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貶謫和流放湖南的文人,沒有他們,湖湘的古詩文接近空白

2024-12-01文化

翻開中國古代史,直到宋朝,湖南還是歷代王朝理想的「貶謫之地」。

就地理而言,洞庭湖周邊開發的比較早,而湘西、湘南開發的比較晚。湘西南「蠻夷眾多」,「梅山之地,舊不與中國通」;而湘東南地區,直到宋朝,還有很多未開墾之地。【宋史.地理誌四】在提到今郴州永州一帶時說:「而南路有袁、吉壤接者,其民往往遷徙自占,深耕穊種。」江西南部一帶的老百姓,經常遷徙到這裏開荒種地。

根據竺可楨先生【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唐至北宋,正是歷史上的溫暖期。地靠嶺南的湘南地區非常濕熱,山高林密,非常濕熱,還屬於「瘴癘之地」,正是懲罰官員的理想流放之所。

湖南最早的流放者,當時屬於屈原。

「入漵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乘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屈原【九章】

從行吟沅江,到魂歸汨羅,屈原翻開了文人流放湖南的第一頁。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一百多年後,賈誼到長沙擔任王太傅。

出發之時,賈誼甚至以為自己將一去不歸,「賈生既辭往行,聞長沙卑濕,自以壽不得長。」司馬遷在寫【史記】時,把屈原和賈誼放在一個列傳裏——【屈原賈生列傳】,似有感嘆二人同命之意。

唐朝,湖南又迎來幾位重量級貶謫者。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在洪江市黔城鎮,還有王昌齡的芙蓉樓。這裏當時是龍標縣,在這裏,王昌齡不但送走了辛漸,還送柴侍禦到武岡上任。唐朝時期的武岡縣城在今天的城步,沅江支流巫水想通,所以就有了: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李白在聽聞王昌齡被貶謫龍標,寫下了;「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因為龍標縣,王昌齡還被稱為王龍標。

劉禹錫,曾被貶為朗州(常德)司馬十年之久。「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且置身。」這是劉禹錫對常德的描述。「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劉禹錫在湖南也留下【秋詞】等不少名篇。

對湖南影響最深的貶謫者,莫過於柳宗元。

柳宗元與劉禹錫一起被貶,兩人在湖南一南一北,同為司馬。唐朝的司馬就是為貶官而專設的職務,既無具體事務可幹,也有沒有官舍可居住。白居易的「江州司馬青衫濕」就是此意。

柳宗元初貶邵州刺史,還未到任,即被改為永州司馬,自此,柳宗元成了永州的文化名片。

柳宗元到永州上任之初,還帶著六十七歲的老母親和牙牙學語的幼女,隨行的有堂弟柳宗值和表弟盧遵。令柳宗元十分悲痛的是,老母親和幼女皆死於永州。

整整十年,柳宗元在永州生活,漫遊,寫下了作品500多篇。其中入選教材就有【小石潭記】、【捕蛇者說】、【黔之驢】和那首小孩子都會背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就是永州冷清的冬天。

唐時的湖南,還迎來一些路過的貶謫者。李白貶夜郎,路過洞庭;此外還有韓愈、宋之問、沈佺期等皆路過湖南。

晚年的杜甫,在生命的最後兩年,流落於湖南。寫了「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之後,杜甫病逝於一小舟,和屈原一樣,魂歸汨羅江。

宋朝,湖南又迎來一大批貶謫者,而且大多集中在了永州。

寇準於天禧三年(1019年)被貶為道州司馬。道州,今天湖南永州道縣。「降準為太常卿、知相州,徙安州,貶道州司馬」——【宋史.寇準傳】

很多文章不加考證就說寇準做了衡州司馬,這是不負責任的。我們來說看【宋史.寇準傳】:「在雷州逾年。既卒,衡州之命乃至,遂歸葬西京。」寇準還還沒有接到去衡州的命令就去世了。

周敦頤,本身就是道州營道縣(今道縣、江永一帶)人。治平元年(1064年)周敦頤又被貶回永州任通判。

1011年,蘇軾得以赦免從海南北歸,新職務為任安徽舒州團練副使,湖南永州安置。但還未走到韶關,再次被赦免,可以自由選擇住處。蘇軾選擇從江西北歸,投靠蘇轍,一代宗師與永州擦肩而過。

蘇軾和永州擦肩而過,他弟弟卻來過。【宋史.蘇轍傳】:「徽宗即位,徙永州、嶽州,已而復太中大夫。」

蘇門學士黃庭堅,於崇寧四年(1105年),「徙永州,未聞命而卒,年六十一。」朝廷準備把黃庭堅從宜州貶到永州,命令還沒送達,黃庭堅就病死了。

蘇軾又一學士秦觀,於紹聖三年(1096年)被貶郴州,次年春寫下了【踏莎行·郴州旅舍】。

抗金名將張浚,與紹興七年(1137年)冬十月,貶居永州。

此外,宋朝先後貶居永州的還有丁謂、曾孝序、蔡攸、鄒浩、範純仁、胡銓、蔡元定等數十位高級官員,永州可謂是宋朝的「流放勝地」。

以上包含了到過湖南的古代著名人文的絕大部份,如果沒有他們,湖南的古詩文基本上是空白。

遷客騷人下瀟湘,不到湖南豈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