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文追悼忘年交著名篆刻家楚翁陳祥先生。
2025年4月13日,嶺南春深,木棉似火,一位以刀為筆、以石為紙的藝術家永遠停下了手中的刻刀。著名篆刻家、書畫家陳祥先生(字楚翁)在廣州辭世,享年75歲。這位被業界譽為"深圳一把刀"的藝壇巨匠,用畢生心血詮釋了何為"方寸之間見天地"的藝術境界,更以"以商養藝、以藝弘道"的獨特人生軌跡,在當代金石篆刻史上刻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陳祥先生畫像和書桌、文具
一、荊楚才俊:從長江之畔到南海潮頭
1949年寒冬,陳祥誕生於武漢黃陂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少年時期在何家圢小學讀書時,他便展現出對書畫的獨特天賦,14歲考入武漢市球場路中學,班主任夏廣海發現其臨摹【芥子園畫譜】的悟性遠超同齡人。1969年知青歲月裏,他在湖北保康縣黃龍溝的田間地頭,用樹枝在沙地上練習篆書;1971年招工為漢丹鐵路裝卸工期間,隨身攜帶的刻刀成為他對抗生活重壓的精神寄托。
命運的轉折始於1979年,30歲的陳祥結束十年漂泊,進入武漢港務局擔任裝卸工人。這個時期,他幸遇鄧少峰、黃亮等鄂地書畫篆刻名師,在名師指點下系統研習金石之道。1980年,他創作的篆刻作品首次發表於【湖北廣播電視報】,如春雷乍響,驚醒了沈寂多年的荊楚藝壇。1981年,其篆刻作品連續亮相【湖北畫報】【長江日報】,標誌著這位草根藝術家正式登上專業舞台。
陳祥先生(中)生前和藝友交流
1984年的南下抉擇,成為陳祥藝術生涯的裏程碑。帶著"以商養藝"的信念,他創立翠碧軒書畫苑,將傳統文人畫與商業營運巧妙結合。這個時期,他白天在深圳西麗畫廊獻藝,夜晚則在鬥室中鉆研秦漢印章,將商海的淬煉轉化為藝術的養分。正如他晚年自述:"真正的高貴,在於對強者不卑不亢,對弱者平等視之",這種處世哲學貫穿了他的一生。
二、刀筆春秋:篆刻藝術的當代詮釋
陳祥先生的篆刻藝術,堪稱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他耗時八年完成的【道德經】百米長卷,以1200余方印石鐫刻5000余字,字字珠璣,刀刀見骨。這件耗盡心血的巨制在羅浮山道教聖地展出時,季羨林先生贊嘆其為"布衣寒士,藝術偉人"。2019年惠州天誌家居城讀書會的現場揮毫,70高齡的他以單刀沖切完成【厚德流芳】巨印,刀鋒過處石屑紛飛,觀者無不屏息。
其藝術特色可概括為"三重境界":
1. 技近乎道:早年師承鄧少峰的漢印功底,融合浙派碎刀技法,形成"剛勁中見溫潤,古樸中藏靈秀"的獨特風格。他治印講究"印從書出",行草書入印的線條張力與漢印的方整渾厚渾然天成。
2. 藝以載道:將【周易】哲學融入篆刻創作,主張"方寸之間藏宇宙"。2013年創作的【印證羅浮】系列,以羅浮山120峰為靈感,每印對應一峰,印文取自道家典籍,開創了"山浮水印心"的新範式。
3. 器以傳神:對印石材質有近乎苛刻的追求,擅以青田燈光凍表現【蘭亭序】的飄逸,用壽山田黃石演繹【心經】的禪意。其珍藏的"楚翁刻石"系列,至今仍是各大拍場的寵兒。
陳祥先生靈堂設立在廣東惠州陳祥藝術館
三、翠碧長青:文化傳承的創新實踐
1984年創立的翠碧軒書畫研究院,歷經四十年風雨,已成為嶺南文化地標。這個以"以商養藝"為宗旨的機構,開創了"藝術培訓+展覽交流+文創開發"的復合模式。2016年成立的深圳市翠碧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旗下設武漢分院、書畫培訓班,培養的弟子遍布東南亞,陳禎等新生代藝術家的成長,印證了"薪火相傳"的承諾。
在惠州羅浮山下,陳祥藝術館常年舉辦雅集筆會。2019年"大美羅浮·情韻嶺南"詩書畫印大展,匯集海內外300余件作品,其中陳祥捐贈的20余件精品,成為鄉村振興的文化火種。他主導的精準扶貧義賣、黃陂商會助學等活動,累計籌集善款逾千萬元,踐行著"藝術當為蒼生用"的信念。
親人、好友舉行陳祥先生追悼活動
四、德藝雙馨:文人風骨的時代回響
季羨林先生"無位有尊,無名有品"的贊譽,恰是陳祥人生的真實寫照。2016年榮膺中國書協會員時,他將兩箱獲獎證書深藏床底,笑稱"金杯銀杯不如百姓口碑"。面對媒體采訪,他始終強調:"藝術家要甘當春蠶,吐盡最後一縷絲"。
這種淡泊名利的品格,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時尤為凸顯。不顧高齡的他,帶領翠碧軒弟子創作【抗疫百印】,將所得潤筆費全部捐贈疫區。
陳祥先生作品先後二百余次參加國內外大型展覽並獲"羲之杯"、"王子杯"、"太白杯"及東南亞名家水墨畫展國際金獎,並被國內外百余家博物館、紀念館、書畫院收藏及碑林勒石,曾被評為深圳市百位藏書家、'98全國百傑書畫家。
與他人策劃主持了"港日滬漢四人展"、"湖北書畫家十人展"、"鄧小平賀壽展"等大型展覽並在十余個大中城市巡展,曾聘擔任"崀山杯"、"月兔杯"全國書畫大賽顧問評委,榮獲中華炎黃書畫藝術家名人、世界銀獎藝術家稱號。主編【海天印社作品集】,由深圳大學印行;撰寫的【論篆刻】一文發表於香港【聖匠畫報】。【書法之友】為其主辦作品研討會並辟專版介紹,寶安電視台、【書法導報】、【中國書畫報】、【印林】(台灣)、【收藏天地】(香港)、【中美郵報】(美國)等新聞媒體亦予專題介紹。傳略已入編【世界書畫篆刻家大辭典】、【中華人物辭海】、【國際書畫名家教授名錄】、【世界名人錄】等百余種書。
五、藝海星沈:留下永恒的精神豐碑
陳祥先生的逝世,讓中國篆刻界痛失一位守正創新的拓荒者。他晚年提出的"新古典主義篆刻"理論,主張在繼承秦漢印風的基礎上,融入當代審美意識,這一理念正在新一代藝術家中生根發芽。其女陳禎主持的"翠碧擷英"系列出版工程,正系統整理父親2000余方代表印作,為後世留下珍貴的藝術檔案。對於父親不幸病逝,悲痛欲絕的陳禎女士寫到:我最愛最尊重的父親大人,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五歲。父親是我的大貴人,我精神導師。在我的生命中,我會永遠懷念過去,懷念父親對我的愛。銘記父親的遺訓,做一個知恩報德的人,把翠碧軒的旗子繼續扛下去。
書畫頁面上的陳祥父女
在深圳海天印社的陳列室裏,那方"楚翁刻刀"的鎮社之寶永遠銘刻著主人的傳奇。刀刃雖已斑駁,但刀痕中流淌的,是一位藝術家對傳統的敬畏、對創新的執著、對蒼生的悲憫。正如他在【六十初度感懷】中所書:"化作春蠶再吐絲",這縷絲線必將化作漫天星鬥,繼續照亮中國篆刻藝術的星空。
刀筆不朽,風骨長存
陳祥先生的藝術人生,是傳統文化在當代煥發新生的典範。從長江之畔的刻刀少年,到嶺南藝壇的領軍人物,他始終保持著"我手寫我心"的赤子情懷。那些鐫刻在金石上的文字,不僅是技藝的豐碑,更是精神的圖騰。當後人翻開【翠碧軒藝苑】的扉頁,依然能感受到刀鋒碰撞的火花,聽見一位藝術赤子與時代對話的回響。
對於陳祥先生不幸病逝,他生前的眾多好友痛感惋惜。
陳祥先生生前好友們紛紛寫下詩詞挽聯表示哀悼。
安徽合肥好友李水天撰寫挽聯:
陳祥先生千古!
翠碧失賢,昔日治印成往事;
海天悲淚,今朝悼念哭楚翁。
——挽陳祥先生
南京忘年交賀友保撰寫挽聯:
壯年只身南下勤耕金石書畫博得盛名傳千古
耄壽撒手西歸清賞簡竹梅蘭修成翠碧譽萬家
陳祥先生湖北同鄉好友楊邦傑敬挽:
鄉賢陳祥先生千古:
騎鯨人去春將暮
掛劍客來淚更多
陳祥先生生前好友香港書畫家林智育泣挽:
沈痛哀悼陳祥老師仙逝
高風傳藝界翠蘭仍覺遺風在
亮節昭來人碧草何曾潤雨幹
陳祥先生生前好友江西南昌陳小民先生祭出詩詞:
【悼陳祥先生】
其一
口直心快見豪情,鐵筆秋風篆印銘。
心底無私牽小友,胸懷赤忱聚群英。
其二
文才漫卷羅浮月,刀法猶存翠碧馨。
幹裂筆鋒藏勁骨,潤含春色蘊深情。
其三
布衣不改寒士誌,印海長留大匠名。
最是海天凝目處,道德經裏見冰清。
陳祥先生的廣東大灣區藝術同道梁景安寫到:陳祥先生又名:楚翁。著名書法篆刻藝術家。曾由粵往返故鄉湖北,經江西泰和春浮園,與胡子健、陳小民、陳禎諸師友相聚泰和宴,先生贈我普洱茶餅並簽名留念猶在昨日……
【悼陳祥先生】
玉華山下敘衷情,
普洱茶香至今銘。
泰和宴開迎摯友,
烏雞早酒會群英!
楚翁墨韻星伴月,
海天春來荔枝馨!
銀刀剔出蒼松骨,
朱印盛開紅棉情!
楚地薰風存翁誌,
羅浮仙境播翰名。
最是西湖波起處,
翠碧軒中翰墨清!
同為大灣區藝友石美蓮寫到:
【悼楚翁】
猶記惠州相聚緣,何堪今日隔人天。
交如爾我師兼友,往事樁樁浮眼前。
陳祥先生生前好友慈航人士阿明:
【悼念楚翁】
去年清明墳添土
今年清明土添墳
辭卻黃鶴東南飛
羅浮山下埋藝瑰
江水滔滔背向東
蓮花國裏盡朝輝
楚翁絕活有傳陳
欣慰來者屬女禎
陳祥先生生前好友河南開封金英作詩:
【緬懷陳祥先生】
初識楚翁汴梁城
文化愚公翰園情
羅浮山下翠碧軒
群賢畢至有歌聲
音容笑貌似眼前
博羅泰美有功名
荊楚布衣淩雲誌
書壇藝苑留史青
陳祥老師生前無比敬重的湖北九旬書法家陳凱文先生寫到:
沈痛悼念陳祥族弟
挽詩七絕三首
一
深圳書城初識君,
熱悟談吐見真誠。
說來我亦習書印,
況且與君都姓陳。
二
相知相助更相親,
來往頻繁情感深。
彼此巳今同手足,
老夫癡長十余春。
三
大別山中聽訃音,
陡聞噩耗痛難禁。
禎兒報德遵遺訓,
祥弟安眠且放心。
挽聯:
巳晉古稀又五齡,距耋年差五齡,尚熱忱欣同藝友正在樊登髙峰峻嶺;
既是書家的一派,亦印壇之一派。哪料得,竟與親朋不辭而別,疾首錐心。
2025年農歷三月十八日,湖北英山陳凱文時年九十敬挽
陳祥先生生前好友翰公朱榮華撰寫七律
【七律·悼楚翁陳祥先生】
熒屏噩耗裂長空,
泰美星沈泣楚翁。
鐵筆神工刀未老,
蕓箋意古跡猶紅。
忘年桃李遺珠淚,
久歷風霜鑄印功。
此去仙山求墨趣,
右軍門下可稱雄!
陳先生生前好友王海瑛撰寫挽聯:
翠碧失主人天地失春色
海天立世間印界留清名
音容宛在!陳祥老師一路走好! 王海瑛敬挽
陳祥先生好友網名江東一葦獻出詩詞
【悼楚翁】
(一)
書藝結緣東水邊,
詩詞唱和有經年。
先生駕鶴赴天宴,
楚韻聲轉淚連連。
(二)
夜寒驚聞先生逝,
楚水東流冷泉咽。
蒼松肅立羅浮頂,
翠柏輕拂翠碧軒。
詩畫猶帶淒清淚,
金石狂吟碧雲天。
子期隱遁雲海處,
伯牙空留角徵弦。
並撰寫挽聯緬懷陳祥先生
籀篆千秋,泉台續勒秦時月 。
金石萬古,藝苑長鳴楚地鐘。
陳祥先生生前好友劉引華女士寫到:
謹擬挽聯一副,以寄哀思:
上聯:鐵筆寫平生,金石為盟肝膽照
下聯:慈懷遺後世,芝蘭繼世德藝傳
橫批:風範長存
陳祥先生2010年在深圳書城主持書畫筆會
還有眾多海內外書畫藝術屆好友紛紛用自己的方式對楚翁陳祥老師的不幸逝世表示哀悼。向其愛女及家人表示慰問。
謹以此文,致敬這位"以石為紙、以刀代筆"的藝術行者。願他的精神如羅浮山巔的晨鐘,永遠回蕩在中華文化的長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