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新民藝評|童衍方:心手合一,遊刃乾坤

2025-01-11文化

近年來,隨著金石學熱度的不斷升溫,篆刻已然成為藝術領域極受關註的門類,收藏群體的年輕化,更彰顯了篆刻藝術未來無限發展的可能性。繼承傳統,發展篆刻藝術,成為現在及將來藝術發展的一項課題。在這樣藝術發展的大背景下,上海中國畫院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策劃了「遊刃乾坤——近現代海派篆刻的崛起暨來楚生、陳巨來、葉潞淵篆刻學術特展」,這是近現代海派篆刻第一次大規模集展,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於歷代經典中尋找出路

來楚生、陳巨來、葉潞淵三位先生同為上海中國畫院第一批畫師,又都是西泠印社社員,在篆刻界的知名度可謂不言而喻。作為晚輩後學,我極其有幸成為來先生的弟子,今天在書法篆刻上取得的一點點成績,可以說是恩師所賜,這是要感銘一生的。

來楚生先生是天才又勤奮的篆刻大家。20世紀上半葉已嶄露頭角,聲名遠播。後來更是數藝並進,其篆刻老辣生拙,古樸峻厚,爐火純青。他的篆刻得力於其出眾的書法繪畫造詣,他是晚清以來繼吳昌碩、齊白石以後集書、畫、印於一身的又一藝術大師。

他繼承傳統,於歷代篆刻經典中尋找出路,融會貫通,成一家面目。其肖形印更是成就卓著,題材廣泛、造型簡約、生動活潑,至今無人出其右者。這次展覽,展出了其六方極有代表性的肖形印。

肖形印「玄廬夫婦白頭偕老圖」 來楚生刻

朱文「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印 來楚生刻

朱文「東風得意」印 來楚生刻

將其肖形印與文字印並觀,可以看出來先生用刀、布白的統一性,可謂「一以貫之」,「字」即是「畫」,「畫」亦是「字」,洵是大家手筆。展覽同時展出來先生的多件書畫作品,如【說文原敘】【與沈覺初信劄】【花卉冊】【山水冊】等,全面展示來先生打通書、畫、印三者的強大融通力與表現力。

來楚生山水散頁(6開)

來楚生花果草蟲冊

收菜籽,來楚生 90×44cm (1958年)

其理論著作【然犀室印學心印】的部份展出,更是將其篆刻上的創作心得與理念,原本呈現,立體展現出了來先生的藝術修為。

書法與篆刻的完美統一

陳巨來先生以「近現代第一」的元朱文,享名天下。其元朱文精美絕倫,達到了一刀不可增刪的程度。近現代大畫家如張大千、吳湖帆等與其相善,對其大加贊譽。陳巨來先生,精工一路的印作與來楚生先生大刀闊斧的寫意一路形成鮮明的藝術風格對比,兩者同時展出,頗有意味。

展覽展出的陳巨來先生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篆刻的一批印章,如「中國共產黨萬歲」「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等極具時代烙印,都是首次公開展示,十分難得。展出的陳巨來先生的代表作「下裏巴人」,更是粉絲們不可錯過的展品。

朱文 「下裏巴人」牙章 陳巨來刻

白文「安持」一靈印 陳巨來刻

可以近距離地品賞原作,真是一種福氣。十多年前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過的【陳巨來治印墨稿】,惠澤了不少篆刻學人,這次原件的展出,更可想見巨來先生嚴謹至極的大家風範。其「安持精舍」自篆齋名作品,一絲不茍,精美無比。

篆書·謙益 陳巨來

書法與篆刻的完美統一,是一切大家概莫能外的,觀巨來先生的書法與篆刻,於此可見。

雖為同門但取法並不同

葉潞淵先生與陳巨來先生共同師事篆刻大家趙叔孺先生。雖為同門,取法並不相同。葉先生對皖派、浙派篆刻都有極深的研究,後對秦漢印研究也是下了大的氣力,功深力厚。每作一印,絕不草率,兼取眾妙,融會貫通,必周詳完備而後可。所以他的篆刻,不論何種風格,都透出耐看的氣象。總體來說,他的印風在工放之間,中正平胡。與來先生、巨來先生各擅勝場。

白文「氣象萬千」印 葉潞淵刻

朱文「潞淵」印 葉潞淵刻

葉先生家境殷實,頗有余財,他收集了不少明清流派印的原作,尤以「西泠後四家」為珍。後來葉先生將不少珍貴的流派印捐獻給上海中國畫院,本次展覽也有展出,殊為難得。葉先生為了學習,收藏了不少印譜,部份也捐獻給了畫院。後來捐獻時,我有幸參與整理工作,獲益良多。

葉先生受其師趙叔孺的影響,對繪畫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多作惲南田沒骨設色一派,清雅明麗。與其篆刻取法實是一鼻孔出氣,大為相合。在展廳中,多件花鳥精品的展出,給觀者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覺享受。

花鳥冊頁 葉潞淵

本次展覽以來楚生、陳巨來、葉璐淵三位20世紀篆刻大家篆刻作品為主體,尋延歷史脈絡,上下鉤沈近現代海派篆刻發展的群體造像,展出260多件(組)篆刻、書畫作品及文獻,提出了「近現代海派篆刻」崛起的概念,立體呈現了近現代海派篆刻的璀璨光景。

海派近現代篆刻大家趙之謙、吳昌碩、趙叔孺、王福廠、馬公愚、錢瘦鐵、鄧散木、方介堪、朱復戡、錢君匋、葉潞淵、單曉天、方去疾、吳樸堂、高式熊等先生的作品,悉數登場。

相信這樣一個學術性極高的篆刻大展,定然能為篆刻今後的發展,起到其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