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冬日嚴寒,卻擋不住人們的腳步。早上9時未到,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朝陽館)外已然蜿蜒起幾十米的長龍。北京圖書訂貨會是讀書人、寫書人、出書人一年一度的不言之約。出版市場的風向瞬息萬變,流行話題的光環稍縱即逝,但這場新年伊始的出版業盛會依然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它承載著出版行業不變的初心與堅守。
會場內外,新書好書輪番登場,思想交流熱火朝天。今年,出版業錨定目標:要做有影響力的出版。
好書如雲:新作點亮閱讀新期待
書香濃郁,讀者如織。出版機構們紛紛亮出「家底」,展示精心籌備的新書成果。
在展會現場,學者紀連海攜新書【紀連海評左宗棠】【品夢粱錄】【品夢華錄】現身,他丟擲問題:「順治七年臘月初九,是哪年哪天?」他繼而講解:「1650年12月31日。舉此例就是要說明,學術人務必秉持嚴謹治學態度,精準考究歷史細節,才不負讀者求知熱忱。」
展會上,這樣的專家講座隨處可見。人民藝術家王蒙攜新書【詩詞中國】來到會場,該書為讀者解讀200多首經典詩詞、80多位詩人詞人,講述3000余年中華詩歌史。考古學家王仁湘則以【符號時代:信仰與早期中國】為引,為讀者帶來一場「關於早期中國文明的新理解」的講座。「海外中國哲學研究譯叢」的出版者則講述了叢書的重要價值——為中國傳統哲學提供「他者眼光」,為中國傳統哲學在新時代「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提供借鑒參考。
文學出版領域同樣精彩紛呈。已舉辦20年的湖南文藝出版社品牌活動「原創之春」,共推出逾70部重點原創作品,其中【機器】【命運】【長津湖】等榮獲國家榮譽,【月光緊追不舍】【逐夢:湘西扶貧紀事】等聚焦少數民族故事。「這些作品記錄著中國人民20年奮進征程與時代滄桑巨變,連線著作家與民眾的心靈。」湖南文藝出版社社長陳新文說。
走進安徽出版集團展區,「培根工程」叢書(第一輯,5種)、【徐則臣小說論】等新作正式與讀者見面;在江蘇出版展區,【向蒼穹:中國天文發展三部曲】【自然而然:曾孝濂傳】【璩家花園】等「中國好書」上榜圖書,吸引讀者的目光;在新疆展區,首屆天山文學獎獲獎圖書正在進行展示,獲獎作品【他人的篝火】【阿娜河畔】【白水台】【章德益詩選】【周濤散文自選集】等,引得讀者駐足翻閱。
科技出版板塊緊跟時代步伐,致力於講好科學故事。【第四支柱:中國存力崛起錄】為讀者呈現在數據為王的時代裏,中國儲存力量的發展之路。【共和國的數學家(青少版)】真實呈現華羅庚、馮康等數學家,肩負奮鬥、勇攀高峰的艱辛歷程,為青少年點亮科學夢想;【我是未來科學家】則為孩子們開啟一扇通往未來科技世界的大門。
當下,聚焦社會發展的圖書愈發受到讀者青睞。中國首部面向社群工作者群體等的「城鄉基層治理實務」系列叢書,為基層幹部尤其是社群工作者提供綜合性工具用書。【昆山景象】描述昆山市連續20年居全國「百強之首」的歷程與經驗,被視作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學讀本。【行走安陽——高考中的城市密碼】則解讀20余年各地高考試卷中122道含安陽元素的真題,展現安陽歷史、文化與風貌。
行業趨勢:洞察出版發展新征程
在會場內外的交流聲中,打造「圖書影響力」,出好書、做精品成為行業關註的焦點。
立足當下,新時代主題出版好書頻出;【額爾古納河右岸】在直播售書時代掀起銷售熱潮;葉嘉瑩解讀詩詞的圖書成時代文化銘印……這些書籍以強大的社會影響力,融入讀者人生,化作時代記憶標簽。對此,中國版協全民閱讀工作委員會主任聶震寧直言:「提高社會影響力,是出版業提高社會功能的基本點和著力點。」
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鄔書林表示,透過推動好書影響力建設,把一些重要好書的背後故事講清楚,推動出版人更好地按照出版規律去做出版,為出版業贏得更高的社會影響力,對於提升出版行業的士氣至關重要。韜奮基金會理事長劉伯根則認為,好作者、好書稿、好編輯,是深耕內容、做出好書、提升圖書影響力的基礎,好的閱讀推廣平台和推廣人,是擴大圖書影響力的重要支撐。
展望未來,出版融合發展成為熱議焦點。「出版業需以‘文化+科技’驅動轉型升級,融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打造垂類渠道平台,培育新動能。」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賀礫輝在論壇上表示。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則在全民閱讀「紅沙發」系列訪談上提出,要完善出版與全民閱讀政策,從技術、融合視角重構出版產業鏈,最佳化市場環境與定價機制,擁抱數位化、人工智慧等新質生產力。
展會人潮湧動的背後,映照出讀者對高品質精神滋養的熱切渴望,以及全民閱讀邁向縱深的堅實步伐。以書為媒,人們在這裏感受博大壯闊的時代氣息,出版業肩負起新年「做有影響力出版」的使命,讓知識之力在華夏大地弦歌不輟、薪火相傳。
( 本報記者 李苑 譚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