幹在白雪的映襯下,卻勾勒出一幅幅獨特的線條畫。陽光透過樹枝的縫隙灑下來,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給這片寂靜的樹林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西鳳陽的村民們,在冬日裏也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農閑時節,他們會聚集在村裏的某戶人家,圍坐在一起,一邊喝著熱氣騰騰的茶水,一邊嘮著家常。話題從今年的收成,到村裏的新鮮事,再到孩子們的成長,無所不包。他們的笑聲,在屋子裏回蕩,驅散了冬日的寒冷。偶爾,也會有幾個年輕人加入他們的行列,聽著老人們講述過去的故事,感受著這片土地的歷史與傳承。
除了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西鳳陽的美食也別具特色。除了前文提到的雞湯和風幹柿子,這裏還有一種傳統的美食 ——煎餅。西鳳陽的煎餅,采用當地優質的玉米面,經過石磨研磨,再用傳統的攤制方法制作而成。煎餅口感酥脆,玉米香濃郁,既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卷上各種蔬菜、肉類,別有一番風味。在冬日的早晨,吃上一張熱氣騰騰的煎餅,再配上一碗香濃的玉米粥,頓時讓人感到渾身暖洋洋的,充滿了活力。如果把烘了的柿子,攤在正在制作的煎餅上,那更是極好的。甜而不膩的滋味瞬間在舌尖綻放,柿汁經過烘幹,濃縮了糖分,軟糯得近乎蜜餞,馥郁果香直鉆鼻腔。剛攤好的煎餅,帶著火炕炙烤後的焦香與溫熱,玉米香氣的質樸醇厚。當兩者相遇,柿子的甜蜜汁水慢慢沁入煎餅的紋理,每咬一口,觸碰到煎餅微微的酥脆和柿甜,豐富的口感在齒間跳躍。味蕾在這奇妙組合的刺激下,興奮地捕捉著每一絲味道,甜香與米香相互交融、彼此襯托,如同一場舌尖上的華麗舞會,留下悠長且令人眷戀的余味,叫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沈浸在這獨屬於西鳳陽的美妙風味裏......
或許,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像西鳳陽這樣的地方,它是我們心靈的歸宿,是我們在喧囂塵世中渴望回歸的寧靜港灣。而西鳳陽,正以它獨特的魅力,等待著更多的人去發現、去探索、去感受它那無盡的美好。她用山水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村民,村民們則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賦予了這片土地獨特的魅力。
在這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傳統與現代相互交融,構成了一幅美麗動人的鄉村畫卷。隨著時代的發展,西鳳陽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雖然村民們依然堅守著土地,堅守著那份傳統的生活方式,但他們也開始逐漸接觸外面的世界,接受新的觀念和事物。村裏通了網路,年輕人可以透過互聯網了解外面的資訊,也可以將村裏的特色農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市場。一些年輕人開始嘗試利用村裏的資源,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西鳳陽,感受這裏的魅力。
然而,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西鳳陽的那份寧靜、那份淳樸,始終深深地紮根在這片土地上。這裏的山水,這裏的人,共同構成了一個獨特的世界,一個可以讓心靈得到慰藉、讓靈魂得以棲息的地方。
在這裏,時間仿佛放慢了腳步,讓人有足夠的時間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思考人生的意義。無論歲月如何流轉,西鳳陽的這份寧靜與美好,都將永遠銘刻在每一個來過這裏的人的心中,成為他們心靈深處最溫暖的記憶。而西鳳陽,也將繼續在時光的長河中,綻放著屬於自己的光芒,書寫著屬於自己的傳奇。在未來的日子裏,希望西鳳陽能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時,不斷發展進步,讓這片美麗的土地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繼續為每一個到訪的人,編織出一場關於寧靜與美好的夢。(呂學印於2025年4月16日)
壹點號我在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套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