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時刻:
心裏裝著一堆事,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白天的工作和生活像一座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最近,一副對聯在網上火了,不少網友表示,
看完之後瞬間感覺輕松了不少,
甚至有人直言:「這副對聯殺死了我的精神內耗!」
這副對聯,就位於成都市文殊院的三大士殿,
上聯是 「見了便做 做了便放下 了了有何不了」 ,
下聯為 「慧生於覺 覺生於自在 生生還是無生」 。
短短兩句話,竟然有如此神奇的療效?
我們不妨一起來探個究竟。
一、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布裏丹之驢」的故事。
「布裏丹之驢」描述的是「一頭饑餓至極的毛驢,
站在兩捆完全相同的草料中間,可是它卻始終猶豫不決,
不知道應該先吃哪一捆才好,結果活活被餓死」的故事。
這聽起來像是個笑話,但生活中很多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面對兩個差不多的工作機會,遲遲做不了決定,最後兩個機會都溜走了;
面對兩個條件都不錯的人,糾結該選哪個,最後兩個都錯過了……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活得累,就是因為心裏裝了太多放不下的東西。
但其實,人生就像一場旅行,我們不可以既要又要!
不可能把所有美好的風景都盡收眼底,也不可能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占為己有。
就像莊子在【逍遙遊】裏寫的那樣: 「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鳥在林子萊恩家,所占的不過是一根樹枝;
鼴鼠到大河邊飲水,不過喝飽肚子。
人生亦是如此,所求不過一日三餐,夜眠七尺。
房子再大,也只睡一張床;
車子再豪華,也只是代步工具。
【金剛經】裏也有一句很著名的話: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意思是,無論處於何種境地,心都不被外物所役使,這樣才可以達到自在的境界。
所以,與其糾結不已,不如果斷行動。
畢竟,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
只有勇敢地邁出第一步,才能知道接下來的路該怎麽走。
當然,這裏的「做了便放下」,
並不是指不負責任地隨便做做,
而是指全力以赴去做,盡人事,聽天命,
做完之後,就不再糾結於結果。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放不下,就是因為對結果太過執著。
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很多事情,並不是我們努力了就一定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這個時候,與其沈浸在內耗中無法自拔,
不如坦然接受,然後放下,繼續前行。
畢竟,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最終的結果,而在於過程中的體驗和成長。
了了有何不了
如果說「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是告訴我們 要勇敢行動,不糾結於過去 ,
那麽「了了有何不了」就是告訴我們 要放下執念,不憂慮未來 。
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活得累,就是因為對未來的事情太過擔憂。
比如,擔心工作做不好會被領導批評;
擔心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會影響未來;
擔心自己老了之後沒有保障……
這些擔憂就像一張無形的網,
把我們緊緊束縛住,讓我們無法享受當下的生活。
但其實,很多事情,並不是我們想象得那麽糟糕。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焦慮,就是因為把事情想得太復雜,把結果想得太壞。
就像【心經】裏說的: 「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當我們放下執念,不再執著於某個結果時,
內心就會變得平靜而強大,也就能坦然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挑戰。
所以,與其整天憂心忡忡,不如把心思放在當下,做好眼前的事情。
畢竟,未來是未知的,我們無法預知會發生什麽。
但我們可以把握現在,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時光。
而且,很多時候,我們擔憂的事情根本不會發生。
即使發生了,我們也無力改變。
與其這樣,不如放下執念,過好每一個當下。
畢竟,過去已成歷史,未來尚未可知,
只有現在,才是我們真正能夠把握的。
慧生於覺,覺生於自在
如果說「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和「了了有何不了」是告訴我們要勇敢行動、放下執念,
那麽「慧生於覺,覺生於自在」就是告訴我們 要保持內心的寧靜和自由 。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裏,
很多人都被名利所困,被欲望所牽引,失去了內心的寧靜和自由。
他們整天忙忙碌碌,卻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追求什麽。
其實,人生就像一場修行,修的就是一顆心。
只有當我們保持內心的寧靜和自由時,才能洞察世間萬物的本質和真相。
就像【金剛經】裏說的: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世間萬物都是瞬息萬變的,沒有什麽是永恒不變的。
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時,就不會再執著於外在的東西,而是會更加關註內心的成長和變化。
而要想保持內心的寧靜和自由,就需要學會放下和接納。
放下對名利的執著、對欲望的貪婪;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生活中的不如意。
只有這樣,我們的內心才能變得寬廣而自由,也才能生出真正的智慧來應對生活中的一切挑戰。
生生還是無生
最後這句「生生還是無生」,其實是告訴我們一個最深刻的道理:
生命最終歸於虛無,但正是這虛無,才成就了生命的無限可能。
就像【莊子·齊物論】裏寫的那樣: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生命就是這樣一個不斷迴圈往復的過程。
所以,我們不必過於執著於生命的終點,
而是應該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個當下,努力修行,解脫生死。
因為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它的長度,而在於它的寬度和深度,和它的歸宿。
說了這麽多,其實這副對聯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很簡單:人生就是修行,放下才能自在。
那麽,從現在開始,不妨試著放下心中的執念和負擔吧!
願你我都能像這副對聯中所說的那樣:
見了便做 做了便放下 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於覺 覺生於自在 生生還是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