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寒心!為什麽那麽多的小孩得抑郁癥?網友:這和父母有很大關系!

2024-10-31情感

網上有個網友說過最經典的一句話

家中經常把我的 生活跟班級裏最差的比 ,然後學習的話跟 學習跟最好的比

最後扔下一句:什麽都比不過,承受能力還比別人差

記得之前我們班主任天天跟我們說高二以後絕對不能接觸遊戲,我個人而言不贊同, 作為一種情緒出口,遊戲是必要的,考完試心情不好,玩玩遊戲發泄一下 ,現在把這個情緒出口堵上了,有人說,堵上了還有別的出口啊,短視訊,體育鍛煉。那請問看短視訊能泄憤嗎?我親身經歷告訴我自己,並不能。

你說體育運動能泄憤?笑死,高中生每天坐在座位上動也不動你指望我們出去鍛煉泄憤?又要說了,你可以和朋友聊聊天改善一下心情,笑死,手機都被嚴格管控你讓我考試完在家裏和同學聊天,被看見了就是一通劈頭蓋臉的批評, 如果對面是個關系很好的異性朋友甚至被扣上早戀的帽子,情緒出口都被堵上了不抑郁那怎麽可能呢?

以前看湖南台晚間新聞,一個農村男子突然一天開始在床上躺了七年,白天不吃不喝不與任何人交流,只是晚上起來吃點東西。記者上去問詢也毫不理睬。當時是作為奇聞異事來報道的,現在回想起來妥妥的抑郁癥了。哪年代貌似就沒有這個說法

智力沒法遺傳 她們又覺得教育方面我是最拿手的,但為什麽孩子總是比不過自己教的成績最優秀的那個

淚目,果然「長大後第一個養的人就是自己」

完了竟能避重就輕地向外界宣稱此乃為其著想,繼而沈醉於他人的客套之辭,自我陶醉。

養老院雖不如初高中管理嚴苛,但吃飯、睡覺、關燈為方便管理仍統一要求,還搞活動。人老被差遣,想想便覺窒息,我反正不去,行動自由時沒必要,在自己精心布置的小天地多好。

我有個朋友就是精神科的醫生,他對我說,很多來看病的孩子其實病的不嚴重或者根本沒病,但身邊的父母就不一樣了,反而是病的最嚴重的那個,但是都認為是自己的孩子有病從沒想過是自己的問題

正因為自己啥也不是,才那麽強求孩子,我也啥也不是,但我在努力掙錢,多給孩子一些路的選擇和試錯成本,這是我唯一能做的,我就一個大專,可不強求娃能考上北大

這位醫生估計當時很絕望,因為一眼就能看得出這位媽媽才是問題最大的那個

小孩:媽媽我想要遊戲機

媽媽:媽媽:沒問題,但是你考試得考到前八名才能買

小孩:媽媽,我班級第二名了,說好的遊戲機呢?

媽媽:遊戲機,遊戲機,就知道遊戲機,你不看看你和第一名差在哪裏了?為什麽你不是第一名?天天想著玩是吧,我怎麽就養了個你這麽一個沒有一點上進心的孩子!

其實作在很多父母都自詡為 「孩子的導師」 ,主要透過批評和教育來灌輸價值觀,試圖將孩子塑造成一個符合他們期望的模範兒童,卻往往忽略了對孩子最基本的尊重、贊賞、激勵和贊美。

難道真誠地認可孩子的成就真的那麽困難嗎?

孩子就像是一面鏡子,能夠反映出父母的行為舉止。他們生來就是模仿的高手,而不是任人隨意揉捏的橡皮泥。摒棄過多的口頭教誨,而以自身行為作為引領之範。如此,方能產生更積極且深遠的影響

如果你舉止溫和,孩子自然不會粗魯無禮;

如果你品行不端,就別指望孩子會心地善良;

如果你自己都在放棄,那就不要期待孩子會充滿鬥誌。

所有不要對孩子舍不得贊美,一定要忘掉那種「大人總是對的」的錯誤想法,只有發自內心的、真誠的鼓勵才能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發揮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