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的虛實轉換間,明代首輔張居正波瀾壯闊的改革歷程凝練地呈現於觀眾眼前。6月10日,北京人藝話劇【張居正】再度回到首都劇場,開啟第三輪演出。
話劇【張居正】首演於2023年底,由馮遠征、閆銳執導,本輪演出由馮遠征、張培、王卓達、李勁峰、何靖等主演。【張居正】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獎同名小說,由原著作者熊召政擔綱編劇,這也是熊召政繼【司馬遷】之後第二次與北京人藝合作,他歷時四年,九易其稿,完全跳出了小說原有的框架,以「改革」作為故事的核心,集中表現了張居正改革的心路歷程與反思,展現出一位改革家的氣魄與擔當。
「這是一次深度解讀的嘗試,我們希望能為觀眾提供一個新的視角來理解這段歷史。」馮遠征說。不同於歷史劇線性敘事的傳統架構,【張居正】采用現實、非現實兩條線索交替敘事,分別聚焦張居正改革路上的舉步維艱,以及他在死後與故人靈魂的對話。非現實主線的加入,為人物提供了更為廣闊的交流空間——那些現實中無法實作的對話得以暢所欲言,從而拓展了縱深的想象天地。同時,【張居正】引入電影常用的蒙太奇手法,讓成年與少年的萬歷皇帝隔空對話,帶來了更強的哲理性與思辨色彩。
在舞台呈現上,沒有巍峨的宮殿林立,也沒有滿台的宮人環繞,「八柱三椅一墻」構建起【張居正】簡潔的表演空間,八根雄偉高聳的紅柱和大小不一的三把龍椅成為廟堂與權力的象征,而隨著劇情的推動,紅柱在舞台上絲滑流轉,配合多媒體影像,不斷變換天與地、陰與陽、現實與非現實的多重隱喻。支點極少的極簡舞台,對演員的表演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我們希望演員的表演不僅能呈現表層的‘一’,更要能觸發觀眾對深層‘二’甚至‘三’的聯想。」導演閆銳說。
與前兩輪演出相比,馮遠征透露,在台詞和情節層面,【張居正】沒有做過多修改。「劇本的每一句台詞都是精雕細琢的,很難隨便去改動什麽,我們會堅持演幾輪,看看是否有新的想法。」馮遠征用「字如千金」來比喻劇作家付出的心血,「優秀的劇本是有跨時代的意義的,就像【茶館】【雷雨】一直演到今天,我們堅持一個字也不改。」
據悉,【張居正】本輪演出將持續至6月22日。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