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制掐絲琺瑯抱月瓶:古韻流芳,藝韻天成
在古玩收藏的瑰麗世界裏,每一件珍品都如同一顆璀璨星辰,散發著獨特魅力。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清代銅胎掐絲琺瑯彩 「錦繡山河」 雙耳抱月瓶,便是其中耀眼的存在。它底款所鐫的 「大清乾隆年制」,更似一把開啟歷史藝術寶庫的秘鑰,引人探尋。
初見這件抱月瓶,其尺寸便給人深刻印象,長 33.5cm、寬 13.5cm、高 45cm,重 5150g ,整體比例協調,線條柔和流暢,拿在手中,沈甸甸的質感傳遞出歷史的厚重。瓶體以銅為胎,堅實的質地與沈穩的成色,為後續工藝奠定了良好基礎。主體色調采用藍色琺瑯彩,恰似深邃夜空或浩渺海洋,寧靜而悠遠,給人無限遐想空間。
目光順著瓶身遊走,頸部的幾何紋飾規整而富有韻律,銅絲掐出的線條流暢婉轉,似在訴說著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瓶身描繪的 「錦繡山河」 圖景,將掐絲與填彩工藝融合得渾然天成。工匠們以細如發絲的銅絲勾勒出山巒、樹木、河流、舟船的輪廓,再填入五彩斑斕的琺瑯釉料。那山巒,以不同深淺的棕色、褐色表現出巖石的質感與層次;樹木的枝葉,細密的銅絲造型搭配豐富的綠色系釉料,呈現出蓬勃生機;河流以藍色、白色等釉料巧妙暈染,仿佛水波蕩漾;舟船雖小,卻刻畫入微,仿佛正悠然行駛在這山水之間。每一處細節,都凝聚著工匠的心血與智慧,讓人不禁感嘆古代工藝的神奇。
瓶身的裝飾紋理也別具匠心。頸部的幾何紋與主體山水圖案相互呼應,色彩搭配和諧統一。藍色基調上,金色、棕色、綠色等色彩巧妙點綴,既豐富了視覺效果,又保持了整體的協調。山水圖案中的祥雲紋、水波紋等,不僅增添了畫面動感,更蘊含著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承載著古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時間回溯到乾隆年間,彼時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昌盛,文化藝術領域更是呈現出百花爭艷的局面。宮廷對各類工藝品制作極為重視,乾隆皇帝本人對藝術品有著極高審美追求,這極大推動了掐絲琺瑯工藝在造型、紋飾、色彩等方面的創新發展。銅胎掐絲琺瑯工藝雖源自西方,元代傳入中國後,歷經明代發展,至清代尤其是乾隆年間已達爐火純青之境。這一時期的工匠們,在傳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大膽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使掐絲琺瑯器兼具中西藝術之長。這件抱月瓶,正是乾隆時期工藝傳承與創新的生動寫照,它不僅展現了當時高超的制作技藝,更反映出宮廷藝術獨特的審美風尚。
將這件抱月瓶與同型別清代掐絲琺瑯器相較,其獨特之處盡顯。以山水為主題的紋飾設計獨樹一幟,不同於常見的花卉、龍鳳題材,展現出更為開闊的藝術視野與深厚文化內涵。工藝上,掐絲的精細程度與色彩的豐富層次感令人贊嘆,充分體現了乾隆時期的頂級制作水準。歷經歲月洗禮,它依然色彩鮮艷、紋飾清晰,保存狀態良好,愈發珍貴難得。
從藝術審美角度看,這件抱月瓶將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意境與掐絲琺瑯工藝完美結合,以獨特藝術語言詮釋了自然之美與人文情懷。它仿佛一幅立體的山水畫卷,讓人在欣賞工藝之美的同時,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藝術價值不言而喻。在市場價值方面,參考 [2021 年中國嘉德拍賣會],一件風格類似的清代銅胎掐絲琺瑯器以 [500 萬元] 成交。而此抱月瓶無論工藝、題材還是保存狀態都頗具優勢,再加上 「大清乾隆年制」 款識的加持,稀缺性顯著。隨著古玩收藏市場對清代宮廷藝術品關註度持續攀升,其市場潛力巨大。不過,收藏市場受經濟形勢、市場熱點等因素影響,價格波動難以避免。對於收藏愛好者來說,入手時需謹慎細致,仔細觀察工藝細節、款識真偽等關鍵要素。
這件清代銅胎掐絲琺瑯彩 「錦繡山河」 雙耳抱月瓶,是乾隆時期藝術與工藝完美融合的珍貴結晶。它從歷史深處緩緩走來,帶著往昔的榮耀與輝煌,靜靜訴說著歲月故事。關於這件藏品,您若有獨特見解或有趣故事,歡迎在評論區分享,讓我們一起在這古韻遺珍中,探尋歷史與藝術的無盡魅力。