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言短意長|何處是「徽州」?

2025-04-15文化

9年前的4月13日,學者李輝在【人民日報】上刊文【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

文章稱,不是所有地名都必須恢復舊名稱,但像「徽州」這樣重要的歷史地名,不妨考慮恢復。畢竟,沒有「徽」,哪來「安徽」?

以此文的刊發為起點,「黃山復名徽州」的大討論再度成為當年度國內傳媒文化界的一個熱點議題。

盡管不少學術文化界人士熱切地盼望「黃山復名徽州」這一倡議成為現實,但是由於當地黨委、政府沒有實質性推動這一倡議,倡議始終還停留在倡議階段。

如今,9年過去了,我們可以更平心靜氣地回望這場大討論和這一議題了。

從目前國家層面的政策看,「行政區劃應保持總體穩定」是總體方針,就算是安徽省和黃山市層面努力推動,復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拋開復名這一話題,我們更應該討論另一個更為直接的問題:在目前不復名的情況下,黃山市打造徽州這一IP的成績如何?

在2023年8月題為【理解城市|黃山:重構「黃山」和「徽州」的雙重想象】的文章中,我就提出:與其非得在「黃山」、「徽州」兩個超級大IP中間做單項選擇題,還不如跳脫出來,重構「黃山」和「徽州」的雙重想象。就算「黃山復名徽州」的夢想相當長時間實作不了,保護及發揚徽州文化的事情還得抓緊去做。

但是很多時候,名就是實,名正才能言順。9年以來,黃山還是深陷到底主推「黃山」與「徽州」兩個IP中的哪一個,而先後從徽州分出去的江西婺源、宣城績溪早就打出了「徽文化」牌,並且打得非常好。

徽州IP的「分割」成為黃山在復名之外亟需面對的現實問題。

婺源,原屬徽州府六縣之一,兩次從安徽脫離劃入江西,新中國成立後至今一直屬於江西管轄。

在江西婺源,每年油菜花盛開之際,漫山遍野的金黃吸引著眾多遊客。據不完全統計,旅遊旺季時,婺源日均接待遊客量可達數萬人,旅遊綜合收入十分可觀。

賞油菜花的同時看徽州建築,成為婺源文旅推廣的兩個「抓手」。

江西婺源油菜花盛開。 婺源鄉村文旅 圖

婺源的文旅宣傳語這樣寫道:「婺源,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完好地保存著千年徽州文化,被譽為徽派建築的活態博物館。」自媒體文章甚至喊出了「最美的徽州古縣,不在安徽而在江西上饒」的文宣。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從徽州地區劃入宣城的績溪也是徽州府六縣之一,近年來更是想借重「徽文化」牌做好文旅大文章。

在近年來的文宣中,績溪一直打出了中國徽菜之鄉、中國廚師之鄉這兩大稱號。績溪官方認為,績溪徽菜美食作為一張經典的地方名片,是績溪核心競爭力之一,是徽文化和宣文化的重要載體。

2024年11月14日,第十屆徽菜美食文化旅遊節在安徽績溪開幕。 人民網 圖

績溪以徽菜、徽劇、徽墨、徽雕、徽派民居五種文化現象為特色,深入挖掘徽文化精髓,打響「徽文化」品牌。雖身處宣城,績溪處處都是「徽」,這對黃山打造徽州IP不會沒有影響。

所以,在「黃山復名徽州」的大討論9年後,與其討論復名的「遙遠」問題,黃山面臨的更為緊迫的任務是:是和江西婺源、宣城績溪聯手打造徽州IP,還是各行其是、徽州IP分散傳播的問題。

在打造徽文化上,江西婺源、宣城績溪積極主動,動作頻頻,很有進取心和企圖心,效果也非常明顯。如果有一天,一提起徽州,人們第一印象想起的是江西婺源,或者宣城績溪,那黃山又該如何自處?

何處是「徽州」?

(作者陳良飛系澎湃新聞政治新聞部總監、港澳台新聞部總監,高級記者)

設計:王璐瑤

陳良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