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吶,往往是復雜而又矛盾的,對未知的東西既充滿好奇又充滿恐懼。
比如那些明明破局能力有限的人,往往最喜歡討論做局;比如那些經常被別人套路的人,往往最喜歡點評陰謀詭計;比如那些隨時都可能被別人碾壓制裁的人,往往最喜歡琢磨那些讓人無法抗拒的陽謀……也正是因為如此,被譽為千古第一陽謀的「推恩令」成了人們心目中經久不息的熱門歷史話題。
在具體剖析推恩令之前,咱們先要來明確兩個概念,什麽是陽謀?什麽是陰謀?
陽謀,顧名思義,就是明擺著的套路,就是不加掩飾地要坑你;陰謀呢?就是基於各種考慮比如影響、實力、後果等等,躲在背後去坑你,暗地裏給你捅刀子。
明確了這兩個概念之後,大家才能區分陽謀和陰謀背後的邏輯差別。啥差別呢?一句話可以解釋,如果我明明可以憑實力碾壓你,犯得著費老大勁跟你玩陰謀詭計嗎?明白了沒,有絕對實力優勢,有恃無恐的,才叫陽謀的。因為各種原因而沒有絕對把握而必須遮遮掩掩進行的,都是陰謀。
推恩令既然被譽為千古第一陽謀,那說明它在本質上是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實力碾壓。那麽,它的背景和內容是什麽呢?
話說劉邦采用眾籌的方式打敗西楚霸王項羽而建立漢朝之後,他的內心之中也留下了三大心魔:異姓諸侯王、劉姓諸侯王和軍功集團。
這三股勢力或者三大集團為什麽會成為老劉和老劉家的皇帝內心不安的心魔呢?異姓諸侯王其實都是內建原始股本的大股東,人家跟你老劉家是合作關系,不是從屬關系,人家是隨時可以中止跟你老劉家合作的;劉姓諸侯王,這本來就是用來牽制異姓諸侯王的臨時產物,但人性就是如此,覆水難收,你餵出去的肉要想他日讓他們再吐出來,那是難上加難的;軍功集團,雖然是一幫艱苦創業的老兄弟,但是可以共苦不能同甘,也是很多人難以扭轉的毛病。
這三大心魔,老劉和他的接班人們是怎麽逐一去消除的呢,咱就不再贅述了,介紹過很多次了。一代人幹一代人的事之後,大漢的江山交到漢武帝手裏時,其實狀態是相當不錯的——異姓諸侯王已經被徹底鏟除了,劉姓諸侯王和軍功集團也被馴化得差不多了。
所以呢,其實漢武帝不管是學他爺爺溫水煮青蛙,還是學他爹誰不服就揍誰,問題都不大。因為障礙和阻力就那麽大了,怎麽解決它都不是難事。
但是在大局已定得情況下,很多人還是會在意吃相的優雅和體面的,漢武帝自然也想一種優雅、體面的姿勢徹底完成中央集權。畢竟我們徹哥將來是要爭取全國上下擁護去對外放大招的,必須要維護好自身形象。
元朔二年,即公元前127年,大臣 主父偃站出來獻策了,原文如下:
古者諸侯不過百裏,強弱之形易制。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裏,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今以法割削之,則逆節萌起,前日晁錯是也。今諸侯子弟或十數,而適嗣代立,余雖骨肉,無尺寸之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願陛下令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願,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
啥意思呢?
先是找歷史依據,說周王朝開始分封的那些諸侯,地盤都不大,很容易控制。這一點也是事實,想一想春秋初期,天下有數以百計的諸侯王,諸侯國的地盤能大到哪裏去?
然後趕緊提出問題,當下的諸侯王地盤太大、實力太強,輕則造成國家資源內耗,重則威脅中央朝堂安全。
再提出解決方案,前朝晁錯強行削藩結果引發七國之亂,這是不講究工作方法的反面教材,咱們不能學。咱們要另辟蹊徑,這些諸侯王吃飽了就使勁生孩子,但為了保持資源集中,家產卻只由嫡長子繼承,這裏面有人性BUG,那些沒有繼承權的諸侯子弟肯定不樂意。所以咱們不如為他們主持公道,讓這些原本只有流口水的份的諸侯子弟也能參與繼承諸侯王的家產,這樣一來,諸侯王的家產就會越分越小。在大家都對皇上感激涕零的情況下,諸侯王的威脅就悄然解除了。
上述便是著名「推恩令」的主要內容。其邏輯原型其實就是漢文帝時期政治天才賈誼提出來的「眾建諸侯少其力」。
那麽,就這麽一個「推恩令」咋就被譽為千古第一陽謀了呢?因為這一招確實威力無窮,還讓人感覺無力破解。
首先,皇帝並沒有直接去搶諸侯王的家產,而是十分白蓮花地去幫諸侯王分家產。你們諸侯王有什麽理由反對?人家是給你們家那些不如意的子弟主持公道來著,你能把人家當強盜一樣往外趕?你也不能嫌人家狗拿耗子多管閑事,人家是皇帝,天下人都是他的子民,天下事都是他的家事,給你們家主持公道是天經地義的。
這就好比今天你們部門出現了啥內部矛盾,公司領導在不侵犯你們部門任何利益的情況下來給你們解決矛盾,你一個部門長能找到反對的理由嗎?
其次,也許有些諸侯王本人內心是抵觸「推恩令」的,但其他人內心都是期待和擁護「推恩令」的。那些原本只有流口水的子弟自然不必說了,額外的富貴砸到他們頭上,他們沒有抗拒的理由。就算是原本可以吃獨食的嫡長子,他也是樂意接受「推恩令」的。因為表面上,他的利益被分走了一大部份,但是背後他的安全性幾何級地提高了,他不再是眾矢之的,而是兄友弟恭的好哥哥。他不會因為利益紛爭而防不勝防地「意外死亡」。所以,即便諸侯王本人抵觸「推恩令」,那也是容易犯眾怒的。
這就好比今天公司領導發話,計畫獎金由你們計畫組成員平分,你作為計畫經理,還敢和你資料員或者安全員吃獨食嗎?不怕造反就試試!
最後,「推恩令」背後還懸著一把利劍——那就是政治上和道德上「尊卑有序」的制裁。你們不是口口聲聲稱我為君上嗎?不是承諾要對我唯命是從嗎?不是不敢忤逆我嗎?那你們倒是給我解釋解釋,我為了緩解你們家族內部矛盾幫你們分家,你為啥不給我面子?你不給我面子,我怎麽好給你面子呢?我要是真給了你面子,其他人還會給我面子嗎?對不起了,是你忤逆我在先,我必須要出手收拾你!這事,神仙來了,我也占理。
這就好比今天的職場,領導並沒有瞎折騰你,結果你卻公然忤逆、對抗了領導,領導他隨後各種給你穿小鞋、制裁你,你還真沒地方訴苦。沒人會幫你說話。
看明白了嗎?「推恩令」不可抗拒上的邏輯就是環環相扣的三步走,首先我名義上占優勢,我插手的是我分內之事;其次我的方案和意見是能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的,是能被廣泛擁護的;最後我手裏掌握著最後問責的權力和實力,你不體面我就幫你體面。
可是,從上述情況來看,皇帝和中央朝廷還是沒有從「推恩令」上撈到什麽直接好處呀!因為原先分封給諸侯王的地盤和權力,皇帝和中央沒有回收任何一點嘛。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對諸侯勢力進行無限分割了,諸侯勢力就構成不了任何威脅了。
咱還是舉例來說明吧,一個產值一個億的企業和十個產值一千萬的同類企業,誰的市場競爭力強一些?誰的行業威脅力大一些?很明顯是前者嗎?後者只有在無差別完全融合的情況下,才能與前者相提並論。但是,十個個體真的能無差別結合嗎?不可能的!牽涉到重大利益的結合,都會失真耗的。
把一個大諸侯分成若幹個小諸侯之後,很多事都不用中央朝廷出手,地方官就可以執行中央意誌把你給收拾了。甚至不需要收拾你,就讓你們自生自滅,幾何級地分割下去,要不了幾代,你們就都變成泯然於眾了,到時候不就是少幾個諸侯,多了許多平民了嗎?漢末那個賣草鞋的皇叔就是明證。
任何時代和社會,敢當刺頭、敢不服管,都得靠自身實力作支撐,把你們的個體實力進行分割之後,你們還敢調皮嗎?把你們都變成小胳膊之後,你們還敢跟大腿去擰嗎?
當然,有些人肯定想到了合謀這事,但是聯合搞事這事其實是最難達成的。比如你不怕死別人會,比如你在乎代價別人會,比如你覺得有勝算別人不覺得,比如你覺得收益符合預期但別人不滿意……人心各異嘛,都是自立門戶了,即便是一個家族出來的,也會各有各的算盤,也會各過各的日子。大家去看看那些分家後的兄弟是怎麽相處的就明白了。
別的不說,之前的「七國之亂」,吳王劉濞是不是聯系許多諸侯王?最後真正橫下心來跟朝廷死磕的,其實也就是吳楚聯軍,其他諸侯王要麽是一直擱那看戲,要麽是象征性搖旗吶喊一下……誰願意真正陪你去賭生死?
所以,「推恩令」並不是基於眼前利益或者叫直接利益而設計的,而是基於長遠利益或間接利益而設計的。比如你們不斷分裂下去,如果哪一支斷根了,沒有繼承人,這一部份資產是不是可以名正言順地收歸國有了?又比如你們的體量被分割到一定程度了,郡縣等地方機構是不是慢慢就把你接管了?比如以前你們諸侯勢力太強勁,地方官府根本就惹不起你,所以你諸侯王幹啥都沒太多忌憚。但是你們被分成各個小個體之後,你作奸犯科試試看,地方政府會代表正義的使者把你抓起來,然後把你家產充公,你們的損失是不是有增加了?
總而言之,按照「推恩令」的設計,皇帝和中央是穩賺不賠的,且越往後收益越大,而諸侯王不管怎麽掙紮都會無濟於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老化、死去。
有人曾開玩笑說,其實「推恩令」也並不是無解的。比如搞獨生子女就能破了它。但是大家要知道,古代孩子的存活率其實並不高。你只生一個卻中途夭折了怎麽辦?或者你來不及生第二個就先走了怎麽辦?這其實是一個風險更大的選擇。
然後,我們要回到「陽謀」這個話題上來。前面說了,什麽是陽謀?明目張膽的降維打擊才是陽謀,拐著彎背後挖坑則是陰謀。
一般地,陽謀應該具備三個要素:
第一個,你必須要占據名義優勢。也就是你要求對方按照你的意願來,必須要說得通,不能是蠻不講理、胡攪蠻纏。提的是合理要求,而不是過分要求;幹的是自己分內之事,而不是分外之事。
第二個,你的針對主體最好是越單一越好,要避免向多股勢力同時開火。也就是分得清敵我範圍,不去犯眾怒。不能讓其他雜七雜八的人有借口摻和進來。另外要有針對對方設計的無懈可擊的表面上利他招術。
第三個,你必須要保持最終隨時追責的能力。任何套路都必須要絕對實力月台,不能是不可能忽悠到所有人。真正能夠忽悠到絕大多數的人,其實並不是套路本身,而是套路背後已經露出跡象的武力震懾。
所以,所謂的陽謀就是:我理所當然地為你好,但你若敢不識擡舉,我便隨時可以冠冕堂皇地收拾你。
現在網上流傳一個非常有趣的「梗」——九轉大腸,說那才是最強陽謀,其實不是的,它之所以那麽有威力,根本原因是在於雙方的身份、話語權差距並不大,選手可以反駁裁判嘛。像「推恩令」這種陽謀,那一套是根本行不通的。你不能皇帝幫我分家,那我們就請帶頭分家,因為皇帝可以管你,但你不能幹涉皇帝,這是一種降維的單向管理,是陽謀的一個首要基礎。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陽謀有很多,比如二桃殺三十、圍魏救趙、推恩令、金刀計等等,大家透過這些陽謀的共性分析,發現了什麽秘訣了嗎?是不是發現現實生活之中朋友的忽悠、孩子的叛逆、父母的幹涉、領導的制裁等其實都是陽謀?
我們現在很多職場人都喜歡到處談什麽做局和破局,尤其那些喜歡裝神弄鬼的行銷號。既然說到了陽謀這個話題上來了,咱們就順勢來聊聊陽謀背後的「局」吧。簡而言之,我們目前所看到的所有明面上的管理都是陽謀、都是局。
世間本沒有局,運作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局。什麽是局?其實就是資源利益的固化和保護。我和你之間沒有利益沖突和利益訴求,你我之間則不存在什麽局、謀,純粹是出感情。但只要我們有利益糾葛,那就是局,就是啥都應該講究講究。
局的形成是什麽的結果,是階級分層的結果!謀的出現是因為什麽,是因為彼此利益和訴求出現了矛盾、分歧。
借用一句已經變了味道的話「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其實大家都是大致差不多的人,其實很多勾心鬥角是不必要的。你也一窮二白,我也一窮二白,算計來算計去圖個啥呢?
資源分配的不均衡,是上述局、謀誕生的根本原因。強者想更強,弱者想變強,於是各自開啟頭腦風暴,也就誕生了各種局、各種陰謀、陽謀。
一般地,下位者對上位者只能用陰謀,也做不了所謂的局。而上位者對下位者一般是用陽謀,可以隨心所欲地做局。
曾跟某個管理者聊天,問其為何能確保管理效果?其實不就是利用資訊差、資源差、能力差、身份差各種進行降維打擊嗎?管理手段的本質,其實就是差值出效果!
啥叫做局?鞏固、維護、實作自己利益目標的手段就叫做局。跟【西遊記】裏孫悟空畫圈一樣。
啥叫破局?不想受限制而想爭取更大利益叫破局。跟【西遊記】裏孫悟空想摘除緊箍咒一樣。
做局的本質是什麽?是利用手裏的優勢資源或者絕對權威,讓入局之人無可抗拒地去執行自己的意願、維護自身利益。
破局的本質是什麽?是螺旋式掙紮去擴張自己的利益蛋糕或者擺脫既有的命運枷鎖,讓做局的人沒辦法對你隨心所欲、為所欲為。
歷史上,周禮就是一場非常高明、成功的做局,也是一個非常高級的陽謀。
周禮的本質是什麽?是階級劃分,是階級固化。這個局、這個陽謀歷經幾千年,被破了嗎?其實沒有!因為一步落後,步步落後,整體上,永遠是強者恒強、弱者恒弱。
咱掌握了優勢資源和絕對話語權,咱就可以不停地設定遊戲規則來決定遊戲結果。跟玩遊戲一樣,每一關都不一樣,你打過很多關都沒關系,咱給你設定一個無盡模式,你還能通關嗎?
在所有的協定、意向書、合約、聲明等正式檔中,讓人最感到無可抗拒的幾個字是什麽?是「最終解釋權歸誰誰誰」!
其實,很早以前,咱就說過,所有的商業盈利模式,其實都是局、都是陽謀,都是在利用人性的弱點。需要引人深思的是,什麽樣的人會更容易暴露自己的弱點、會有更多的弱點、會更容易被人利用?
最後,簡單地說一下為什麽有些局幾千年也破不了?比如人才晉升機制,秦漢以前是自薦制;秦漢到魏晉是察舉制,隋唐以後是科舉制,就問問大家,變來變去,底層百姓什麽時候破了這個局而成為了最後贏家?一句話,普通遊戲玩家永遠玩不過遊戲規則制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